书城管理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10715800000001

第1章 序言:执行力差就是管理问题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从前,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它每天都能捉10多只老鼠,让老鼠们吃尽了苦头。于是,老鼠们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药,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最后,还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老鼠杀猫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杀死它,就应设法躲避它。咱们推选出一名勇士,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一来,只要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来。”老鼠们公认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怎样执行呢?高额奖金、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讨论来讨论去,老鼠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只能继续任由黑猫不断地吃掉更多的老鼠。

有好的想法却不能执行,那只能是空想。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有了决策,却不能够有效执行,最终也无济于事。

所以说,没有正确的执行人,没有真正的执行力,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就不会长久,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死掉”!而只有那些执行力得当、有力的团队才具有竞争力,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数“铁”的事实已证明,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最具有执行力的。

很多管理者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比如说,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大部分的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执行力差是员工的能力和态度的问题。事实上,执行力差只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在企业中,执行力差主要有五大原因。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些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没有制定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和员工进行透明地坦诚的交流,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管理者制定的执行计划没有经过实际调查,结果无法执行下去,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管理者经常改变主意,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样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决策脱节,使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员工不知道怎么干

很多管理者在决策制定之后就交给下属去执行,却没有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等。导致员工接到任务之后一头雾水,只能顶着头皮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这样,不仅影响执行效率,还有可能导致执行结果并不是管理者制定决策时想要的结果。

3.干起来不顺畅

执行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有些管理者在任务下达之后就做了甩手掌柜,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导致无法有效执行。有时候员工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而无法使执行顺利进行下去,也有时候员工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而苦于无法沟通……

作为管理者,要想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必须在下达任务的同时有效授权,在员工遇到执行压力懈怠的时候及时激励,在员工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打通沟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员工顺利地完成任务。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谁也不会做没有好处的事。但是,在很多企业,管理者下达任务之后根本没有任何激励措施,导致员工执行热情不高,执行效率低下。也有一些管理者尽管制定了激励政策,但是把政策制定的过于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自己完成任务之后能得到哪些好处,这样就使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如果干好,干不好都一个样,谁又会费大力气去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呢?没有考核就没有绩效。只有制定明确严格的考核制度,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干好了会有哪些奖励,干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处罚,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有效的去执行。

因此,员工执行力差主要问题在管理者身上。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严格的监督与奖惩,就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执行效率低下。执行力并不只是简单的行动力,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使执行力得到有效落实,不但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形成创新求变的执行理念,还要做好团队的分工、协作工作。

所以说,企业的执行力主要体现在中层管理者身上,一个拥有高效执行力的执行团队需要一个能够高效执行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