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68

第68章 桓伊与《梅花三弄》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人,祖籍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338~385)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谢石和桓伊等率兵8万迎战。晋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在淝水大败苻坚,打得秦兵一败如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桓伊的喜好受到东晋的宰相谢安影响很大。谢安雅好音乐,甚至影响到处理政事。桓伊在他的影响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是当时第一流的笛子演奏家,而且善于弹琴。晋书中记载:帝召伊饮宴,(谢)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忤,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连雅好音乐的谢安都夸他:“使君于此不凡!”

谢安好静,大战期间重兵压境,他仍然优游自若,谢石等人前来询问战策,他总是避而不提,有一次谢玄来问策,谢安不仅不答,还邀他下棋,居然让一向棋艺高超的谢玄输掉一幢别墅。大战刚胜利,有人报告谢安胜利的消息,他正和人下棋,若无其事的说:小儿辈已破贼。回家的时候把脚底屐齿跌断了都不觉得,被后人讥为矫情造作。桓伊也好静,听《梅花三弄》就能感受到。“淝水之战”之后百废待举,一切事务错综复杂。但他的内心却那么从容,那么生机盎然。他不同于谢安在大战胜利后做作的安静,他没有一点矫情做作。这完全是一个大师的心境,不会为世俗困绕,不会为困难困绕,他令所有的魏晋风度黯然失色。

《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地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曲调,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趟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这支笛曲,至唐代还很流行。《神奇秘谱》所载《梅花三弄》是标题音乐。它十段各有小标题,原谱为琴箫合奏。所谓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是此曲第一主题反复出现三次。全曲以音乐形象描绘梅花不惧严寒,迎风怒放,幽香远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