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47

第47章 苏步青:油灯下的启蒙

“苏步青简介”

苏步青(1902—2003),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浙江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担任教授、教育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专著7部。苏步青教授对我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其研究成果被载入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的有关专著。

美好的意愿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的一间小茅屋里。

尽管苏家生活较为拮据,但新生儿的出生还是给他们带来欢喜和希望。“好,一个男孩子,就叫苏步青吧。”孩子的父亲苏祖善当天就给他取了名。

“步青,步青是什么意思?”孩子的母亲问。

“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苏步青,多有意思的名字,多么虔诚的祝愿!然而,心里纵有步云意,世上哪有登天梯!美好的意愿并不能改变严酷的现实。其实,这里面却包含着苏家的无限辛酸。那时,苏祖善已是近40岁的人了。祖上从福建同安逃荒到这里,三代务农,累死累活,到苏祖善手里,才落下一间茅屋、四亩薄田的家当。当苏步青出生时,苏祖善自知在自己手上发家无望,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启蒙教育:一本风水书

苏步青是父母的第13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祖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更为今后的生计发愁,他左思右想,居然想到了一条出路——当风水先生。用他的话说:不能卖力气,就卖嘴皮子吧。

为了当风水先生谋生计,苏祖善千方百计觅来一本残破的风水书。从此,这本书就夜夜陪伴他,他读啊、背啊。尽管这本风水阴阳书并没能使他当上风水先生,却启蒙了一位未来的数学家。

那时,苏步青4岁了。他每天晚上趴在一张小方桌上,听父亲念风水书,觉得像唱戏一样好听。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眬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听熟了这些不知所云的字句,父亲读上句,他竟能信口背出后面一长串来。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己的希望:苏家振兴有望了!

苏祖善乐了,就教他认书上的字:山、水、田、树……又让苏步青用小手指蘸上水,在桌面上画写。一张小方桌,一盏豆油灯,一本风水书,这就是苏步青至今尚存记忆的启蒙教育。就这样学了两年多,苏步青认识了不少字。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70多年过去了,父亲究竟教他识了多少字,他已很难计算,但父亲为了生计勤奋好学的精神却熏陶了他,使他终生难忘。苏步青曾无限深情地回忆道:“长大以后,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想起他在昏暗的油灯下埋头苦读的模样。他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刻苦精神。他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苏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看到儿子连猜带想的竟能把书看个大致明白,苏祖善沉思良久,最后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想尽办法为苏步青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100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

相信孩子,决不放弃

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来是自己滚下楼梯。这时他迫切地想念温暖的家,想念疼爱他的父母。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知道放牛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集市,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么可治病?油条怎么一点点面可以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上课走神,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祖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祖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可以开他窍的老师!”苏祖善坚信儿子能读好书,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不过像粒沙子。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1931年,他从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敬敬地将老师请到上座:“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老师笑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老师送回家。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直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教育心得”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并非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他们的父母对教育孩子往往没有什么独到的认识。但是,这些父母凭着对孩子的那一份挚爱,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法去抚养孩子、教育孩子,以一种精神的力量去打动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同样能够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光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