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15

第15章 爱国诗人陆游

在南宋文坛上,陆游的诗与辛弃疾的词一样,取得了最高成就。陆游诗歌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在同时代和后代诗人中都有极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出色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走向鼎盛,形成了宏丽悲壮的风格。陆游对这一段峥嵘岁月十分珍惜,后来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陆游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世宦之家,幼年时逢金兵南侵,他随家人长期逃难,“儿时万里避胡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陆游为官后一直力主北伐,但随着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官还乡,直至46岁方复出,远行入蜀任夔州通判。

陆游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期满后,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到南郑(今汉中)处理军务,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亲临前线从军报国的愿望。金戈铁马、意气风发的军旅生活和雄奇险峻的山川地势激发了他的才情。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陆游晚年才情不减,他75岁时游沈园,回想起早年与前妻唐婉的不幸婚姻,虽然“梦断香消四十年”,但仍悲从中来,遂作《沈园》二首,共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有感伤之美。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

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像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权奸误国的现实,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这样的渴望不能实现,他就假托在夜晚的梦寐中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