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历史篇)
1071300000018

第18章 难道一切都是谎言

2005年的一起事件让全世界的考古界以及考古爱好者们大吃一惊,那就是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的水晶头骨被科学家们证实为赝品。因此,人们对米歇尔父女所有的玛雅水晶头骨的真伪提出了质疑。理由是,他们发现的这颗水晶头骨与被证实为赝品的水晶头骨非常相似,二者都以女性头骨为模型,而且形状非常类似,不同是前者的做工更为精致,而这也恰恰让很多科学家对此产生怀疑,某些科学家认为这颗水晶头骨很可能是19世纪的现代人所制作的。

那么,这颗水晶头骨到底是传说中玛雅人所制作的呢?还是后人所制造的呢?目前,我们还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是,总有一天人类会将这一难题攻破,为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玛雅文明和水晶头骨。

亚历山大墓地之谜

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在位短暂,却凭借雄才大略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建立了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古巴比伦,按照马其顿王室的规矩,亚历山大的灵车由其子护送前往马其顿王陵谷。但是就在护送的途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送葬队伍在半路竟遭到了拦截,遗体被人劫走,亚历山大的灵车也神秘地消失了。几个月之后,埃及亚历山大城奇迹般地出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里面放着著名的亚历山大金棺。此后几个世纪,人们都去拜访这位伟大的人物。直到罗马帝国的第二位皇帝提比略参拜完之后,这座埃及的亚历山大陵墓便消失了,有人说是因为海水吞没了它,也有人说是异教徒破坏了它。但是,在今天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人们根本没有发现任何有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陵墓的遗迹。亚历山大墓到底哪去了呢?

有人作出了大胆的猜测:亚历山大墓根本就不存在,史书里所记载的事情都是当时的人们杜撰出来的。考古学家在据说是陵墓所在地的地方进行挖掘,发现了著名的孟菲斯神牛墓。可能神牛也代表着亚历山大,但那的确不是一个人的墓。而且在上个千年之交,亚历山大图书馆着了一把大火,将所有关于亚历山大墓的秘密文件烧成灰烬,亚历山大墓的地点真正成了无解之谜。

有的考古学家提出,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死后一般都要埋葬在城市中心,那么亚历山大的陵墓很有可能在位于城市东部的皇宫区。也有人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但是考古专家们经过精密的测试,都没有发现亚历山大陵寝的遗迹。

20世纪70年代,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菲烈特二世的陵墓。在这座墓陵中,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国王的遗骨就放在其中,遗骨的周围是一些陪葬的珠宝金器、王权标志、战盔等物品,历经千百年,这些稀世珍宝还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而且其中还包括了五个用象牙雕刻的国王一家的雕像:菲烈特二世、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菲烈特二世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而且这个墓葬的形式与之后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贝尔纳德所进行的推测相当吻合。玛丽亚?贝尔纳德曾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过一番研究,她发现,这些灯上有亚历山大城的模型,于是她突发奇想地认为,亚历山大的陵墓可能会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因为,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型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英国人维斯同意玛丽亚?贝尔纳德的猜测,他想象亚历山大的棺木就像他父亲的一样是安放在一座宏伟庙宇的中央,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有许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内还可能保存着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

在众说纷纭中,亚历山大的陵墓之地谜踪,目前还是一个让世界各国学者头痛的问题。我们期待它可以早日被发现,并带给我们一丝惊喜。

伊凡雷帝的书库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到俄罗斯游玩的必到之处。克里姆林宫整个宫殿大致呈三角形,共4座城门和19个尖耸的楼塔。据说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埋藏着大批的宝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凡雷帝的地下书库。

1533年,年仅3岁的伊凡雷帝即位,1547年在克里姆林宫的乌斯宾大教堂举行了加冕礼,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据说,伊凡雷帝的祖母苏菲亚来到莫斯科时,曾从她的娘家东罗马帝国的皇家图书馆里带来了不少极为珍贵的古代抄本,无疑都是些稀世的珍本,而这些珍贵的抄本都送给了伊凡雷帝。相传伊凡雷帝曾让一个叫马克西姆?克里柯的教士把他所藏的书籍编个目录,但是这个行为引起了莫斯科大主教约瑟夫的不悦,认为有损教会的尊严,于是克里柯的工作开始不久就被迫离开了皇宫,而后又被教团开除,还受到各种迫害。到此为止,伊凡雷帝对图书的编目是否完成,以及这些书到底放在何处,都无从知晓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或记录中,都没有提起伊凡雷帝书库之事。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藏书已散失了,或是本来就不存在呢?留给后世的是一个不解的谜团。

到了19世纪,有两个德国人对伊凡雷帝的书库很感兴趣。其中一人为了弄清藏书的来龙去脉,还特意来到莫斯科。他在古代记录保管所里查遍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也没有找到所需要的线索。后来,他又对克里姆林宫的地形进行了调查,也难以确定书库的下落。尽管如此,他在离开莫斯科时,仍然认为伊凡雷帝的书库还沉睡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解开这个谜,对世界的文化来说可能具有重大意义。

19世纪,俄罗斯古玩器专家、历史学家扎贝林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724年,沙皇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并把莫斯科作为副都,同年的12月,在财政管理部门上报的材料中提到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有两个秘密的房间贴着封条,房间里好像是摆有许多的大箱子。这个故事大大鼓舞了俄国历史学家们的兴趣,难到伊凡雷帝的书库就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人们带着兴奋的心情立即着手对这件事的调查,但是不久却从彼得堡传来了停止调查的命令,人们失望至极,却并没有放弃。9年后,历史学家重新获得调查的机会,结果怎么样呢?尽管全力以赴,但是伊凡雷帝的书库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人们依然是一无所获。

对书库的命运,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有一年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这批藏书可能被烧毁了;有人说这些书全移放到莫斯科大主教的图书馆,后来好像都散失了;还有人认为,伊凡雷帝的藏书肯定是确实存在的,有必要对克里姆林宫进一步进行探索。

从16世纪起就有人开始对伊凡雷帝的书库进行探索,然而时至今日,所谓伊凡雷帝书库仍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也期待早日能够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