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0706800000048

第48章 学好家务这一课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2010年8月5日,“人民网”以《23岁小伙因父母娇惯懒惰成性活活饿死家中》为题,报道了发生在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的一幕惨剧:2009年12月,23岁的农村小伙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

据村民介绍,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杨锁小时候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杨锁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去世。杨锁的母亲仍然宠着杨锁,一点农活也不让他干。到后来,杨锁的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杨锁根本不干,一不高兴就打母亲。杨锁每天无所事事,他母亲承担着一切农活和家务,结果积劳成疾去世。母亲去世没多久,杨锁便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就到村里各家讨饭吃。“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懒惰而吞噬了。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杨锁父母对儿子的溺爱导演出的人间悲剧,更不忍心对因冻饿而死的杨锁进行批评,我们只是应该从中体会到,从事家务劳动对于生存质量与生命的存续是何等重要。

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人士都是特别重视家务劳动的。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曾国藩一直坚持“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既勤且健,永不贫贱”的理念,他亲自为女儿规定了“衣、食、粗、细”家务四课。连任三届印度总理的英·甘地,9岁时在日内瓦国际学校上学期间,父母均不在身边。她除了上学外,还需要上街买东西,操持家务,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居里夫人尽管工作繁忙,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还是挤时间教孩子学习园艺和烹饪。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繁重的政务之余,还经常下厨为家人烹制鲜美可口的菜肴。默克尔认为,抽时间做些家务,既可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更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英国从2006年9月份开始,逐步在全国各公立中学开设烹饪课,面向11~16岁的中学生,总学时不少于24小时。学生将从这门课中,了解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熟悉如何烹饪才不会减损食物的营养,掌握基本的营养午餐搭配,能独立制作一份营养餐。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将统一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由教育部颁发的一份初级烹饪资格证书。同时,该课程的学分将纳入个人总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

美国的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会同行为学家、社会学家对456名青少年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小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之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前者要比后者高出20%左右。此外,前者的婚后离异率、心理患病率也较低。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与杨锁家长同样心理的人还有很多。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没有关系。使得很多中学生连厨房的边都不沾,甚至有的学生床铺由父母收拾,学习用具由家长整理,衣物由长辈清洗……有个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等考入一个警察学校时,才遭遇到了尴尬: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每天把行李叠成“豆腐块”,这个从小任何家务都没做过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教官的要求,只好请人帮忙叠好摆在床上。他自己每天晚上在床下过夜,不知他的父母听到儿子每天睡在地板的消息时,心中作何感想。

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今天的家庭对孩子的“成才”的要求,已经完全模式化。几乎每个家庭都以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却忽视了真正的成功教育,这是今天整个家庭教育的迷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已经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有的人士甚至担忧,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被教育得认为“一辈子不做家务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会对劳动产生尊卑意识,会在潜意识中不喜欢从事服务他人的工作,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作为高中学生,通过切实的家务劳动,逐步懂得热爱生活,懂得对人生充满责任。也就是说,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可以使我们形成吃苦耐劳、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还可以培养家庭责任感,体会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增加对父母的了解、理解、尊重和爱戴。

我们像羽翼渐丰的小鸟,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父母也不可能伴随我们终生。如果到了中学还像孩童时期那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诸如做饭洗衣、铺床叠被、整理房间等都不能圆满完成,连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无法保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更不可能顺利地走向职场,走向社会。反哺父母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在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自己。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我们就不要再为他们精心营造轻松安逸、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劳动,没有身体和精神的紧张,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内容。做家务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项内容。

谁能说家务劳动不需要智慧,谁能说炒菜做饭不需要学问,谁能说整理房间不需要美学,谁能说洗碗刷锅不需要意志……作为中学生,应该把家务劳动看成是动手健脑的良好机会,看成是一种益心益智、益体益情的接受教育的形式。它既关系到我们今天的健康成长,又影响着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很多就是因为某一方不会做家务而离异的)。千万不要轻视、放弃这种重要的教育实践,应积极主动地进入家庭角色,承担家庭义务,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通过身体力行来学好这门功课,掌握劳动技能,并将家务劳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技能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将自己锻炼成为“上得学堂、进得厨房”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