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10702400000021

第21章 不做孩子的“监工”

当下越来越多的父母成为“监工”、“陪读”,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紧抓不放、越俎代庖、严密监视,甚至有的父母放弃工作,全程陪同孩子一并“学习”:在家学习与孩子一样的课堂内容、所有习题提前做一遍,课后陪孩子做作业等等。有一项调查显示,某地72%的家长会陪同孩子做作业,原因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在中国,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超过了对孩子身体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的关注,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心态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学习固然重要,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不当“监工”,慎防孩子养成依赖症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做孩子的“监工”实在是情非得已,既有来自外部的升学压力,又有来自对孩子成绩及前途的近忧远虑。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学习无伴,太孤独,就扮演起了陪读的“书童”;有的父母主要是配合学校的要求,监督、检查孩子的学习,以防孩子成绩跟不上,拖了班级的后腿;有的是父母自发守在孩子的身旁,一来可以防止孩子磨蹭、走神,二来可以随时解答孩子学习上的疑问……

不管是无奈还是自愿,不管初衷是为孩子着想还是向一流成绩看齐,事实是孩子的身旁多了一位“监工”,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纳入父母的眼底。这样做的好处是或许暂时能够使孩子的学习作业和成绩维持表面的“光鲜”,但是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习惯于依赖家长,而错过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长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大人们工作时身边也有一位虎视眈眈的“监工”,他仿佛就是为了专挑你的错误而存在,那该有多么痛苦和不自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越倾向于获得个人的空间以及独立完成事情。如果父母没有重视孩子的这种需求,不仅会压抑孩子的心理,还会使孩子错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的阶段。

张女士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妈妈,下班以后,同事招呼她出去逛街。她赶忙摆摆手:“不行不行,得回家‘伺候’孩子写作业,还得签字呢,要不明天小孩到学校交不了差。”说完麻利地收拾东西回家。

回到家吃完饭,张女士就坐在儿子洋洋的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写作业。洋洋极不情愿妈妈坐在他旁边,这把他弄得紧张兮兮的。他稍稍停顿一下,妈妈就问:“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了?”看到洋洋一言不发,张女士竟自作主张给儿子讲起了题。“好了,我会了,会了。”为了让妈妈别嘟囔他,洋洋嘴上这么说,实际上根本没听懂。

“这道题目你怎么又错了?”张女士拿起儿子的数学试卷说,“这种类型题不是给你说过好多遍了吗?每次都说‘会了,会了’,怎么还做错啊!上课没有听老师讲课也就算了,我给你讲那么多遍你怎么还记不住呢!”

面对妈妈的数落和质问,洋洋不满地说了句:“你好烦!”

想起自儿子上学来,每天陪他写作业写到九十点,结果竟引起儿子的反感,张女士不禁心酸起来,她也好累啊!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林女士已经长期给孩子当“监工”,当孩子在写作业遇到一点点问题时就急于帮孩子解决,而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疑难的机会。结果孩子不懂装懂,屡错屡犯,反而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和父母的负担。因此,父母应该明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孩子暂时的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拔高学习成绩更重要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力也有义务监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包括学习。然而,监督不意味着监视、监控。在孩子刚入学的阶段,父母可以“陪”孩子陪得恰当好处,譬如用心引导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熟悉新的课程、形成新的合理的学习模式,然而父母不应该一直陪读下去,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有教育专家指出,父母“陪读”使孩子常常处于依赖、被动的状态,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明显减弱,是件得不偿失的事。其结果,短期内或许表面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但难以获得长远的教育效益。在父母一方看来,陪孩子写作业或者进行其他学习活动是对孩子的关心,但孩子反而感到是一种束缚,试想他们在做功课时既要研究题目,又要时刻提防旁边家长的训斥打骂,在这种相对紧张惶恐的心理支配下,又怎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呢?作业做不出反正有家长代做,孩子求知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又怎能从小培养!

有些父母担心不陪着孩子一起学,不在旁边督促,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下滑。的确,习惯了父母“陪读”的孩子在父母放手之后,可能导致成绩下降,但只要孩子自身具备了学习能力,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成绩又会一点点提高上来。关键是父母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分数,而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平时要留意孩子的作业是否认真,观察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与孩子交流,或者和老师沟通。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找到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比陪在孩子旁边教会他几道数学题重要得多。

在孩子做功课时,父母的作用是给予适时的辅导和点拨,而不是当“监工”。一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只有教育孩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他才会更愿意去学,所以父母应该耐心地、巧妙地从孩子的学习中抽身出来,还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空间。

父母教育孩子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犯些错误,在这个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已经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他们并不希望得到打骂的惩罚,而是希望得到家长的一颗包容的心,一次爱的宽容。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谅解孩子的过错,唤醒孩子的迷惘,增强孩子的自信,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然后用赤诚的爱去温暖、去关心、去感化他们,从而把一块“顽石”打造成“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