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93

第93章 秦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兵马俑坑为秦始皇陵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建造于公元前221~前209年,总面积25380平方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秦始皇陵原名“丽山”或“郦山”。北魏时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466或472~527年)说,因为始皇陵所在地区的地质多砂石,缺乏纯净的黄土,就从陵冢东北五里的吴家寨子附近的低洼地带把土运来堆砌成山。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军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

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将军俑,大都身材高大魁梧,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或着长袍不披甲,长髯飘洒,昂首挺胸。有的显得威武大度,雄风逼人,勃发出阳刚之气;有的显得满腹韬略,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武士俑,有战袍武士俑、铠甲武士俑、警卫武士俑。战袍武士俑,免冠束髻,身穿短袍,挽弓挎箭。这种不戴头盔,不着铠甲的武士,更显示出秦军的英勇善战和大无畏精神。铠甲武士俑,披甲站立,或免冠,或头戴软帽,腿扎行胜,脑后绾六股宽辫行扁髻,个个神情严肃恭谨。

骑兵鞍马俑,一般立于马前,一手牵缰绳,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腰窄袖短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