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切都可以改变
10714100000020

第20章 野心在哪里

罗伊给大家带来的是“娃哈哈”的创业故事。

1987年,是“娃哈哈”人永远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开始创业,当时只有3名职工和14万元借款。家底虽薄,宗庆后却野心勃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校办企业经销部。刚开始创立时,经销部只把为区属小学提供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半年后,宗庆后到处寻求合作,终于开发出国内第一个专供儿童饮用的营养保健口服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实现了“娃哈哈”发展史上品牌“从无到有”的突破。

“娃哈哈”一炮打响,业绩一路飙升,还兼并了一家效益不好的罐头厂。1991年,集团公司产值首次突破2.17亿,罐头厂也扭亏为盈,“娃哈哈”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支柱。但宗庆后并没有固步自封,仍然在不断努力扩张自己的地盘——西进、北上、南下,“娃哈哈”成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名牌,公司规模稳步扩大。

然而,宗庆后仍然不满足于现状,他将触角伸向了海外。1996年初,娃哈哈公司与法国达能集团、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成功实现合资。一方面利用外资大量引进世界一流的纯净水、果奶、碳酸饮料生产设备,建造起20余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娃哈哈”找到了技术合作伙伴。扩张与合资,是“娃哈哈”二次创业的一对翅膀。

1998年6月,经过决策层再三分析研究,原以生产乳酸饮料、纯净水和营养八宝粥三大类产品为主的娃哈哈公司决定生产碳酸类可乐饮料。随后娃哈哈公司投入巨资,推出了以世界饮料巨头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挑战为目标的“非常可乐”。一年之后的实际情况是,“非常可乐”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娃哈哈”之路是一条充满野心的改革之路,从诞生到兼并扩张,从成立股份公司到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从生产经营到品牌输出,“娃哈哈”的每一步都烙着不满足于现状,与时俱进的印记。“娃哈哈”的成功是“敢于挑战强者”企业理念的胜利。

随后罗伊发给大家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野心”的有无决定着企业的辉煌与平庸,“野心”的大小还决定着企业辉煌的程度。

根据这个故事,每个人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

安迪的笔记: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这就是说,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找到自己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导致需要,需要又引发动机,动机也就是野心。人的野心越大,欲望也就越强烈,目标谋取就越靠近。正如同弓拉得越满,箭头就飞得越远一样。

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再加上火热的、坚不可摧的愿望力量,必然会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一个人只有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的目标永不回头,才会在有生之年走向成功。也就是说,实现目标的欲望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如果没有坚不可摧的成功愿望,目标便永远不可能实现。

接着安迪给大家讲了另一个故事。

本·侯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选手之一。然而,他并没有其他选手那么好的体能,能力上也有一点缺陷,但他在坚毅、决心,特别是在追求成功的强烈“野心”方面高人一筹。

本·侯根在玩高尔夫球的巅峰时期,不幸遭遇了一场致命的意外。在一个有雾的早晨,他跟太太维拉丽开着车在公路上,当他在一个拐弯处调头时,突然看到一辆巴士的车灯。本·侯根想这下可惨了,他本能地把身体挡在太太面前来保护她。这个举动反而救了他,因为方向盘深深地嵌入了驾驶座。事后他昏迷不醒,过了好几天才脱离险境。医生们认为他的高尔夫生涯将从此结束,甚至断定他能站起来走路就已经很幸运了。

但是他们并未将本·侯根的意志与需要考虑进去。在他刚能站起来走几步时,就萌发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不停地练习,并增强臂力。无论到哪里工作,他都保留着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资格。起初他还走得摇摇摆摆,即使是在再次回到球场时,他也只能在高尔夫球场的轻打区蹒跚而行。后来,他在稍微能工作、走路时,就走到高尔夫球场练习。开始只打几球,但是他每次去都比上一次多打几球。最后,当他重新参加比赛时,名次很快地上升。

理由很简单,本·候根有求胜的强烈愿望,他知道他还会回到高手之列。而普通人跟成功者的差别就在于这种野心的大小。

艾米莉的笔记:法国人心目中最崇敬的伟人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对所谓“野心”的最好说明。初听起来,“野心”这个词并不好听,然而,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自己有一颗“想要当元帅”的野心而最终如愿以偿的。事实上,野心就是雄心,是目标,是方向。

露丝的笔记:在人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非常聪明,他们不乏刻苦的努力,也不缺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然而细察其人生轨迹,却并未有多大的成就,甚至就是极为平庸的一生;相反,那些被人认为是傻子或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到最后却往往能令人刮目相看,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甚至是连常人都不敢企及的事业。针对这种巨大的差距,每一个有上进心、不甘平庸的人都会问:根源何在?

其实,每一种事业、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堂、每一间房子——每一件事情,绝对是每一件事情,在成为事实之前,都只不过是一个梦想或计划。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观察过许多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人。

他们有的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则几乎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有的很富有,有的则很贫穷。他们分别代表各种不同的职业、国家及个人哲学。

在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是相当成功的金领,他们不仅赚钱、养家,还博得了别人的尊敬。

而大部分的人却不是如此。为什么呢?拿破仑·希尔研究了很久,终于得出一些结论。

凡是能成为金领的人,他们从心底不甘平庸,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他们有实现自己规划的一颗勃勃的野心,他们还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并尽可能与一些能鼓励自己去追求梦想的人为友。

反观那些毫无成就的人,他们总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没有一点自我期许的梦想,即使有,也被他们的朋友动摇了自己的意志,这些朋友不仅嘲讽他是在做梦,也不断地“证明”那些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