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66

第66章 古典打击乐器——编钟

编钟,又叫歌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用青铜铸成,依钟的大小而有次序地挂在木制钟架上,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历代的编钟形制不一,枚数也有异。古代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享、朝聘和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如今编钟多用于民族管弦乐队,是色彩性很强的旋律乐器。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三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又发现了有五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三枚或五枚发展为八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九枚一组或十三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六十五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钟背则记有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共标有关于乐律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表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这比欧洲要早1800年。

2000年2月,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发掘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各由14件组成,青铜制造,高0.72米。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盛兴而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宏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编钟的钟身呈椭圆形,很像两个瓦片合在一起,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小,横径大,钟口边缘不截齐,两角向下延伸,成尖角形。顶端有柄的为甬钟,带钮的为钮钟。钟的各部位都有着特定的名称,上部称为钲,下部谓之鼓,钟口两角为铣,钟唇曰于,钟顶名舞。在钟的鼓部,铸有精美的图饰,钲部的纹饰称为钟带或为篆间,每枚钟的钲部都有36个突起的隆包,谓之钟乳或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