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24

第24章 陆游:教子注重品德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于今的有9000余首,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于今最多的一位诗人。高宗绍兴年间参加礼部考试,考取第一名。与秦桧的孙子秦埙同科考试,秦埙考为第二。因此触怒秦桧,陆游遭到秦桧的排斥。出于嫉妒,秦桧依仗权势,将其罢免。孝宗即位,他才时来运转,赐进士出身。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隐居家乡。他有六子一女。

做人的教育

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南侵,中原大片国土沦陷,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反对投降,充实军备,要求“赋敛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之事宜核大商”,侵害了权贵的切身利益,一直受到卖国投降集团的压制。他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他告诫儿子们说:但愿你们长大成人之后,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儿子们时常检讨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陆游在一首《示儿》诗中,教导儿子要做好人,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诗中说:“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这是谆谆告诫儿子说:人谁无过?可贵的是理解了公正合宜的道理,能够用来对照自己的言行,适应正义;人不可能生来即贤,要紧的是看到贤德的人和事,能够自觉地去学习看齐。陆游说:“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说年轻聪明伶俐、有才华,这种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他告诫儿子说:“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年,志趣自成。”是说对那些后代,要经常严加管束,让其熟读经典著作,教导他们具有宽厚恭谨的品德,千万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这样严加训诫十年,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和品德。

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诗中说:“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馋毁?”就是要求陆子龙要清清白白地做官,做一个为民众欢迎的清官。他还告诫儿子说,在吉州有我的一些朋友,他们不但有学问,而且品德也好。你到那里后,可以去拜访他们,但不要向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可以同他们相互勉励。

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刚直的品性,得罪过不少达官显贵,因此,他对初出茅庐的儿子特别交代道:我一辈子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我,“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假如人家批评我正好切中我的要害,尤其应放在一边,不再提起。他根据一生经历的切身体验,告诫儿子要“勿露所长,勿与贵达厚亲”,就是不要太锋芒毕露,不要与显贵者套近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过错,有意害你的人也才会少。

教子做学问

陆游晚年在家乡鉴湖畔的三山闲居时,对子女十分注重学问和修养方面的教育。他将几十年来为了抗金报国而奔波于南国各地的见闻和感受总结出来,写成诗歌,以此教育晚辈。

某日晚,陆游在朝窗外观望时,见小儿子子聿的卧室里还亮着灯,他很高兴儿子能发奋读书,但他又担心儿子不懂做学问和做人的正确方法和应有之理。于是,欣然提笔一气写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以指导孩子们如何读书、做学问。其中一首诗:“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也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侩?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我当初学习写诗时,只是追求文辞的华丽,并不懂得写诗的道理。到中年以后,稍微悟出了一些写诗的诀窍,渐渐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写诗时,还常常出现一些奇险的诗句,就像急流流过石滩一样。我曾认真学习李白、杜甫的诗,其意境相当深邃;我很难理解得深透,为此我深深自责。诗人元稹、白居易也只刚刚懂得一点李杜诗的意境,像温庭筠、李商隐这样一些诗人则更不成了。这些诗人都下了极大的工夫,也都未达到诗家最高境界。诗歌为“六艺”之一,绝不可能靠侥幸取巧而成功。你要打算学习诗歌创作的话,要下相当大的工夫才成。陆游在创作的道路上,经过艰辛的探索,找到了一条写诗的正确道路。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儿子要下苦工夫,不要受前人的束缚,不要耍小聪明,企图侥幸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笔力独杠、意境最高的诗歌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是陆游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至今仍被人们广为引用。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很努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候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躬行”,是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他对儿子说:现在我已老了,可你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希望你们一定牢记我的劝告。他还说,读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他不仅要求自己“善言座铭要躬行”,更告诫子孙“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这里所说的力行,就是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时刻想着报效祖国。儿子子聿及他的几个兄长,都在陆游的诗教与身教下成长,成人后虽然没有像父亲那么出色,但是大都成为了清正廉洁、为民办实事的小官吏。

陆游在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经验是丰富的,可他从不满足。他认为自己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他在写的诗中语重心长地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就是说从事诗歌创作不能靠小聪明,在文字上做游戏,而是要下苦工夫。

勤劳俭朴

1210年冬天,85岁的陆游病倒在床上,他预感到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了。由于他一生经历坎坷,更知仕宦之途的艰难。在为官期间,他忠贞爱国,廉洁自守,但屡遭攻击陷害。他深感社会风气之败坏,在《家训》中,陆游说:“风俗方日坏,可优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因此,他希望儿子不要走仕宦之路。于是对他的后事作了考虑和安排,他告诫儿子们说:我家本是农家,再能为农,这是上策;杜门谢客,不应举,不求仕,这是中策;安于小官,不慕荣达,这是下策。除此三策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还说世风日下,官场腐败,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仕宦变化无常,不去做官而去为农,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你们只有不出现大的过失,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就会减少人们对你们的攻击和陷害。无论子孙们的才分如何,都要让他们读书。又谆谆告诫儿子们对子孙后代要严加约束,要求做到宽厚恭俭,不要与那些华而不实的人结交在一起。

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厚葬习俗,他反复对儿子们交代:厚葬没有任何益处,古今有见识的人对此都说得很详细了。至于用什么棺柩,亦当量力而行,不要为舆论所动摇。棺柩埋在地下,好与不好没有什么两样!又说,近世出丧时,大肆铺张浪费,有作香亭、寓人、寓马之类,兴师动众,所有这一切都应摒弃。墓上石人、石虎一类的设置,也一律不要。如果想作个标记,立一、二个石柱也就可以了。

陆游一生最为遗憾的是未能看到收复中原和国家统一的实现。腊月二十九,他把几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床前,捧过纸笔,写下了最后的遗言《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遂即合上了眼睛。从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何等的热烈、深沉、执着、真挚。自陆游之后,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教育心得”

陆游教育子女首先注重他们的品德培养,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不正,那么无论他以后成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都是不利的。思想正派,然后再教他更多本领才能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