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俞敏洪教你创业
10712500000027

第27章 第二十七课 面对失败,要有水的精神

面对失败,要有水的精神。

--俞敏洪

在"创业大学堂"首场讲座《在失败和探索中成长》中,主讲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告诉那些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们,创业要有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要有准备期,要懂得分享。"成功是没有止境的。"俞敏洪认为,活着的人是不能讲成功的,因为只要还要往前走,就有经历失败的可能,"我们要追求的成功是一种心态上的成功,我把它比喻成摔倒了爬起来的精神。"在这里,我们来看看俞敏洪一篇名为"我生命中的两次重大失败"的博文,相信能给创业者足够的启示和参考。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丰富的人生,就像白开水,纯净却没有味道。一个人是否活得丰富,不能看他的年龄,而要看他生命的过程是否多彩,还要看他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能否把握住机会。

人生的机会通常是有伪装的,它们穿着可怕的外衣来到你的身边,大多数人会避之不及,但那些具备独特素质的人却能看到其本质并抓住它们。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败的能力和勇气。我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遭遇了很多次失败,但也正是这些失败及其背后隐藏的机会最后成就了我。最终,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藏在失败背后的机会也许是最好的机会,这也使我进一步增加了坚强面对失败的勇气。到后来,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便成了我的一种常态,在失败面前,我会不断激发自己的斗志,就像高尔基在《海燕》中所说的那样:让暴风雨(失败)来得更猛烈些吧!

下面我来讲述对我生命有转折意义的两次失败。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在一篇文章中讲过我高考的故事,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我坚持考了第三年,最终考进了北大。这里我想说明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坚持的重要,因为无视失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能力和目标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考北大,师范大专是我的最高目标,但高考分数上去了,自然就进了北大。这算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失败和成功交织的滋味。

我的另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是我的留学梦的破灭。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相继出国。我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也开始动心。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3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我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我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为了挽救颜面我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我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我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我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正是这些,帮助我抓住了个人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一个人可以从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考验,我们才能成熟、收获。而那些失败和挫折,都将成为生命中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收藏。

对于失败,俞敏洪表示,创业创一次失败了就不再创了,那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时候勇敢地追求,你不会有多大的损失,不追求损失就大了。你创业本来就是一无所有,就算你创业失败一百次,你不还是一无所有么?"俞敏洪建议创业者做事情都要有一个心理预期,预料到可能的最惨结局,进行思考评估,把这个最惨的结局想清楚了,就算真的到了那个结局,也就不会害怕了。"你创业的最根本的打算就是我做不成,我赔得起,这是一个前提。不能像炒股票一样,借了钱做到赔不起的程度。凭你能得到的财力、投入的精力、你承受失败的能力,你估量一下,觉得全丢光了你还可以从头开始,这时你就开始创业。"

2005年11月15日,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网络游戏《征途》宣布开始终极内测,接受玩家的检验。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我们久违了的史玉柱。这一次,他决心要做一款"2D的关门游戏"--"反正不是关我们的门就是关别人的门,让别人从此再不敢做2D游戏。"

这个在"脑黄金时代"跌倒、在"脑白金时代"爬起的营销奇才,一入场就出手阔绰:"我为网络游戏准备了2亿美元,用1亿,存1亿。"在此之前,陈天桥为网游设定的门槛是1亿元人民币,而史玉柱硬是将其抬高了7倍。

不可否认,当史玉柱以玩家身份开始网游运营者的新生涯时,与质疑并存的,是他作为外来者"不拘一格"的视角。

"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条条框框过多,比如说,游戏一定要从封测、到内测、再到公测、再到商业运营,为什么要这样,--谁也说不出来,而在营销、宣传方面也就那么几种固定模式。"言语间,史玉柱已颇有颠覆者与挑战者的气势。

只是,网游已经很难再现4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3D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史玉柱凭借一款2D游戏,能否从盛大手中抢得地盘?或者,在这块已经足够"拥挤"的土地上,是否还能站得下另一个"巨人"?

几年来,史玉柱除了把大量时间投入工作,唯一的爱好是玩盛大的网络游戏。他在最初玩的游戏《传奇》中,用户名就叫"收礼只收脑白金";他号称玩过五款网络游戏,却从不喜欢"练级";他每月花3000元请安徽阜阳的农民帮他玩游戏,并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网游中的"代练";他声称自己要玩游戏就一定要等级领先,却在游戏中被比自己低几级的玩家打败,郁闷之余他跑到盛大找陈天桥。

"游戏中,像我这样有钱没时间的人,和一些中学生消费的方式几乎是没什么差异的,这在营销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史玉柱有点想不通。这个时候,史玉柱展现了一个商人的本性。他笃信,需求所在的地方,也是赚钱的地方。

说干就干。从2004年初拿到《征途》的策划案到拨钱,只花了3天时间。不仅如此,该方案在董事会竟以全票通过。他们认为,从大环境看,网游市场应该有70%~80%的年增长率,只是加速度太慢;另外,做好网游的三要素--产品、营销、队伍,"我们都有,跟做脑白金的三要素是一样的"。

在不声不响陆陆续续地准备了一年后,2004年底,史玉柱悄悄地在上海成立了公司,目标瞄准盛大网易等一线公司。针对每一款流行的网络游戏,他都会派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它--研究它的亮点,也研究它的缺陷。

史玉柱得出结论,要打造"国内第一网络游戏",最终把《征途》推向纳斯达克,就必须跟那些人抢地盘。那些人中,首当其冲便是陈天桥。

如果说陈天桥代表的是网游1.0时代的话,他走的是电信时代的盈利模式:用多少算多少,人人收费,计时收费;那么,史玉柱希望自己能够代表网游2.0时代,走出一条互联网时代的赢利之路:区别收费,赚有钱人的钱,而对消费能力低的玩家实行免费,后者可以带来人气,让有钱的玩家更愿意出钱。

不过,让史玉柱失算的是,陈天桥并没有在"睡觉时也在收钱"的美梦中酣睡到四面楚歌。仅仅在《征途》宣布内测的第23天,陈天桥所在的盛大宣布旗下所有的网游产品免费。这一天,距离史玉柱计划中宣布"免费"的日子不过三四天。

事后,史玉柱有些懊恼。他坦言,陈天桥这一招让他"很被动"。退而求其次。史玉柱必须寄希望于产品的品质。毕竟,"免费"或"收费",不过是商业行为,目的还在于赚用户的钱。何况如果要赚钱,"免费"模式要比"收费"模式的用户数量多几倍才行。

产品、钱、市场,史玉柱不会不考虑这些问题。《征途》的未来,也早已在他的头脑中。对于他的第一部作品,史玉柱的评价是既自鸣得意,又很不满--已经挑出了3000多个问题,在四个大方向上作了重大调整。早在《征途》研发的构思阶段,他就是项目组的"成员"了。挑毛病挑到现在,就连打开陈天桥的《传奇》游戏,他仍然忘不了"指手画脚"。

过往的网游,大多按时间收费--通过各种设置有意识地控制玩家的成长速度,控制游戏内虚拟物品的产生和流通,通过制造玩家的"饥饿感"来提高游戏的"黏度",从而制造滚滚财源。但在史玉柱看来,"黏度"只会让没有经济能力的玩家陷入不断重复简单操作的怪圈中,而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玩家。他们是商人们制造或贩卖的"外挂"、"代练"和虚拟物品及账号的消费者。

史玉柱要做的,正式运营由网游滋生的外围服务,从而赚"外挂"和"代练"的钱。比如,在他的游戏王国里专设一个"托管",其功能类似于"代练"。游戏公司对此的收费是每小时0.2元钱。

在这方面,"我找到了中国最好的网游开发团队,对他们,我是放手的。"史玉柱说。另一个让史玉柱无比得意的是,他拥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张巨大的全国地图,密密麻麻的红旗代表他在各地的办事处与营销网络,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盛大机房中缜密的监控系统,通过它,陈天桥可以随时掌握到全国玩家的同时在线人数。

过不了多久,史玉柱将动用这张在保健品行业无孔不入的营销网络,"那些凡是已经觉得'脑白金'没挑战的干部,都让我派到网游公司去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这次"偷袭"。当年,陈天桥就游戏爱好者和运营者的关系说了这样一句话:"喜欢吃肉的,未必能当好厨子。"而玩家史玉柱却偏要当这个厨子,而且这个厨子的野心不仅仅是做好肉,还要改变食客的口味。

"现在斥巨资进入网游就是赌博。"艾瑞分析师们这样认为。网游虽是"暴利"行业,但现在有70%的企业在亏损状态。目前市场集中度太高,领先者的地位很难撼动。而且隔行如隔山,除非有电信等特殊背景的企业,不然很难成功。

北京银冠电子出版社COO亓兵更不客气。他指出,"在网游领域凭炒作最多能得50分",史玉柱既做开发又做运营肯定弄不好,不及格就会被市场淘汰。

史玉柱不可能听不到类似的批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心情。他甚至在他的官方网站上做了一番自我批评,公开了《征途》的缺陷。"这样,骂的人会少一些。"他开玩笑道。

在另一个场合,史玉柱坦言,"其实三四年前我就想自己投资做网游,那时候就有人告诉我,太晚了,现在还是有人跟我说这句话。"

3年前,人们对于网游的意识还非常模糊。之后,盛大的暴富让人们对网游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有了真正的认识。进入门槛低,而回报周期短利润又丰厚,一下子让网游产业带上了"暴利"的光环。

史玉柱当年的一念之差,错过了追逐陈天桥的最好时机。而今天,后者已经俨然绝尘而去。国内网络游戏业也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效应,游戏代理费也不断水涨船高。

这一次,他能追得上并且超过吗?

"当年因为激进,我交了很大一笔学费,之后我们投资不是保守,而是非常保守。相比起来,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几年前可以通过巧干来做事情,现在根本行不通,因此,我现在宁愿错过100个项目,也不错投一个项目。现在投资机会很多,但好的企业家应该能经受住诱惑。最近我和几个企业家聊天,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看不准的时候,不投资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在创业途中,失败是难免的,不过,只要你不怕失败,那你就成功了一半。对此,史玉柱在接受《商业周刊》记者采访时反思说:"我当初失败是因为我的过错,最后成功是因为失败后我从没有想过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失败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成功,你必须先学会失败。"面对失败要有水的精神,创业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俞敏洪介绍说:"我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遭遇过很多次失败,但是不断地失败使我知道,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俞敏洪认为,人要学会水的精神,要不断向前流动,遇到阻力,也要像水一样变得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以自己的奋斗过程举例,赢得了听众的共鸣。俞敏洪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他全力以赴为出国留学而奋斗,但是3年半后付出付诸东流,并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但他没有选择放弃,尽管留学失败,他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后来他创办了新东方学校,"我当时创办学校的目的还是为了两年后能再出去留学。"据俞敏洪介绍,两年后他选择放弃了出国留学,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约翰·敦柯斯坦教授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约翰·敦柯斯坦教授再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约翰·敦柯斯坦教授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约翰·敦柯斯坦教授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创业者也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以后,创业者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创业者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创业者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子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下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创业者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创业者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创业者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不是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创业者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