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36

第36章 奥巴马: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

“奥巴马简介”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美国第44任总统,1961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祖籍肯尼亚。奥巴马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与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过。2009年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2年美国大选成功连任总统。

母亲和外祖母对奥巴马的影响

奥巴马的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来自肯萨斯州。当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因为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奥巴马(那时他才2岁)抛下了。1964年,邓纳姆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这个父亲虽然经常给母子俩写信,但是,他却只在小奥巴马10岁的时候看过他,那一次父子俩相处了一个月。在一般人看起来,邓纳姆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小奥巴马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然而,邓纳姆从来没有在小奥巴马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实际上,每当和小奥巴马谈起他的爸爸,邓纳姆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小奥巴马说,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

邓纳姆对小奥巴马的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她的独立、乐观以及对生活的执着。离婚后她带着小奥巴马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身教胜于言教”,邓纳姆的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做法就是最好的教育课程。奥巴马曾在自传《来自我父亲的梦想》中写到了他的母亲:“在我的生命中,她是独一无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优点都源于我的母亲。”作为孩子的家长尤其是单亲家长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做法。

奥巴马的外祖母玛德琳·邓纳姆也是一个非凡的女性。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玛德琳·邓纳姆成为夏威夷银行第一个女性副总裁,成功挑战了男性主宰职场的传统。

玛德琳对女儿两次选择不同肤色的男子结婚又离婚几乎没有责怨,而是默默地帮她承担两次婚姻的结果——抚养小奥巴马和他的妹妹玛雅。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玛德琳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奥巴马在其竞选演讲中提到:玛德琳年轻的时候在石油公司做文员,她那时就教导奥巴马做人的价值观,包括要负责任和保持自信、爱国、勤奋工作,不要常为自己寻找借口,待人如待己等等。

奥巴马的母亲是个充满理想与幻想的学者,而他的外祖母却是脚踏实地的务实派。奥巴马曾说,他的外祖母具有美国中西部人谨慎与苦干的本性,他越长大越觉得外婆对他具有潜移默化之功。奥巴马显然继承了母亲和外祖母的特质。

奥巴马有一次竞选中深情地提到外祖母:“她和母亲一起养育了我,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我做出牺牲,她爱我就像爱整个世界。”获得成功的奥巴马没有忘记母亲和外祖母对他的教诲,同时他也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用行动表达爱意

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同时对生活和工作都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却少不了父母的关注:“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奥巴马夫妇对女儿的爱体现在每件小事上:和女儿手牵手滑旱冰;相互击掌鼓励对方;萨莎坐在父亲腿上看姐姐马莉娅踢足球;上学第一天,当着总统车队的面,和父母亲个够……

面对工作与生活的两难局面,奥巴马夫妇总要抽出时间努力融入女儿的生活。无论是女儿的舞会还是篮球赛,他们都尽量参加。奥巴马夫人米歇尔的每日安排都有“玩耍”一项。她喜欢了解女儿在学校的表现,并与老师保持联络。

“我认为,女儿在学校表现出色,原因之一是我这个做母亲的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把握平衡,”米歇尔说,“我虽然工作繁忙,但一定会挤出时间打理家务。”

最令奥巴马自豪的是,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竞选期间,他也亲自出席两个女儿的每一次家长会。如果出差在外,他每晚都给女儿打电话,让她们知道父母从没有将她们遗忘。

孩子的成长期,一般也是父母工作压力较大的时期。作为普通父母很顾全工作和家庭,但至少要做到别把工作压力带回家,孩子就能根据父母的忙闲自行调整生活。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奥巴马一家住在芝加哥时,每周末都有固定的安排:举行家庭舞会和比萨饼午餐。夏天,一家人还常去踏青。奥巴马当参议员期间由于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米歇尔和女儿就制定了专门的“谈心时间”,即母女三人躺在床上聊天。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一家人从芝加哥搬到白宫,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女儿,米歇尔的母亲也跟随搬进白宫,负责安排外孙女的业余生活、监督她们写作业、练钢琴。外祖母的加入,使奥巴马的家庭多了几分活力,三代人同堂也使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米歇尔曾表示,“第一祖母”在一家人适应白宫新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奥巴马就职总统后,白宫举行了一个家庭庆祝会,大约50名亲戚和朋友参加。入主白宫前,奥巴马一家就经常和这些人聚会,相互帮忙。米歇尔说,当丈夫工作繁忙时,就会有人暂时充当一下“周末爸爸”,协助她照顾两个女儿。

孩子与熟悉的成年人接触十分重要,孩子可以向他们寻求建议,或者敞开心扉。不至于让孩子幼小的年纪就承担许多的困惑。

注重孩子的礼节培养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礼仪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礼仪可以让孩子关注他人,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这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奥巴马的两个女儿都有着良好的教养,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中听父亲演讲,还会微笑着倾听陌生人为她们唱生日快乐歌。

奥巴马夫妇一直教育女儿要心中有他人。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两个女儿都志愿帮助穷人,并选择以尊重他人、社区服务为教学理念的希德威尔友谊学校就读。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一项针对16个国家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将过多时间用在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上,孩子的户外游戏时间大大减少。在此问题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寻呼机和“黑莓”不放的父母无疑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奥巴马意识到这个问题,仅仅告诉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好点”是不够的。孩子回到家,家里开着电视,开着收音机,房间里一本书也没有。做父母的不帮孩子检查作业,还沉迷电脑游戏,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为了让女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奥巴马夫妇在白宫院子里搭建了秋千和绳梯。虽然是些普通的游戏和活动,却让孩子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能够带给孩子家庭的温暖与欢乐。

制定家规

为了培养两个女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奥巴马为10岁的大女儿和7岁的小女儿设立以下家规:

(1)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

(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

(4)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一个练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另一个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教育心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却是父母工作压力较大的一段时期。于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陪着孩子并与其交流是最好的,至少要做到不把工作带来的消极情绪带回家中。此时,把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接到家中照料孩子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有亲情的交流与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家长而言,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父母的要求要一致,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