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老店之死
10696800000018

第18章 竞争意识相对淡薄

在20世纪70年代,一场风暴袭击瑞士制表业,低成本制造的日本石英表大面积的市场推广,使整个瑞士钟表行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瑞士制表工人的数量从90万人下降到30万人,瑞士传统的代表着腕表精准技术的手工机械表制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上百家瑞士传统制表工厂在这场洗牌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90%的手表产自瑞士。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士手表仍然能占据全世界手表产量的40%。但是,在1974~1979年间,瑞士的手表产量从8400万只下降到6000万只,其中,仅1978年就有172家手表厂因此关闭。如果说瑞士手表工业如此快速的衰落是世界工业史上罕见现象的话,那么日本电子手表业的迅猛崛起,则不过是日本式市场争霸战中又一成功的实例。

以日本为代表的石英手表对瑞士手表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很多人都认为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由于各国的钟表行业都转向电子计时技术,似乎只有瑞士钟表业没有搭上这班车,并感受到全面衰退的严重威胁。

瑞士名表欧米茄,曾经是奥运会比赛计时的绝对权威挑战瑞士机械表权威的还是日本人。1960年,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1964年的奥运会由日本东京来主办。听到这个消息后,日本精工舍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瑞士钟表从奥运会上赶出。

在这之前,瑞士著名的欧米茄表是奥运会比赛计时方面的绝对权威,国际奥委会对于欧米茄表也有着绝对的信赖,很多的项目都是在欧米茄表的指针下决出胜负。谁也无法料到,它竟然会失手。东京传来的消息让瑞士欧米茄公司大失所望:国际奥委会接受了日本精工集团的申请,让精工表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计时用表。因为,具有超强精确度的豪华精工表给奥委会的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人继续一步步紧逼。1964年,日本精工集团向瑞士方面提出,要参加机械表计时大赛。比赛结果令瑞士人稍微松了一口气:日本送来的机械表排名第144位,前几名都由瑞士欧米茄表获得。可是,在3年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7年的机械表计时大赛中,日本机械表名列第4、5、7、8名。

到1970年,瑞士机械表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在日内瓦天文台国际钟表比赛中,日本的精工舍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一些单项的胜利,一举打破了9项纪录。

瑞士钟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瑞士钟表每况愈下,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每年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在1972年瑞士表占世界钟表总出口量的还有41.2%,可是到了1975年已经只占有30.7%了,以后还逐年急剧下降。由于出口的大量减少,钟表从业人员也相应在不断减少,两年之内工人从11000人削减为7500人,传统的家庭作业更是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与此相反的是,日本精工石英表在世界市场上却势如破竹,节节推进。

瑞士在石英电子表上的迟钝,不仅使日本夺去它的市场,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电子表也同样给瑞士以沉重的打击。1978年瑞士《新画报》的大字标题道出了瑞士钟表业的不安:“传统的瑞士钟表业就要消亡了,美国和日本电子表侵入海尔维第,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消失和嘀哒嘀哒的告终。”

瑞士钟表业在电子表方面急起直追,1976年瑞士出口了265万只电子表与电子表机芯,比1975年增加了108%,虽然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起步得比较晚,但是却有了可喜的进步,只要还能维持住传统市场——机械表的优势,经过若干年,还是能够重振旗鼓的。可是当机械表市场一失守后,瑞士整个钟表业就变得黯然无光了。1982年,瑞士手表产量下降到5300多万块;出口量从8200万块跌落到3100万块,销售总额退居日本、中国香港之后而屈居第三位。到1982年和1983年累计亏损竟达5.4亿瑞士法郎,有1/3的钟表工厂倒闭,数以千计的小钟表公司宣布停业,有一半以上的钟表工人们加入到了失业的队伍中,这时美国资金大量地涌进,收买吞并了瑞士钟表厂,并且在瑞士建立钟表厂……

钟表王国的地位“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事实上,瑞士钟表也在进步,只是相比于日本这样的强大对手的跨越式发展而言,显得有些老态龙钟、力不从心而已。瑞士人为他们的骄傲保守付出了惨痛代价。

如果瑞士钟表业对那位工程师的话引起充分重视,抓紧时间发展石英钟表,结局会是怎样?这样的假设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说明一个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保守懈怠害死人。

对于任何敌人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哪怕你是大王,而对方是一介草民。敌人来了,千万不能退缩忍让,而应寸土必争,拼个你死我活。这是千百年来的生存法则。“人生就是战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却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