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 30任总统卡尔文 ·柯立芝说:“美国人的营生就是做生意。 ”美国是一个善于做生意的国家,美国经济独步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把生意做得那样的成功。财大气粗的富豪在美国比比皆是,耸立于纽约的帝国大厦像一篇凝固的乐章,不断地用激昂的旋律演奏着美国经济的进行曲。
充满梦想与野心的美国佬
惊涛骇浪,风雨兼程,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抛弃故土,迁居美国 ?
饥寒交迫,疲乏困顿,为什么这些人仍旧挖空心思,殚精竭虑 ?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可以变为挥金如土的巨富,不起眼的灰姑娘可以变成光彩夺目的公主。
这样的梦想可以成真吗 ?也许不会,但又完全可能。因为这是美国 !
对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来说,美国是一个梦,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不过数百年时间,它就由一个纯粹的荒芜之地,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富有的国度,而且充满了许多奇幻的迷人光彩。
现在自称美国人的,包括他们的祖先在内,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的时间,也不过几百年而已,这比起欧洲、亚洲的古老文明,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美国人在短短数百年内,却取得了令欧洲乃至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成就。
正如篮球运动,虽非源自于美国,但却被美国人玩到了最高的境界,以致美国篮球队只要是去参加世界大赛,都会被誉为 “梦幻篮球队 ”,即使这 “梦幻篮球队 ”中,全是由他们国内二三流的明星组成,也能所向披靡,轻松摘取桂冠。
美国让世界惊叹,美国在短暂历史中所聚集起来的财富和强大的国力让整个世界都惊叹。
富尔敦的轮船、爱迪生的电灯、福特的汽车生产线、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杀人的原子弹、载人的航天飞机 ……无不诞生在这个年轻的国度,无数 “奇迹 ”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求证:美利坚,那块让星条旗覆盖着的神奇大陆,究竟意味着什么 ?
美国是一个纯粹由移民组成的国家,严格地讲,最早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印第安人,已经不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美国人,自称是现代美国人的,全都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且有据可查。
最早登临这片土地的移民,是英国殖民者。他们的殖民船队携带枪炮踏上这片土地的同时,也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梦想和野心。
随着第一批淘金者的成功,许多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普通老百姓,都被这块大陆的神奇和富饶所吸引,纷纷携妻挈子、背井离乡,前来开辟新天地。
陆续由欧洲迁入美国的新移民,不再局限于英国,但毋庸置疑的是,远道而来的人们,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骨子里都沸腾着希望、梦想和进取的血液。数百年过去了,新大陆移民的来源和成分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梦想与野心。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通俗小说家霍拉肖 ·阿尔杰在他的一百多部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出身低微的穷苦少年,他们凭着艰苦的劳动和执着的梦想战胜困难,最终赢得了财富和荣誉。这些故事帮助人们织就了光辉灿烂的 “美国梦 ”。
在现实的美国社会中,一个个企业大亨、商界巨子的发家史,又让你处处感觉到那些天方夜谭式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拿破仑 ·希尔,同时也是创造富豪的权威,他的许多著作文笔流畅而又平易近人,但始终热情激昂。他一再强调个人野心之于致富成功的重要性,并为每一个人设定了一套把致富野心转化为具体财富的步骤方法:就是给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制定一个具体行动的计划,然后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实施结果,并朗读两遍自己的目标计划,来拉近自己和梦想之间的距离,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和决心。
拿破仑 ·希尔的这套办法在美国人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追捧,据说许多人就是照着这一指引,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被称为旅店大王的希尔顿,出身卑微,他取得成功后再回头总结,仍非常推崇梦想对改变人生的关键作用。他说: “完成大事业的先导是梦想,祷告和工作是梦想的手和脚。或许,在成功的路上偶尔有些运气的成分存在,不过若没有一份完美的宏伟蓝图,一切都是白费。”他还说: “梦想和空想是截然不同的。空想是白日做梦,永远难以实现。梦想也不是神的启示。我所说的梦想,是指人人可及,以热忱、精力、期望作为后盾的一种具有想像力的思考。 ”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希尔顿历经数次困难、心碎、挣扎,依然初衷不改,终于在旅店业找到了他的好运,从而赢得了 “旅店大王 ”的美誉。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特别是处在孩子的年龄,梦想是充满诱惑、五彩斑斓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许多东方人稍一长大,就板起老气横秋、看破红尘的面孔,失去了童真,失去了梦,也失去了活力。
美国商人的梦想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获取成功的保证。
美国人做着代代相传的繁荣之梦,他们梦想成为总统,梦想成为行业巨头,梦想成为棒球明星,梦想在新大陆上汇集世界最巨大的财富、最先进的科技、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梦想所有的耕耘都能赢来收获。他们手中拥有的最大幸福,也许就是梦想本身,那也正是美国人极其珍视的东西。
通观美国商界,没有哪位发家的大亨不具 “做美梦 ”的野心。野心勃勃的铁路大王斯坦福、向铁路投机业挑战的摩根、至今仍左右美国财政界的杜邦家族 ……他们的光荣几乎就筑在梦想之上。无尽的追求和越来越大的梦想,伴随他们滚雪球般剧增着自己的财富。
人生必须有梦想,赚钱也必须有目标。美国佛罗里达宇航中心的铝合金门上,铭刻着这样一行字: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如此自信的誓言,怎能不让人佩服那群追梦人的勇气 !
没有美国,则没有 “美国梦 ”;没有 “美国梦 ”,还会有美国的今天吗 ?
其实,美国也不是一块遍地流金的热土,尤其西部的开发,是许多充满梦想者前仆后继、努力不懈的结果。
不要因为自己没有优越的条件而放弃致富的念头。不要因为自己现在还 “一穷二白 ”而缺乏自信。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一个人活在世上终归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一名创业者,必须有近乎 “野心 ”的欲望,才可能使你有胆量去追逐别人所不敢奢望的成就,才可使你竭尽全力释放出所有的能量。强烈的创富欲望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原始动力。当然,在实现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忽视 “财富取之有道,方能源远流长 ”的道理。把梦想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敢于挑战命运,勇于战胜艰难险阻,成功的道路才会一路畅通。
敢于梦想,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最初的梦想和野心开始的。
金钱让美国人动起来
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种组成的美国人,在蛮荒的旷野里开辟出了一个物质丰饶的新世界,也以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一种独特的 “美国精神 ”;美国人以卓越的物质文明孕育起一个骄傲的民族,也为人类点缀了他们独特的光荣和梦想。
在美国的土地上,钱在某种程度上是统治社会的 “魔杖 ”。
对待金钱的态度,既需要我们拿它做朋友,又要当它为陌生人。如果因金钱而折磨自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狭窄,只有用一种坦然的心态去追求,那么我们的人生本身就已经拥有金钱。
巴纳姆说过: “获取金钱者是我们族类的恩人。 ”的确,正是这些人奠定了美国繁荣、富饶的基础。
敬钱如神,把赚钱视作人生追求,美国商人常常怀着这样的心态驰骋商场,终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战奇迹。
有人曾对美国众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的早期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即对金钱的强烈欲望。当然,这并不就是说任何具有财富欲望的人都能白手起家,因为事业的成功是主客观因素和谐统一的结果。机遇是成功的客观因素,才干、欲望是成功的重要主观因素。一个创业者如果具备了成功的主观条件,遇上适当的时机就有可能会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创业的欲望,那么即使机会摆在面前,即使具备一定的才能,也很难获得成功。所以,如果没有成为 “有钱人 ”的强烈欲望,那就永远不可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美国某报曾在青年中做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你现在最崇尚什么职业 ?为什么崇尚 ?面对这一问卷,80%的被调查者的答案是:经商,能够赚大钱。因为这种职业既冒险,又充满刺激;既有挑战性,又最能激发人的潜能与才智。
这一直率的回答从侧面反映出金钱作为流通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里的能量和作用。可以这样说,是金钱让美国人 “动 ”了起来。不过也有一些人虽有赚钱的冲动,可是在困难面前难以持续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极少付诸行动,成了一个个 “空想家 ”。
为了赚钱,美国人拼命工作,顽强钻营,从而造就涌现了一批批商业之神、行业巨子。
为了赚钱,美国人经历了其他民族很少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也获得了其他民族很少能够获得的机会。
心理学家通过对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致富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因而,一个人一旦滋生了这种欲望,便应当立即着手,经过自我暗示和对自己意识能量的激发,构思出一个超乎寻常的创业计划,再通过自己敏锐的头脑与创意,以及特殊知识的灵活运用,使计划更周密、详尽而具有现实可行性,然后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果敢的决断,以及与智囊的高度协作,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最终实现。
“钱 !钱!人生就是钱 !在美国尤其如此 !”
当约翰 ·D·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 ·洛克菲勒开始这样向他吼叫时, 12岁的他已经有过两次非凡的商业实践了。
第一次是 “产品出售 ”:他在树林里掏火鸡的窝巢,将小火鸡抱回家饲养,等到感恩节再将饲养大的火鸡卖给邻村的农民;第二次是 “贷款 ”:他将自己的 50美元贷给附近的农民,利息是 7.5%。
约翰 ·洛克菲勒小小年纪,便初涉了 “实业 ”与 “金融 ”两大行业,他和所有美国孩子一样,接受着金钱信仰的熏陶。 30年后,他成了美国超一流的 “财阀 ”和世界 “石油帝国 ”的最高统帅。
美国人总是说,要想赚钱,就得自强不息、勤奋不断地工作。
朝气蓬勃的美国人追寻着别人难以想象的东西。他们在沙漠里找到绿洲,在荒原上采出了石油;他们以旺盛的热情和永不放弃的毅力,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积累和创造了财富,赢得和猎取了成功 !
美国富翁吉诺 ·普洛奇身材矮小,出身贫困,小时候几乎三餐不继。他在上小学、中学时,就开始利用放学之后的时间去打工,帮人推销商品。他靠勤工俭学挣来的钱,让自己上了大学。他读的是法律,看来,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就这样定了 ——当一名律师。但普洛奇心底却有着另一个念头:“一个好律师,一年可能收入 5万美元,甚或 10万美元。但是,一名市场推销人员可能 ——真的可能主宰他的整个世界 ……”
在这人生的岔路口上,商业和法律之间,或者说冒险和安全之间,金钱的欲望使普洛奇最终还是选择了冒险的道路。为什么 ?因为他想主宰自己的世界,这一强烈的欲望使他敢于冒险。他具有当一个成功老板的最重要的条件,这就是他想当老板,而且渴望成功 !
于是普洛奇开始在一家杂货批发公司当流动推销员。与其他推销员不同,他不是一家一家地去推销,而是把各个地方的商人聚集起来,使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联合购买的话,会比较便宜。结果,他成了大宗批发的推销商。他拿的佣金居然比公司董事长的薪水还要多,以至于他的老板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改成拿薪水,要不请另谋高就。
普洛奇选择了不拿薪水,他决计自己闯一番事业,也过一把当老板的瘾。他瞄准了豆芽这个东方食品,与几位朋友合伙办起了豆芽加工厂。这个加工厂后来发展成为一家巨大的 “重庆公司 ”。当普洛奇后来卖掉他创立的这家公司时,价格是 6300万美元 !当时他只有 48岁,他还有其他的不动产和投资项目,他个人的身家超过 1亿美元 !
普洛奇成功的动力来自于他对金钱的向往,他有他的人生哲学,这哲学始终给了他方向性的指引,那就是:一个人活在世上,若不能兴风作浪使别人刮目相看的话,他的日子一定过得没意思透了 !
是的,高收入,高消费,挣了钱就花,花了钱再挣,这是许多美国人生活和工作的格局。拼命去获取金钱和财富,成了美国人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强烈的金钱欲望是成功的第一动力。美国的马克 ·欧 ·哈罗德森说得好: “我的生命之火在一分一秒地耗尽,要活就活得轰轰烈烈。 ”他还说: “人生在世,要发明、要创造、要出奇迹,要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作出贡献,岂能仅仅做一具行尸走肉,而白白地耗费一份空气呢 ?”
市场就是金库,顾客就是金钱。爱钱的美国人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 “钱经 ”之道,对我们每一个经营管理者都是大有启发的。
对金钱的向往与热望,成就了一个个腰缠万贯的美国富豪,有时候,热衷于金钱未必就是坏事。
敢冒险才能赚大钱
美国有谚语:“冒险里面有天才、勇气和魔法。”“勇气喜欢跟利益联姻。”由此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冒险精神。美国人崇尚 “风险越大收益的绝对值越大 ”的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经营中喜欢冒险获取利润。没有冒险,巨大的成功来得总是太慢,利润越高风险越大。大凡成功者都有某种程度的赌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是他们创造和把握机会的最佳写照。
美国人将冒险精神称之为勇气,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更倾向于独自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并且能够承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正是这些特质使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企业家、商人、领袖和冠军,他们能在逆境中给人以强大的激励。
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说: “商人能够预见到新的投资领域或新的盈利机会,敢于冒险,敢于投资,从而谋取额外利益。商人不是投机商,而应是一位大胆创新、敢于冒险、注重积累的开拓型人才。 ”
幸运总是青睐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冒险与收获常常结伴而行,险中有夷,危中有利。商人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应当敢于冒风险。虽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
希望生意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几率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去发财的机会。所以,人生就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而过度的谨慎则常常会失去它。
那些成功的商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 “会 ”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 “敢 ”做。美国速递大王联邦快速公司的总裁弗雷德 ·史密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弗雷德 ·史密斯先生说: “我认为,企业家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赋予它赌徒的含义,因为,在许多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并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倒是坐失良机。 ”可见,冒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坐失良机。
1962年,史密斯进入耶鲁大学,专攻经济学和政治学。他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分析运输业的现状。史密斯认为,如果开办一家运送诸如医药和电子元件之类需要优先考虑的、时间性极强的货物的公司,一定会大有市场的。
这种见解无疑是十分有见地的,可是,却没有人欣赏他,因为这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冒这种风险。
1969年,史密斯决定自己创业,去冒险,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他首次的冒险经历是着手买下了阿肯色州飞机销售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家公司经常亏损,显得没有什么前途。但史密斯接手后,改善了经营状况,他把这家公司变成购买和出售旧喷气飞机的交易场所,这种变革很成功,在短短的两年内,收入增加到 900万美元,利润达 25万美元。
初尝甜头之后,史密斯开始着手更大的冒险,进行近似于赌徒式的投资。
在这一时期,史密斯仔细考虑了一项建立一个能在一夜之间就把小包裹传递到目的地的公司的计划。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论证之后,史密斯开始筹办这种公司。史密斯大胆地孤注一掷,拿出他所有的本钱 800多万美元做资本,准备大干一场。他的这种投资胆量影响和吸引了一些投资者,他们纷纷加盟,又增加了 4000万美元的投资。几家银行这时也对他的这一投资计划产生兴趣,投入了 4000多万美元。于是这个公司总投资额高达 9000万美元 !这在当时是美国有史以来企业做出的最大的单项投资。
1971年 6月 1日,公司成立了,这便是 “联邦快递公司 ”。
从 1971年到 1980年,公司的总收入已达 5.9亿美元,事实证明史密斯的投资是十分正确的。
史密斯说: “我们的冒险终于有了回报。事实证明,我们的冒险不是盲动,而是富有卓识远见的投资行为。 ”
因为主动出击,史密斯终于成了美国的速递大王。美国的商业学校还把他的冒险创业经历作为创业典范加以分析研究。
冒险常常和成功相伴,冒险的价值不仅仅是它可以把握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动本身同样可以创造出机会。瞅准行情,大胆下注,财富便会滚滚而来。
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华尔街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是世界最富有的街道和投机者向往的乐园。在华尔街的发展史中曾涌现出无数的风云人物,赫蒂 ·格林夫人就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她被誉为 “华尔街上的女巫 ”。
格林夫人精明能干,她在马萨诸塞州继承了约 600万美元的财产。她不想坐吃山空,更不愿过一般贵夫人养尊处优的生活,她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是她雄心勃勃地只身来到纽约,投身于冒险刺激的股票行业。
格林夫人鼓鼓囊囊的手提包里常常带着充饥的粗面饼干,当然也有各种零零碎碎的纸片,显得着实可笑。然而,你别看她表面衣着朴素,生活节俭,正是在这个看来似乎古怪的行为后面,格林夫人却暗暗地进行着以百万美元计的大宗买卖,表现出了能同那些高明男子进行竞争的智慧和冒险精神,也使许许多多其他的股票商望而生畏,甚至破产。
格林夫人在华尔街经过几十年辛苦奋斗,忍受了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打击和冒险,终于取得了成功。在她 1916年去世时,财产从 600万美元变成了 1亿美元,成了美国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在风险面前胆怯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当然也不会体验到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甚至被时代所抛弃。商业经营上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的人。
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说来容易,但要具体去做,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美国人天生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这种大胆追求成功的精神,推动了美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选定就决不放弃
在美国,大到跨国公司的总裁,小到小杂货店的掌柜,就他们的工作特性、肩负的重任来说,都是一样的老板。当我们检视这些大大小小的老板时,我们会发现,凡属成功的或具有成功前途的老板,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坚忍不拔精神的人。他们不甘于平庸的生活,希图有独立创业的机会,他们比一般人更具顽强的精神,更富有自我挑战的勇气。成功的欲望是使他们迈向成功的原动力。他们也有过失败,但执着使他们永不言败,从不向失败低头,而且愈挫愈勇,奋勇争先。
1854年,美国企业家赛勒斯 ·菲尔德和他的兄弟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把新斯科舍省和纽芬兰省通过海底电报电缆连接起来。
对赛勒斯来讲,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项目。不过,仅仅是连接加拿大境内的两部分他似乎觉得还不是很满足。赛勒斯的目光越过美洲,一下子看到了英国,为什么不通过海底电报电缆把两个大陆连接起来 ?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卓识远见的伟大任务。
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整个工程十分浩大。赛勒斯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议院仅以一票之优勉强通过。随后,赛勒斯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计划的那么简单。电缆的一次次不幸中断,让参与此事的很多人都泄了气,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更是对这一项目失去了信心,不愿再投资。
如果不是赛勒斯,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后来,电缆再次全部铺设完毕,中途没有中断,甚至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这似乎显示一切已经大功告成了,可是偏偏这时,电流突然又中断了。
所有人都绝望了,除了赛勒斯和他的一两个朋友之外。赛勒斯依然没有放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又一次找到了投资人,再次开始新的尝试。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 600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又突然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困难,挫折,赛勒斯仍没有被吓倒。凭着一股执著的劲头,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然后,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并且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 !
第一个使用这条线路的客户竟然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她给美国总统发了一封 103个字的电报。不过,由于信号太弱,这封电报花 16个小时才被破译出来。当第一个信号穿越大西洋海底的时候,那是赛勒斯一生中最感到荣耀的时刻。
可是没多久,事情开始慢慢变得有些不妙。信号变得越来越弱。又过了一两个星期,有一位技术人员决定要把 “音量调大 ”,他把信号传输从 600伏加大到 2000伏。这一下,事情搞砸了。不知道在大西洋广阔海域深处的哪一段电缆被烧毁了。
整个线路摧毁了。同时被摧毁的还有赛勒斯的声誉。
这个挫败刺痛了赛勒斯,他又组建了一个电报电缆公司,并开始筹集资金。不过,寻找资金来源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他本人已是声名狼藉,在他的第一次冒险中已经使数百万美元付诸东流。此时此刻,人们对他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赛勒斯没有放弃,他依然充满诱惑力地利用一切机会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述说横越大西洋的电报通信的无穷优势和诱人商机。
8年坚忍不拔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他的事业。 1866年 7月,一艘名为 “伟大东方 ”的巨轮接近了新大陆海岸。它在大西洋海底成功地铺设了电报电缆。任务完成了,梦想实现了。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海洋和世界的距离被永久地缩短了。以往要用几个星期才能经海运传递到的信息,如今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穿越大西洋了。
诸多的美国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取得成功的,赛勒斯只是其中的一员。雷格莱专心生产和制造 5美分一包的口香糖,结果使他赚了数百万的利润。亨利 ·多尔蒂专心建造和经营公用设施工厂,并使自己成为一个百万富翁。英格索尔致力于生产廉价手表,终于使全世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这使他获得了大笔财富。史塔勒专心经营 “家居旅馆服务 ”,不但自己成为富翁,也使得住进他旅馆的几百万房客非常满意 ……奥运金牌得主不光靠他们的运动技术,而且还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商界领袖同样如此。远大的目标就是推动人们前进的梦想,实现梦想却需要长期坚忍不拔的精神。随着这梦想的实现,你会明白成功的要素都包含什么。没有远大的目标,人生就没有瞄准和射击的目标,就没有更崇高的使命能给你希望;选定目标而决不放弃,才不至于在成功路上半途而废。正如道格拉斯 ·勒顿说的: “你决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你就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要想如愿,首先要向着目标坚持走下去。 ”有了理想,你就看清了自己想取得什么成就。有了目标,你就有一股无论顺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冲劲,坚持不懈便使你取得超越你自己能力的东西。
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没有追求目标。他们缺少的只是 “一个 ”目标。因为他们的目标太多,无法将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遇到难关就放弃,又转到别的目标上。这就好比走路一样,这条路上走走,又折回来,再往另一条路上走走,结果总在原地转圈子。只有抓住一个目标,认准一个方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奋勇前进,决不回头,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商场上的胜利,得来也非易事,一旦确定目标,就要有打硬仗的心理准备,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如此才可能达到目标。
打造战略品牌,名扬天下
在中国的商业经营理念里,“酒好不怕巷子深 ”一直被肯定和宣扬,这无疑是潜在地说明了品牌的效应。美国人同样也非常擅长打造品牌,注重名牌的威力。诸如微软、可口可乐、迪斯尼、 IBM、宝洁、沃尔玛、美孚石油、吉列、耐克、美宝莲、雅诗 ·兰黛、凯迪拉克、林肯、联邦快运、 KFC、麦当劳、星巴克、百事、英特尔、通用电气、万宝路、福特、通用汽车、锐步等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名牌。
打造一块金字招牌名扬天下,正是美国商家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经营手段之一。
名牌是长期稳定的高质量、优质服务所创造的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和接受的商品品牌。名牌的形成是市场决定的,是消费者公认的,而不是由哪个电视台、报刊、协会评出来或指定出来的,因此公司必须下定决心练内功,以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创造自己的名牌。名牌要为消费者了解、喜爱并接受,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宣传,但真正的名牌不是宣传出来的,它仍需要公司坚持质量至上的战略。另外,名牌也是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高度统一的产物,它需要公司精心设计、策划,并付出辛勤的耕作。
美国商人经过多年真枪实弹的考验,他们清楚,公司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品牌,公司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创造名牌的过程。一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名牌,将会比你拥有机器、工厂更重要,拥有了名牌,就会使你的公司及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主宰地位和垄断优势,让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纵横驰骋,让你的竞争对手在夹缝中生存。名牌会送你一顶王冠,让你做 “王 ”。每一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特有的形象,一个没有固定的、独特的形象的品牌,是绝不会在公众心里留下深刻和不可磨灭的印象的。当一个著名的品牌建立起来,并被几代人广泛接受的时候,品牌已经超出了仅仅作为商品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看到一个品牌,就会联想到除它代表的商品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地位、尊严、传统以及对往事的回忆等等。消费者在消费一个品牌时,他消费掉的不单纯是商品本源的使用价值,还包括自信、地位,以及虚荣心等。在很多时候,使用价值反而成为次要的东西。所以当一个传统品牌生命力状态良好的时候,随意改变品牌的形象,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最终会得不偿失。
拥有了名牌,就会给你的公司和产品带来无限的增值效应。名牌产品在其销售过程中,会因为它鲜明的特色及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从而促进产品销售额的增加。品牌产品也会因质量、功能等方面的独到之处,而使其售价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你的利润。
公司的品牌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公司的名牌更是一张高级别的 “特别通行证 ”,有助于你的产品纵横国际市场。公司的品牌就是你的公司智慧和经济实力的代表,也是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民族形象的体现,就像美国万宝路集团总裁马克思 ·韦尔说的那样:“公司的牌子如同储户的户头,当你不断用产品累计其价值时,便可尽享利益。 ”
但是,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树立一个品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丧失一个品牌却是易如反掌。比如美国的派克钢笔公司。
派克钢笔公司曾经是世界闻名的跨国公司。它创建于 1886年,经过 100年的发展,它在世界各地设有 12家分公司,有 120多个销售商和独家经销商,产品畅销 154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派克公司却连年亏损,以至于在 1985年 2月,被其在英国的经理集团所收购。
1982年,派克公司新任总经理詹姆斯 ·彼得森在对公司改革的过程中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使派克公司走向衰落。过去,派克公司以生产优质、高档的钢笔而享誉世界,派克金笔曾被许多人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度不凡。 20世纪 80年代初,美国克劳斯钢笔公司向派克公司发起进攻,大量生产新型高档钢笔,派克公司面临着挑战。1982年彼得森上任后,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进派克笔的款式和质量上,以巩固已有的高档品市场,而是热衷于转轨经营每支售价在 3美元以下的钢笔,争夺低端钢笔市场。结果,派克公司的产品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许多失望的消费者转而购买克劳斯等公司生产的高档钢笔。而派克公司生产的廉价钢笔一方面因无法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不能吸引新的消费者,另一方面遭到了低档钢笔生产企业的顽强抵抗。在这种情况下,派克公司完全丧失了竞争优势,销售每况愈下,高档笔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 17%,销售量只及克劳斯公司的 50%,亏损额日益增加,以至于到 1984年,亏损额竟高达 500万美元。
一个品牌一旦形成稳定的形象,其局限性也会潜在形成,即它的产品种类、消费群体就会有相对稳定的范围。而要突破这一范围的限制去开拓新的领域,却可能是危险的。这种冒险在于可能会失去原来的市场,而能否获得新的市场又是一个未知数。
品牌是一种软资产,一笔无形的资本,要重视和树立本企业的名气,一定要加强对品牌的严格管理,品牌管理就是对本企业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只有管理上品位,品牌才能保得住。信任来自于某些稳定不变的东西以及基于此产生的合理预期,人们购买名牌商品就是基于对名牌一贯形象的信任。
小企业在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采取自创品牌的策略,也即产品品牌化的决策。
当今世界,商战愈战愈酣,愈战愈残酷。在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个公司都想傲视群雄,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它必须像美国商人那样,制造并拥有自己的 “核子武器 ”——名牌,只有这样,才能威慑群雄,震撼世界。名牌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它是靠公司各方面的努力得来的,公司必须能够充分认识到名牌的内涵。
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质量,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信念。
追求创新,勇于变革
当今世界,一日千里的技术革新逼迫着企业家们做出选择:要么率先研究、发明、创新,将你的标准强加于人;要么寄人篱下,顺应他人制定的标准,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
美国商界有句格言: “经营就是要以变应变。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在各种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面前,美国经营者懂得变通,以万变应万变,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帮顾客之所需。
在急剧变化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商界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情况变化了,如何巧于周旋以变应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因循守旧的人在变化的局势下很难有所作为,唯有适应时势的需要而革故鼎新,才能抓住商机,成为行业的先锋,获得更多的财富。
要想把事业做大,就不能只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不创新、不前进,最终会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商人要想保持事业长盛不衰,就必须随时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更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还要有管理上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美国英特尔公司可以说是世界上电脑硬件业的中坚。但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后,英特尔公司出现了经济滑坡,原因有两条:一是美国经济不景气,二是公司没有选择正确的行销策略。由此可以看出,仅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管理上的创新,只有改变以往的行销策略,才能跻身当今市场。当时日本半导体业已经崛起,他们拥有受保护的国内市场、低利率贷款、政府提供或赞助的资金、合作式的研究开发,以及业务发展上的支援。在短期内,日本公司甚至不必担心能否赚到钱。
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公司所采取的策略通常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新的制造程序,由此占有最有利的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1981年,英特尔公司正式开发了一种记忆晶片,即 2764EPROM。该晶片用以存放一些可供重复操作的电脑程式,以便电脑能够重复做某些动作。其最大特点是,如果要改变晶片中存放的内容,只需把旧内容消掉再存入新内容即可,而不必开发新晶片。在此之前,记忆重复性程序的晶片必须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而特别设计,这种设计耗费的成本相当高。
新产品开发成功后,下一步是如何制定有效的行销策略。根据以往的经验,继续采取以往的策略很难在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后与日本人竞争。为此,英特尔公司把经理鲍伯 ·德比从日本召回。德比在日本待了两年,对日本的行销策略有较深的了解。他建议:立刻推出该晶片,以取得领先优势;采用一种和过去截然不同的制造方式;低价供应该晶片 (在第一年上市期间,单价为 16美元,而按照以往的做法,价格应定在 70美元 ),并使品质和产量立刻提高到日本人无法追上的水平,直接侵入日本市场。
德比的建议引起了英特尔公司的极大震动。这是因为,该建议所要求的产量在过去从未达到过,所要求的品质从未在初期生产阶段就达到过。一直到德比的建议得到了负责 2764EPROM专案的艾德 ·盖尔巴克的赞同后,情况才开始好转。
最后这个产品终于制造出来了,而且在质和量方面也进步得相当快。不久之后,日本的富士通公司打算来考验一下英特尔公司大量交货的能力。他们提出一份 2.4万个产品的订单,并要求在 3个月内交货。这使得生产部门疯了似的挑出每一个可用的晶片,以达成生产目标。从那时起,成功就有了保证。由于 2764EPROM的创新性和上市时的声势,这种晶片成为最畅销的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直接攻夺战也获得了成功。
英特尔公司终于在这个市场中保住了霸主的地位。毫无疑问,英特尔公司就是凭借高科技创新成为霸主的。
固步自封是无法应付棘手问题的,必然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动乱的世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没有一项产品能永远占据市场。企业要想持久地占领市场,必须把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管理策略不墨守成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否则难免会在竞争中败北。
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真诚投入。企业的以变应变离不开员工的创新能力。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现代企业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中寻找发展和获利的机会,领导者必须鼓励每个员工主动创新。
比尔 ·盖茨反复向员工强调: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 18个月 ”,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企业中,不但员工对现状感到满意,领导者也同样安于现状,就好像整个企业都被魔咒催眠了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形势可能严重到许多恶兆纷至沓来,但是着了魔的人仍然浑然未觉。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有变革思维,还应该引导企业员工用 “以变求胜 ”的态度去关心企业,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人做什么行当都能赚钱,因为他们懂得不断创新,在新奇上面下足功夫。人们大多都有一种求新的欲望,如果你把握了这一点并努力为此做事,那么你的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固步自封只会走向末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唯有适时革故鼎新,才能抓住商机,成为行业的先锋,获得更多的财富。
把顾客当做上帝
美国人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又决不把钱挂在嘴上,而是放在自己的心里,贯彻于商业行为的始终。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一味主动地想方设法从顾客手中赚钱已日益艰难,这就促使许多商人纷纷改弦易辙,打起让顾客占主动的主意。
当然,这种让顾客主动掏自己钱包的念头需要一些经商的技巧来实现。在美国,商人奉行的诸多商业原则中,把顾客当成上帝,一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美国商人把顾客当成老板,甚至是上帝,教导企业下属员工一定要尊重顾客的意见,奉行顾客永远正确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为了顾客的利益可以置企业的利益于不顾。真要是这样,那此前提到的美国商人的拜金主义、利己思想,岂不是难以自圆其说 ?
他们把顾客当成上帝,一切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在根本上,就是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赚取最大限度的商业利润。
美国人知道,企业存在于市场间,靠市场需要、市场认可来生存,而顾客几乎就是市场的代名词,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就等于拓宽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现代化的商业社会,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必须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条件下,企业赚取商业利润的手段和途径,就是争取更多顾客,让顾客自觉自愿地购买企业的产品,参加企业的消费。一切从顾客的需要出发,把顾客当成上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最佳途径。
零售巨头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吸引顾客,除了低廉的价格,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沃尔玛认为顾客是企业的 “老板 ”和 “上司 ”。
沃尔玛创始人萨姆 ·沃尔顿一针见血地指出: “顾客能够解雇我们公司的每一个人,他们只需要到其他地方去花钱,就可做到这一点。”他提出 “只有顾客才是老板 ”“顾客永远是对的 ”的经营哲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准则,以此来提高沃尔玛的服务质量。
沃尔玛公司有着这样的经营宗旨: “成功的连锁店经营的秘密就是给顾客们想要的东西。如果你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想要得到:种类众多的高品质的商品;尽可能低的价格;所购商品的满意服务;友好的、有见识的服务;便利的时间;免费停车场;愉快的购物经历。当你进入一家百货商店,在某种程度上你的收获和感受超过了你的期望时,你就会喜欢它;当它给你带来不方便,或者让你觉得无法忍受,或是表现出对你视而不见时,你就会讨厌它。 ”
沃尔玛售货员们的任务,不是卖货收钱这么简单,而是发现和寻找为顾客服务的机会,创造顾客满意的奇迹。售货员在沃尔玛的价值,就是为实现顾客的满意而随时寻找向顾客提供非同寻常的服务机会。
“顾客至上 ”在沃尔玛公司是实实存在的行动指南,是贯彻始终的经营理念,而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更不是唱给别人听的高调。
沃尔玛强调要为顾客提供 “可能的最佳服务 ”,“为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 ”,为此,沃尔玛还制订了两条尽人皆知的规定,第一条: “顾客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 “如果顾客恰好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沃尔玛的各连锁店,不管是乡镇的还是闹市区的连锁店,不管生意有多好、店员有多么忙碌,只要顾客提出要求,店员必须在当天太阳下山之前满足顾客的要求,完成当天的事情,方算达到标准。这被称为 “太阳下山 ”原则。
萨姆 ·沃尔顿要求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 3米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微笑着迎上去,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鼓励他们咨询和求助。同时,对顾客的微笑,沃尔玛公司还有量化的标准: “请对顾客露出你的 8颗牙齿。 ”
沃尔玛员工的服务要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感到愉快,服务要超过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值。要求员工永远要把顾客带到他们找寻的商品前,而不是仅仅给顾客指一指,或是告诉他们商品在哪儿;要求员工熟悉所在部门商品的优点、差别和价格高低,每天开始工作前需花 5分钟熟悉一下新产品,对顾客介绍商品时要详尽、周到;对常来的顾客,打招呼要特别热情,让顾客有被重视的感觉。沃尔玛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经常在商店开展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社区慈善捐助、娱乐表演、季节商品酬宾、竞技比赛、幸运抽奖、店内特色娱乐、特色商品展览和推介等,以吸引顾客,增加顾客购物的情趣。
沃尔玛对顾客 “百依百顺 ”,坚持毫不犹豫地实行 “无条件退款 ”原则,确保顾客永无后顾之忧。沃尔玛的 4条退货准则是:第一,如果顾客没有收据 ——微笑,给顾客退货或退款;第二,如果你拿不准沃尔玛是否出售这样的商品 ——微笑,给顾客退货或退款;第三,如果商品售出超过一个月 ——微笑,给顾客退货或退款;第四,如果你怀疑商品曾被不恰当地使用过 ——微笑,给顾客退货或退款。
在 “顾客至上 ”原则指导下提供的良好服务,成为沃尔玛公司吸引顾客的制胜法宝,不仅赢得了顾客的热情称赞和滚滚财源,而且为企业赢得了价值无限的 “口碑 ”,为企业长盛不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为顾客着想,礼遇顾客,在商业经营中已经算不得什么大秘密。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企业经营中把顾客当成上帝的例子,都屡见不鲜。
美国经济独步世界,美国商人的行为卓尔不群。他们把顾客当成上帝,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产品营销方面,而是贯彻于商业行为的始终,从企业策划、产品设计,一直到售后服务、售后追踪,乃至新一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这就不能不令人大为敬佩。
“把顾客当做上帝 ”已经成为现今每一个商家心照不宣的经商秘诀。从竞争的意义上讲,让顾客满意,赢得顾客的忠诚,是现代企业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的基础和前提。
借助人脉成就事业
人际关系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际关系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通过人脉关系网成就自己的事业,美国商人十分精于此道。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网呢?我们可以向美国商人借鉴借鉴。
首先,要有具体的行动 ——积极地走出去,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公司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聚会要率先出席,各类家庭聚会也要参加,不要嫌麻烦。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之类,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有关兴趣的圈子也是极好的机会。性格内向的人往往特别回避各种聚会,其实这对自己的经商生涯十分不利,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己的厌倦情绪,积极地参加。
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能转换一个人的机会和命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使我们更加成熟。要与人相识,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困难,结交地位较高的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无所顾虑地和地位较高的人接近。
1921年 6月,哈默以 “驻莫斯科美国医疗队 ”的名义前往新生的苏维埃去访问,寻找商机。不用说,哈默受到了苏联政府的欢迎,并被邀请考察乌拉尔地区。
考察途中,哈默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一面是遍地饥荒,一面却是成堆的皮毛,成堆的宝石、白金,还有堆积如山的木材、矿石 ……“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来换回粮食呢 ?”哈默不解地问陪同考察的苏联官员。当哈默了解到苏方很想这样做但苦于没有可行途径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机会:美国粮食正值丰收,价格暴跌,甚至很多粮食被扔到海里或烧掉,而宝石、皮毛等在美国却非常紧俏。
哈默当即表示,他愿意竭尽全力办成这件事,并立即发电报给在美国的家人,让他们快速收购 100万美元的小麦,运到彼得格勒。
哈默的行动受到市民 “救世主 ”般的欢迎。在满载小麦的火车抵达莫斯科的当天早晨,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列宁对哈默的行动倍加赞赏,并大力支持他与苏联做生意,鼓励他来苏联投资,并委任他为苏维埃红色政权对美贸易的代理商。
因为有了列宁诚心实意的鼓励和支持,哈默决定充分利用这一关系。
“汽车大王 ”福特有拖拉机,而这正是苏联发展农业所急需的。哈默 1921年 11月回到美国后,向福特介绍了苏联的情况,福特当即决定请哈默当福特公司在苏联市场的独家经销代理。由于有了福特的 “代理 ”的头衔,哈默走到哪里,哪里的汽车公司也都愿意让他当它们在苏联的独家经销代理商。
福特拖拉机一批又一批地销到苏联,非常抢手。与此同时,哈默的皮毛、宝石收购站顾客潮涌而至。从 1923年至 1925年,哈默的贸易盈利翻了几番,每年达到十多万美元,其至几十万美元。为了适应迅速扩大的易货贸易,哈默又相继在英国伦敦和德国柏林开设了贸易分支机构,还在爱沙尼亚买下了一家银行。
1925年夏季的某一天,哈默在莫斯科的商店里买了一支铅笔,花了 26美分,而当时美国铅笔的售价只有两三美分。于是哈默利用与列宁的特殊关系很快申请到一张开办制笔企业的许可证。
很快,哈默的制笔厂顺利开工,到 1926年,年产铅笔达到 1亿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到 1927年,年产钢笔 9000多万支。这些笔不仅满足了苏联的需要,而且还有 20%左右出口到英国、土耳其、中国、伊朗等十几个国家。
1929年底,哈默将他的制笔厂等卖给了苏联政府,后来,哈默又同苏联签订了一笔近 200亿美元的合同,这也得益于他与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结成好朋友的关系。另外,为了使自己的化肥生产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哈默又以相当于 280万美元的西方石油公司股票收购了世界最大化肥销售商 “国际矿石与化肥公司 ”,从而使自己的销售网一下子遍布 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运用,是现代人发家致富、功成名就的第一法宝。在这光荣桂冠的背后是优秀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踏踏实实的努力,它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意味着什么呢 ?那是骄人的资本,那是成功的曙光,那是事业的基石 !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中,人的能力被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事业最宝贵的资本,而尤其以社会活动能力为重。美国企业家艾柯卡,被人们认为是社会活动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他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一个人,擅长恰当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在社会活动中,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走到哪里都成为人群的中心,甚至有许多人要求他去竞选总统 !难道他是一个如爱因斯坦般的顶尖级天才吗 ?难道他有着阿波罗一般俊朗的容颜吗 ?不,他只是一个外表普普通通的人,和你我一样,消失在人群中便难以认出,但他的魅力来源于他那超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倾听、他微笑、他交谈,无形之间便将人与人的心拉得很近很近,以至于一位与他打过交道的企业界资深人士评价道: “艾柯卡的魅力足以使一面之交的人也终身与他为友。”这就是艾柯卡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的秘诀 !这就是他一生最为骄傲的资本:与人打交道,广泛建立人脉关系网。社会活动能力是艾柯卡一生中生财有道的那只 “聚宝盆 ”,永不匮乏,源源不断 !
人脉是成功路上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哪个人只凭自己就能成功的,因此,广结人脉关系网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招贤纳士,共谋霸业
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一个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就要以人为本拥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没有人才的保障,只靠技巧与人争天下,就不能一步一步把公司推向壮大。要想制造出比竞争对手更物美价廉的商品,就需要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智力是公司壮大的源泉,人才济济是做大公司必须选择的第一条捷径。因此,开发、吸收和利用人才显得极其重要。
美国美孚石油的创始人约翰 ·D·洛克菲勒便是擅长招贤纳士的一个高手。
约翰 ·D·洛克菲勒可以说是美国商业名流中最有名的了,他把一种普通的炼油作业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企业,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巨大的石油工业的形成。由于洛克菲勒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1985年美国评选历史上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 10名企业家时,洛克菲勒名列第二。
洛克菲勒一生中树敌无数,但是聪明过人、目光远大的洛克菲勒却善于不断地从敌对势力中,把最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强者吸收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为己所用。
在这群最强的对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当数阿吉波特了。当时年仅 24岁的阿吉波特,曾经使洛克菲勒为了彻底垄断石油行业而打算成立的 “南方开发公司 ”尚未成立就流产了,令洛克菲勒经历了平生第一次大败,他是洛克菲勒平生遇到的第一位强敌。
从那时起,洛克菲勒开始逐步接触这个年轻人,同时也采取种种策略来分化、瓦解那些结成同盟的小石油生产者,以高价收购原油,打破了他们的封锁计划,瓦解了生产者同盟的防线,并成功地把阿吉波特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来。
后来,阿吉波特开始逐渐地帮洛克菲勒说话,多次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垄断事业出谋划策。在洛克菲勒从兼并到行业垄断,一直到最后建立起庞大的托拉斯组织的进程中,阿吉波特的存在发挥了重大作用,他逐渐成为美孚石油公司管理层中的后起之秀,深得洛克菲勒的信任。洛克菲勒退休之后,力举阿吉波特作为第二任董事长,领导他庞大的帝国进一步拓展。
律师多德是当时最有才干的一位,他还是一名最早专门受一家公司委托的律师。正像多年前投身到洛克菲勒旗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也曾与洛克菲勒为敌。
在南方开发公司的方案推行期间,多德在多次公开会议上指责美孚公司是条 “蟒蛇 ”,后来,他又代表产油地区对美孚公司提起诉讼,但洛克菲勒并没有因这段历史而错过这么一名能干的律师。当他的帝国规模膨胀到与美国的法律相抵触时,他向多德伸出了求援之手。他希望多德能利用法律知识协助他建造一个完美的经济帝国。
根据洛克菲勒的建议,多德于 1882年炮制出托拉斯协定,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美孚托拉斯,使洛克菲勒能以信托方式来掩盖明目张胆的垄断。美孚石油公司在改组之后,拉进了 60多家公司,其中 40家公司的所有权完全属于美孚托拉斯,另外 26家多数权益也掌握在美孚手中。托拉斯体制成功地制止了外界对它进行调查和揭露,它不但使洛克菲勒精心勾画 10年的垄断蓝图得以实现,而且也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独特的托拉斯垄断时代。多德在其中确实功不可没。
同样的人物还有纽约州议员赫伯恩,他曾发动了一场对美孚公司的大规模调查。恰是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洛克菲勒注意到了赫伯恩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从而招揽其成为财产管理人。
正是由于洛克菲勒不断地把眼光投到敌对的阵营中去,他才得以广揽天下人才,共谋霸业。
洛克菲勒曾自己评价自己的班底: “我的班子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有才干的朋友,一种是有才干的敌人,敌人是过去的,而今天已经是朋友了。他们绝非是乌合之众、庸碌之辈,他们全能独当一面。我无需面面俱到,我要做的只是统管全局,确定战略,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我想,这就是美孚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洛克菲勒家族获得成功的原因。
美国商人能长期富甲天下,除了充分利用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外,主要源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而这又有赖于其拥有大批一流人才。美国除了自己培养人才外,还善于吸纳、引进和罗织天下人才为己所用。其吸引人才之法有二:一是给予高薪,二是为之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美国政府在人才政策上极其重视,美国是最舍得在科研上花钱的国家。据统计,它的科研经费要多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之总和,并仍在逐年增加。
为了引进国外人才,美国还两次修改了移民法,对于有成就的人才,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
这些政策给美国商人提供了便利,因而,美国诸多的大企业都大胆引进外籍人才,大刀阔斧地招贤纳士,只要是人才,不惜用高薪聘请。
在美国著名的 “硅谷 ”工作的科技人员中,有 33%以上是外国人。在美国从事高科技工作的工程学博士研究生中,外国人占 66%。美国 33%的名牌大学的系主任是华裔学者。在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也是外国科技人员。
重视人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美国商人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开发、吸收和利用人才是每个企业立足发展之根本,善用人、用对人才会使企业不断发展,逐步壮大。
与美国人的交往和禁忌
美国是无可争议的经济强国,美国商人的触角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学会与美国商人交往,是每一个期望成功的商人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本领。
有强大的国家经济作为后盾,每个美国商人先天养成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在许多世界知名品牌、跨国公司的映衬下,美国商人的傲气更是不可一世的。在与之进行合作谈判时,最理想的做法是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随机应变,争取主动。
美国商人也多以大国子民自居,兼之 200年文化传统的熏陶,美国商人的性格趋于开放豪迈,他们热情奔放、真诚、坦率、感情外露,所以与之相处并不困难,他们在社交礼仪中的禁忌也比其他国家要少许多。但他们不喜欢对方拐弯抹角、躲躲闪闪。针对美国人这种开放、大度的民族性格,与之交往时,同样也不能拘谨和小气。你没有必要一定学美国人的那种风格,那种风格也未必是最好的,但应当有热情,因为冷冰冰的会导致对方的不快。特别是初次合作见面的伙伴,保持灿烂真诚的笑容,能迅速消除彼此的隔膜和陌生感。直呼对方的名字,会使双方的关系仿佛又进了一步。你热情一点并不会使你失去什么,相反却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烦琐的交往礼仪,对众多美国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过分的谦虚和客套,在美国商人面前,同样是累赘。同美国人谈判,你也用不着含糊隐瞒,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躲躲闪闪,除了会令人不快外,并不会让你多得什么。和日本人截然不同,美国人并不把谦虚和客套当成是美德,要想得到美国人的尊重,除了实力,还是实力。长期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使得美国商人在性格上只会尊重实力相当、甚至是比自己更强的对手,而不会轻易同情别人。过于低估自己的能力或过分的谦虚,甚至会让美国人产生误会,从而怀疑你的实力。美国人自己是高手,他希望你也是高手。假如对方有了先入为主的不佳印象,合作成功必将困难重重。与美国商人谈判,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能轻易让步。大胆抒发自己的意见,不论肯定和否决,都应该理直气壮,绝不能含糊其辞。
在美国人的观念中,时间也是商品。他们常以 “分 ”来计算时间,比如月薪 10万美元,每分钟就值 8美元。他们在谈判过程中连一分钟也舍不得花在无聊的会客和毫无意义的谈话上。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因而保证了谈判的高效率。美国商人喜欢一切井然有序,不喜欢事先没有联系,突然之间闯进的 “不速之客 ”来洽谈生意。美国商人或谈判代表总是注重预约晤谈,某日某时、在何地方、谈多长时间,都是预先约定的。双方见面之后,仅稍做寒暄,便直接进入谈判的正题,很少有多余的废话。在参加商业谈判时,也希望速战速决。我们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的信息要尽可能全面周到,设计的方案要尽可能周密实用。无论美国人提出什么样的谈判要求,都应该有妥善的对策。如果不是这样,你稍有脱节,就会造成一定的精神紧张,而以霸气著称的美国商人,全都是确立优势后便乘胜追击的好手。倘若因此被逼签下 “城下之盟 ”,岂不是损失惨重 ?
美国人十分注重商业谈判技巧,在行动前总要把目标方向了解清楚,不主张贸然行动。所以,他们的生意成功率较高。美国商人在任何商业谈判前都先做好周密的准备,广泛收集各种可能派上用场的资料,甚至包括对方的身世、嗜好和性格特点,因而使自己无论处在何种局面,均能从容不迫地应付。
“搞清楚后再做交易。 ”这是美国人的经商法则。在经商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美国人会一直询问至自己彻底弄清楚以后才善罢甘休。美国人这种问则问个水落石出的性格,在商业谈判中可以彻底地表现出来。
谈判时出现意见分歧,也是必然的。美国商人并不害怕意见分歧,也有解决分歧、实现统一的诚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开诚布公。倘若你心中有所顾忌,表现得闪烁其词,会被认为是缺乏诚意,无疑会妨碍谈判的成功。
美国人非常重视律师和合同的作用。在谈判时,他们总带有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律师参与谈判。他们崇敬合同,严守合同的信用,他们不相信人际关系,只承认白纸黑字、有法律保障的合同契约。所以,你同美国人谈判时,要带上你的律师,而且要带好律师。签订合同时也应当小心谨慎、考虑周全。美国的法律纷繁复杂。法律的执行也极为严格。因此,律师一定要熟悉美国的法律。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合同条款仔细推敲,使之既符合本国法律,又不与美国法律相抵触。重视律师的作用和小心地签订合同是同美国人谈判的要诀。它既可以保障谈判的成功,又可以防患于未然。
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