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53

第53章 唐代的仕女画

唐早期的人物画家,虽不专以画仕女名世,但也绘有妇女形象。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就画有多位美丽的官女,围绕在唐太宗的周围,成为全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又如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画中雍容华丽的摩耶夫人,是一位典型的唐代贵妇。但以妇女为主体,描写现实社会的妇女活动为主要题材的仕女画,则出现在盛唐以后,仕女画又称士女画。从盛唐开始,直至宋代之后,仕女画表现的题材大为开拓,从原先描写贵族妇女拓展到各个阶层,举凡村姑、仙媛、闺秀、渔妇、丫环、歌妓等都进入了画家创作的行列。其代表画家是张萱与周昉。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约活动于开元(173~741年)年间,曾任史馆画直。他是我国人物画,尤其是风俗画发展方面的杰出画家,并以擅长描画贵族妇女、婴儿和鞍马而名重一时,点缀景物亦穷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据画史记载,张萱的画迹流传不少,仅《宣和画谱》就载有47卷,其中30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代表作有《乳母将婴儿图》、《妓女图》、《赏雪》、《捣练》、《藏迷》、《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其中存世作品有《明皇合乐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系宋徽宗赵佶摹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绘的是唐玄宗时的虢国夫人和宫女们春天乘马出游的场景。全卷构图气脉连贯,人物画面颇具情味。人物线条作游丝纹,细劲有力,设色匀称明净,反映出唐时仕女人物画的高超水平。《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以上两卷存世作品,均有金章宗完颜璟题笺的“天水摹”字样,后被作为徽宗摹本。

继张萱之后仕女画的代表画家首推周昉。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曾任宣州长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约活动于大历至贞元(766~804年)年间。周昉的人物画初学张萱,尤对仕女画情有独钟,其艺术成就较之张萱更高。他的仕女画浓艳丰肥,颇具风姿,成功地提示仕女的内心精神世界。其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记载有70余件,属仕女画的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杨妃出浴》、《游春》、《宫骑》、《纨扇》等。留传至今的尚有《簪花仕女图》和《执扇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据传,此卷经重新揭裱后发现是各自独立的四幅屏风画。但自南宋以来一般都认为是周昉之作,但亦有专家根据仕女打扮装束断为五代作品。《执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反映的是宫廷妇女的活动场面,人物秾丽丰肥,衣饰华美,线条古拙劲挺。

仕女图更大的成功还在于它对人物服饰的描绘。在张萱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形象,而在周昉的画作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工笔画的特殊技巧,如仕女发髻很高,乌黑光亮。对黑发的渲染肯定是件不太容易做好的事,工笔画的要求是黑而不躁,深而且厚。周昉的渲染正恰到好处地体现出这一魅力。此外对于仕女披纱的透明效果,服饰的花纹装点,还有深色纱袖中沿边线而勾勒的白线,都是以前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至于图上主要人物与侍女形象大小的安排,似乎也是基于突出主要角色的绘画目的。

唐代较有名的仕女画家,还有王定、周古言等人。师承周昉的更是代不乏人,其弟子就有程修已、王胐、赵博文等。了解了唐代的仕女画,这对鉴定五代以后的宋元,以及明清的仕女画大有裨益,因后世的仕女画无不都受到唐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