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125

第125章 小型雕塑艺术品——面塑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型雕塑艺术品,已有千年历史,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小巧玩赏品和陈设品。现在故宫内仍然收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玩赏的面塑。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在陕西、河北也有把面塑称作“面花”和“年馍”的,并将这古老习俗一直贯穿于节庆日子的始终。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馍的欢快场面。

在陕西关中东部妇女几乎人人都是制作礼馍的高手,其中尤以年长的妇女技艺更是高超。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它以糯米面、富强粉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剪刀、梳子、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

山西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羊羔馍”、“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也各有特点。这些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

山西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各地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在山西南部的新绛县、襄汾县蒸制面塑讲究染色,面塑制品华丽别致。霍州一带,面塑不讲究修饰着彩,有着朴素雅致的特点。忻州、定襄等地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的本色相间。

就全省而言,山西面塑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一般面塑,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而且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

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馍形象就会脱颖而出。”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

现在,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已发展成为无所不塑,中外闻名的艺术了。产品行销美国、法国、日本等,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