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49

第49章 老舍:教子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一位敬业、杰出、豁达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至今仍是很受欢迎的现代文学经典之作。

不给孩子太多束缚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老舍先生不喜欢刻意去雕琢孩子,不赞成拿规矩去束缚孩子、拿分数去衡量孩子。让孩子在自由欢乐的环境中成长,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的欢乐。他的教育思想和儿童教育观非常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其子舒乙(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回忆父亲时说:“父亲只要看到被培养成少年老成的小大人、小老头的孩子时,就要落泪,他就感到一种悲哀。他决不给自己的孩子以这样的约束。”

老舍的小女儿舒立回忆小时有一次哭哭啼啼地回到家中,拿着60分的数学试卷伤心地哭个不停。父亲老舍弄明原委后,依然像平时一样潇洒,笑着安慰女儿道:“咳,我还当发生什么大事了,不要紧,60分已经挺高了。再说现在的题越来越难,要是我,我还考不了这么多呢,顶多考20分。”父亲的话,让悲伤的小女儿破涕而笑,同时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了父亲对自己的理解。

让孩子自由选择

时光流逝,孩子们渐渐长大,要报考大学选择专业了。在这关键时刻,老舍只是在一旁听着孩子们热烈地讨论。当孩子们征询父亲意见时,他豁达地笑了笑,说:“你们讲的都是外国话,你们该入哪科我一点都听不懂。我上一边去待着,我不参与意见。”最终,兄妹四人全部选择了理工科。虽然无一人继承老舍的衣钵,他却很释然,对儿女们说:“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我很赞成。”老舍明白儿女们的选择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下决心去埋头苦干,他们的选择不仅出于个人爱好,也是为建设工业化国家出力的梦想所驱动。

长子舒乙选择了学林业化学,这是一门从木材的下脚料里提炼酒精、酵母的学科。舒乙从当时的苏联写信回来,把他的学习情况告诉父亲。老舍非常高兴,他对自己的老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儿子是从木头里炼酒的。你看我们家的家具全都没有了,都让儿子给炼酒了。”有一个周末舒乙带同学回家,聊天时他们说的全是一大堆专有名词、技术术语,老舍虽然听不懂,但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听他们谈论,他后来专门写的一篇散文,名叫《可喜的寂寞》,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想着父子间隔行如隔山的情景,豁达的老舍先生反而想到若是自己懂点科学,岂不既能分享儿女们的快乐又能写出带科技内容的小说来。老舍先生从不让儿女为了迎合自己的兴趣而牺牲个人爱好,他却能在儿女的各种选择中找到乐趣。

教子八章程

老舍先生不光学问好,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单是他的教育理念、教子方法也值得后人效法。他的《教子八章程》既是针对自己孩子,又是针对所有孩子的,这八条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1)工作无贵贱之分

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本匠、瓦匠或当作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这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艺活并不比当木匠高贵;第二,干文艺活比作木匠还更艰苦;第三,干文艺活更需要一些基础,诸如文字要写得通顺,要有生活底子,还应至少学会一种外国语。

他主张念书,以知识救国,以学问强国;他反对读书去走仕途,如果这样,则不如去当一名诚实的木匠,因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对社会有用。

1949年在重庆,朋友们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人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他致词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依然是把当作家比作拉洋车和做小工。

(2)不必过于追求高学历

老舍先生在谈及对孩子的希望时曾主张孩子“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这倒不是说,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就主张别人也不要上大学。他所说的“不必非入大学”,其实就是一种反对“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也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他还进一步说:“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老舍希望子女们都能过踏踏实实的生活。

(3)儿童的天真不可被抹杀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他主张自由发展儿童的天性,维护他们的天真活泼,满足他们的正当爱好,不要对他们干预太多。老舍最怕见到少年老成的“小大人”,认为那是对孩子童真摧残的结果。“顺乎天性”的童真能带给孩子最美的笑脸。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4)反对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3—4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发育慢,不可助长也。”老舍先生指出其错误在于:首先,是以大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是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发育,一句话,是以儿童为玩物。其次,方法不当,为了表现自己孩子的“才能”,其所学所受往往超越了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水平,违反自然规律,相当于拔苗助长。最后,这样容易养成孩子错误的学习价值观,徒增其虚荣心。

(5)身体力行,待子为友

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对中学生,他以姓名相称,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会主动伸出手,行握手礼,以视平等。孩子们送小礼物给他,他必定当场回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礼品,就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赠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还要签名,两倍地甚至十倍地报答对方的好意。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彼此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6)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老舍先生曾领着小学生们在中央公园向花鞠躬。他说,花儿、小草都应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他不让小孩子用笼子养鸟,说应该让它们自由地飞。他爱把矿物标本送给孩子们,认为这既有趣又有益,是极有价值的礼品。他鼓励孩子们多贴近自然,多了解自然。老舍先生特别关心农村的孩子,也特别喜欢他们,他知道这些孩子淳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知识广博,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

(7)鼓励孩子创造

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他认为只要把方法教给孩子就可以了,至于“作品”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创作”。儿童世界的奇妙是大人想象不到的,不可抹杀了儿童的创造力。

(8)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老舍先生反对青年人好高骛远,主张由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干文艺活的要从写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要钻进去,都会出成绩,都会出真学问,反对“难得糊涂”,他说:“难得糊涂”最为不通,要精明而诚直,斯可贵矣!对什么事都应细细地研究,得知识,用知识,为了国家。老舍先生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认为他们一是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只想自己做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用功,没有真本事。他说: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还说: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极光明的一页!

“教育心得”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许多家长不得不顺应“潮流”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且不顾孩子的兴趣与爱好,课堂之密集让孩子没有多少自由玩乐的时间。这种教育并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孩子来说,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快乐时光,还不利于儿童后天的健康成长,像老舍先生说的“书呆子无机会腾达,有机会做官,则必贪迂误国,甚为可怕!”多给孩子点自由,在玩乐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再去有计划地培养,总比刻意地追求全面发展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