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33

第33章 英雄古龙

1960年,武侠小说已成为香港等地最流行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金庸、梁羽生已经名满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写家”也各显神通,各据要津。古龙靠自己独特的写法、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大量独特的作品、很快博得了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是武侠文坛中屈指可数的大家。

古龙,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评家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的影响。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解放前夕,古龙随他的父母迁居到台湾。他的父亲曾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无须为温饱发愁。遗憾的是父母间的感情不能弥合,在不断的争吵中分道扬镳。倔强的古龙离家出走,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过着食不果腹,困顿潦倒的生活。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读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就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欧美小说。

出版业的商业化使作家的写作也沾染上浓厚的商业色彩。古龙也尝试写作赚取稿费。大学毕业后,古龙对于文学很迷恋,使古龙做着这样的好梦:幽静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阳光灿烂,在窗前或树下、溪旁读书写文章。他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创造文字时的那种无限快乐,因而,他辞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租了间房子,过起了自由写作人的生活。

古龙出手迅猛,不同凡响,很快在当时的武侠小说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用“一举成名”形容再适合不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钱和荣誉。从1960年到1963年这4年间,他就写出了14部长篇小说;大约在1965年前后,古龙一口气创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作品,标志着他的武侠写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生活中,古龙和他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崇尚美酒。燕青初见古龙时是这样回忆的:“我陪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由于这位出版家经常介绍台湾武侠小说家的版权,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做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忝陪末席。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个沉默不作声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他的朋友和学生丁情记载了古龙临终前的情景:对于酒的执着,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他死后,生前友好为纪念这个“酒国烈士”,特意花了30万台币购买近50瓶“XO”白兰地,陪同古龙羽化到另一个世界。

在古龙的小说里,他十分重视剖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借鉴现代意识流以及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节发展更加富于逻辑,作品意境更加虚实汇融,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可获得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绝代双骄》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它也已成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龙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龙式的人物。整部小说以一个阴毒的陷阱为背景,在谜一样的气氛中展开情节。移花宫主设计杀死江枫夫妇,又领养了他们留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而把另一个留给了江枫的结拜兄弟燕南天,为的是日后让这对同胞兄弟自相残杀。

《名剑风流》笔力不弱。小说写的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长历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似乎注入了古龙自己的辛酸经历,读来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写了一个真假颠倒的复杂世界,以及一个个谜一般的假面人物,表达了古龙内心深处很深的悲观情怀,特别引人深思。

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金庸也曾说过,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倪匡初读古龙的作品,惊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他认为古龙是金庸以来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突破传统,别具风格,浪漫激情。其作品刻画人性深刻,人物生动,能把传统与现代合而为一。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