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克雷洛夫是一个大寓言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杰米扬,他特别会做汤,所以他也以此为荣,每当客人到他家做客的时候,杰米扬必然要给客人做汤。这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来他家做客,他给朋友调制了一盆味道非常好的汤。朋友很快就喝完了盛上来的第一碗汤。还没等朋友说话呢,杰米扬马上大声说,真是美味的汤,再来一碗!说着立刻为朋友盛上了第二碗汤,朋友和杰米扬一边聊天一边喝汤,一会儿,这碗汤也被喝了下去。杰米扬马上为朋友盛来了第三碗汤,朋友说喝不下去了,杰米扬却说,我做的汤很好喝,喝吧!朋友勉强喝下了这第三碗汤。杰米扬没等朋友说话呢,就说再喝一碗吧,多么好喝的汤啊!结果朋友连饭也没吃,酒也没喝,被杰米扬的汤吓得落荒而逃……
克雷洛夫的这个故事是讽刺当时俄国文坛那些自以为是的作家的,他们把毫无新意的作品推向社会,还自吹自擂,克雷洛夫把这一类作家的作品称为“杰米扬的汤”。
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饼。
从前有一个赶路的人,他走得很累,这时来到了一个饭馆,坐下来要了一张饼,吃完了这张饼觉得特别的满足,感觉这张饼简直就是天下的第一美味,它又酥软,又香甜,又能填饱肚子,真是太好了;但是感觉还是没有饱,接着就又要了一张饼,吃了这张饼之后,他的感觉就和吃第一张饼的时候不同了,觉得这饼是不错,挺酥软,但是香甜的感觉没有了;吃第三张饼的时候,和吃第二张饼的时候感觉又有不同了,只是觉得这饼还不错,酥软的感觉也没有了;吃第四张饼的时候呢,感觉和第三张饼的感觉又不同,觉得这饼要是有点馅就好了……直到吃到第六张饼的时候,吃饱了,这时的感觉是什么呢?他想千万别再吃了,这饼也不过如此,再让我吃下去的话,恐怕就要呕吐了……
上边的两个故事,虽然是笑谈,但是的确揭示了一个经济学的道理,而且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某种物品而言,单位数量的投入和我们所期望得到的东西相比较,比如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利润……每一个同样数量的投入,它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是不同的,呈现出一种逐渐减少的趋势。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曾经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就是说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人的欲望成反比。生活之中,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随着同一物品投入数量的不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每一单件物品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却呈现出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就像杰米扬的汤一样,同样的一碗汤,第一碗的感觉是“味道美极了”,第二碗的感觉是“还喝得下去”,第三碗的感觉是“喝不下去了”,第四碗汤上来的时候,人已经被吓跑了!你看同样是一碗汤,它所产生的效用却是这么不同。
在经济领域里也是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加其产生的效益也是递减的。第一个单位某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最后一个单位某生产要素的投入,它们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增加操作工人,增加的第一个工人和增加的第二个工人……以至于最后一个工人,他们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是不一样的;一个拥有1000万元的富翁和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假设各给他们1万元钱,他们对这1万元钱的满足程度也是具有天渊之别的。富翁可能毫无感觉,而乞丐可能会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
在这里,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比如一个私有企业的业主,投资50万元做一笔生意。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单方面增加资本的投入:当他投入第一个10万元的时候,他可能很快就获得了2万元的收益;于是他决定投入第二个10万元,总投资达到了20万元,但是他却只得到了3.5万元的总收益,不是4万元,他投入的第二个10万元其实只给他带来了1.5万元的收益;当他投入第三个10万元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总收益不过只有4.5万元,而不是他所想象的6万元,就是说他的第三个10万元只给他带来了1万元的收益;当投入第四个10万元的时候,他的总收益只有5万元,第四个10万元只给他带来了0.5万元的收益;而当投入第五个10万元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总收益竟然没有增加,还是5万元,就是说第五个10万元给他带来的收益是0.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相同的10万元,随着他的不断投入,带来的利润是不同的,它呈现的是递减的规律。为什么呢?因为做生意不是单纯依靠资本的投入,还要有人力的投入、土地的投入、精力的投入等,所以,虽然资本增加了,人力不够、土地不够,资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利用的效率就会逐渐降低。
在这里,我们把他投入的每一个10万元,叫做边际成本,把他的每一个10万元所带来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产领域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从增加的第一个单位生产要素开始,相同数量的投入,它所创造出的利润呈现出一种逐渐减少的趋势。
所以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平均数量的分析,而是边际量的分析,也就是说,要考察一个单位投入的资本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多少,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它所增加的成本是多少。当最后一个单位的投入所给你带来的利润是零的时候,你的投入就应该停止了,这个时候的规模,就是你的最佳投资规模。反之,如果你继续投入的话,你的投入不但不会再给你带来利润,而且可能会给你带来亏损,使你的总收入也随着减少。
边际效用的分析最初是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瑞士洛桑大学的帕累托为代表的“洛桑学派”以及英国的杰文斯等,于19世纪70年代初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分别提出来的。这个著名的理论提出来之后,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广泛接受,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边际效用分析理论进行了发扬光大,从而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为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原理之一,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武器。
理解这个规律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的时候,必须学会边际量的分析。因为平均数常常会掩盖很多真实的东西。比如说平均利润率,它让我们感觉到每一笔数量相同的资本所带来的利润是相同的,其实真实的情况从来都不是如此。就仿佛杰米扬的汤,第一碗汤和第四碗汤,它们对杰米扬的朋友所产生的效果是绝对不同的。
边际效用是随着投资的增加逐渐减少的,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企业、团队,蛋糕并不是越大越好,它的规模是受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制约的。企业在一定的规模下,各种资本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只有当各种资本的投入达到最佳比例的时候,才会产生最大的效益。企业为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规模效益,都有一种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趋势,开始的时候,企业的利润的确是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增加的,那是因为随着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要素达到了最佳的比例。但是,规模也有一个限度,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资本的投入和其他要素的投入不成比例的时候,多余的资本就失去了创造利润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利润,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盲目地扩大自己的蛋糕,蛋糕做得太大,往往无从下口,最终反而使蛋糕成为自己的累赘。投入某一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用为零的时候,继续投入就成为多余,而且还会使原有的东西也随之失去。当边际效用为零的时候,上升的曲线就开始出现拐点了,继续扩大规模,曲线就开始向下倾斜了,这个时候总利润也开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少,直到企业随着投资的膨胀而倒闭……
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盲目做大的幼稚举动。盲目地扩大自己的领地,不知天高地厚地追赶“世界五百强”,好大喜功地搞形式主义,都不是科学的、明智的做法。这也是很多跨国集团、托拉斯、康采恩逐渐膨胀,由兴旺走向衰亡的原因。企业绝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强越好。它的大小不应该由领导拍脑袋、干部拍胸脯来决定,而应该通过产品的边际分析来决定。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时候,企业的利润才是最大的,它的规模才是最合适的。
记住,吃到第六张饼的时候吃饱了,见好就收,不要等吃了第七张饼,吃到呕吐的时候才放下手中的筷子,要知道“呕吐”是非常痛苦的。也不要学杰米扬,把人吓跑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