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老百姓必学的经济学常识
10694600000023

第23章 生存与秩序哪一个更重要——谈帕累托改进

晚上没有事翻看儿子的日记,看到令我心情沉重的一篇:

一件令人难过的事

昨天,我和妈妈买完菜刚刚走出市场的大门,就看见外边黑压压地围了一大堆人。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显然事情引起了大家共同的注意。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被挤到了包围圈的前面,使我看到了丑陋的一幕。

原来是一个执法者和一个卖雪糕的阿姨在争吵。我对这种事情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扯着妈妈就要往外走,就在这个时候,执法者飞起一脚,将阿姨的雪糕箱子凌空踢起,就像一个勇猛的足球运动员踢脚下的皮球一样自然。各形各色的雪糕花花绿绿叽里咕噜滚了一地。阿姨急忙蹲下身来捡地上的雪糕,生怕被人踩碎。

那个执法者好像看见他人的不幸自己就会快乐一样,他嚣张地大声吼叫着:“以后别再让我看见你,不然我就看到一次踢一次,让你和这雪糕一样满地滚!”说完,他一脸不屑的样子背着手向人群外走去。

人群中立刻纷纷攘攘起来,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执法者半点同情心。那个卖雪糕的阿姨拎着脏乱的雪糕,麻木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欲哭无泪,茫然无措。

因为我还很小,社会上的事情还弄不太懂,也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关于是和非、对和错、法与情等还搞不太懂,但是我还是懂得同情弱者,谴责那个霸道的“强者”。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谁弱小谁就会被欺负;不想被别人欺负,你就要比他更强。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关于弱势群体的话题。任何社会都存在弱势群体。在我们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类似地,还有很多卖水果的阿姨、卖矿泉水的大姐、摆书摊的小伙、修自行车的老头、卖小吃的夫妻……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二元社会,无数贫穷的人们为了生存离开了自己贫瘠的土地,来到城里。他们为了自己的衣食,为了自己孩子的学费,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栖身之地在拼命地奔波。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温暖的楼房,也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靠一筐水果、几瓶矿泉水、几本图书、几碗馄饨维持着家庭最基本的生存。

但是,这种自谋生路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力气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顽强地生存着,不仅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而且为城市人群提供了方便、排除了困难。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营业执照、经营场所,他们的摊点、他们的箱子、他们的筐和篓就摆设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边。他们妨碍了城市的交通、影响了城市的风景,他们的经营影响了市场里面合法经营者的利益,他们破坏了城市里面井井有条的秩序。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我儿子在日记中描写的那种镜头。一边是生存的需要,一边是秩序的需要;一边是公平的需要,一边是效率的需要;一边是雪中送炭的需要,一边是锦上添花的需要。哪一个更重要?

我想起了帕累托改进。根据帕累托标准我们知道,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任何人受到损害,而至少有一些人受益,这种改变才可以称为帕累托改进。说明这种改变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获得了提高。对生存和秩序而言,对公平和效率而言,如果用帕累托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认为两者同等重要。社会应不应该为了弱势群体的生存而牺牲城市人的秩序?社会应不应该为了城市人的秩序而剥夺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是雪中送炭重要,还是锦上添花重要?选择公平就要放弃效率,选择效率就要以公平为机会成本。而帕累托改进则要求我们一个都不能少。社会不该为了弱势群体的生存而牺牲城市人的秩序,社会也不该为了城市的秩序而剥夺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这种改进的确是诱人的,但是面对我们如此复杂的社会,如此艰难的改革,这个帕累托改进的要求实在是太难了,它并不现实。任何一场伟大的改革都不可能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受益者,有受益者必定有受损者。阿罗不可能定理告诉我们,追求一个全社会人人都满意的改进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处理社会各种问题的时候,只能把帕累托改进作为坚持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境界,而退而求其次。经济学家西蒙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是依据满意化原则进行决策的。只有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下决策者才去寻找最优化的方案。其实,现实中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决策时面临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都是极其广泛的,很多时候要寻找一个最优的方案是根本不可能的,决策过程甚至是无法继续进行到底的。所以我们只能按着满意化原则,寻找一个人们比较满意的改进方案,在生存与秩序、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弱势群体的生存我们要照顾,对生存在城市里的这个阶层的人们我们要通过政策给他们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取消各种各样的限制,使他们与城市人群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利,在招工、上学、住房贷款等方面都要取消各种歧视,使他们逐步地融入正常生活;同时在市容管理方面,要改进管理方式,提倡人性化管理,在影响不很严重的一些地方也没有必要把小商小贩赶得到处流窜。我的儿子写这篇日记的时候只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连他都看着不舒服的问题,我们的执法者难道一点都没有思考过吗?

政府决定政策的取舍,应该从城市总体福利水平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各个部门的利益应该服从政府的总体利益,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落实到现实上的时候为什么部门的利益常常和政府的利益相背离呢?因为各个部门也是由经济人组成的,他们也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从单个部门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利益的确达到了最大化,也许因为政绩的突出领导获得了提升,管理人员的待遇获得了提高……但是从政府总体的角度考虑,从社会总体的角度考虑,利益却没有达到最大化,甚至可能还在降低。所以,我们姑且称这种现象为“管理的失灵”。

城市市容管理部门考虑的是城市的风景、秩序,民政部门考虑的是弱势群体的救济和生存。城市的风景好了,秩序好了,但是它是以一些人失去谋生手段、生存权利为代价的。也因此,可能城市里沿街乞讨的人增加了,需要救济的群体增加了,学校里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人群增加了,盗窃、抢劫、诈骗的刑事案件也增加了,公安局的负担更沉重了……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呓语。当一个人正常劳动的权利和生存权利得不到认可的时候,他必然要寻找不正常的获利方式和生存方式。这也是经济人的一种必然选择。

过去我们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实现了;后来又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也实现了;而现在我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我个人认为,它应该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包括城市人群和农村人群的和谐,同时也应该包括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的和谐……

我期待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我期待帕累托的理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