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10690000000001

第1章 1 问题的提出

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微观载体,其成长与壮大直接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根据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其生命周期只有40~50年,到1983年它们中的1/3已经消失。而我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更为严重,我国企业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企业长不大”、“大企业做不强”、“强企业活不长”等。据陈放的研究,中国大集团公司寿命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只有3~4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5.7年。因此,企业成长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市场经济要继续繁荣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企业持续成长的问题。

本书认为企业持续成长有以下几层含义:企业持续成长是一个寿命概念,应该有一定的寿命要求;企业持续成长是一个生命力的概念,企业应该在存续期内保持较为旺盛的生命力;企业持续成长是一个绩效的概念,企业应在存续期内经营绩效较好;企业持续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企业应该在存续期内动态地保持优势竞争地位。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组织,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实践的丰富,其发展也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过程。由于企业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和“混沌”,这成为研究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障碍。关于企业持续成长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国外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从资源观的角度研究企业形象、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战略资产对企业成长和企业绩效的影响(JOSEPH,1999);有的学者研究了融资、法律和腐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有的学者从动态能力观的角度,探索动态产品创新能力、动态吸收能力等对企业成长的影响(ERWINDANNEELS,2000);还有学者研究了技术创新会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KARLLUNDVALL和GEORGEE。BATTESE),但是从营销力,特别是从企业持续营销力的角度研究企业持续成长的相关研究成果却不多。本书认为要使企业持续成长,就需要一种整体系统持续动力的作用,这种持续动力可能是智力、财力、人力、物力、生产力、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或是几种力的合力。这些力可能都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从营销力的角度研究企业成长的成果却不多。现有的成果缺乏对营销力的“持久性”,即持续营销力的研究,缺乏对持续营销力在企业持续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当代著名的市场学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营销是一个组织的灵魂,而不仅仅是其体系中的一部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位营销者。从现代营销管理学和系统论的观点看,营销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而企业持续营销力就应该是企业这个整体系统持续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营销功能在企业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持续营销力可能是企业持续成长中更为重要作用的力。

目前,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持久进行营销的能力,使得很多企业陷入销售下降、库存积压的困境等,这些仅仅是企业持续营销力缺乏的表层表现,更深层次的危害更为严重和致命,它将使企业无法立足,直接导致企业的“夭折”。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持续营销力,表现为缺少先进营销理念、持续营销意识淡漠、不重视营销学习和创新、细分市场差异大、市场调查失真度高、不能持续循环和耦合企业系列营销活动,等等,主要靠“拍脑袋”决策。有时这类企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时的成功,成功之后却因不能正确认识企业持续营销能力的内在作用机理,不能正确认识企业持续营销力持续成长的动力何在,没有及时地培育企业持续营销能力,几年之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保持营销力的“持续性”。这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状况中,最终将因为更深层次、更基础性的持续营销能力薄弱或缺失,直接导致企业的“夭折”,许多昙花一现的企业“短命”,正是由于缺乏培育持续营销力所导致的。

一份涉及数千名化工、电子、交通、金融保险、水产、机电、轻工、纺织、服装、房地产、商业服务、旅游、餐饮、建材、服务、生产资料等行业企业负责人和营销一线的数名经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

(1)69%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的总体营销战略;

(2)65%的企业不懂得制定销售政策;

(3)71%的企业老板在构建企业营销网络时,不知如何着手;

(4)6L%的企业不知营销管理;

(5)45%的企业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对竞争格局理不清;

(6)51%的企业老板对科学的市场调查认识不深;

(7)50%的企业对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企业的定位该是什么;

(8)有超过45%的企业,对价格难以管理与控制,串货现象严重;

(9)在媒体投放上,有5%的企业很难控制媒体投放计划;

(10)53%的企业不能处理好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

(11)40%的企业在整合应用广告、公关、促销策略上有困难。

显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上述调查所体现出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中。分析以上现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找到原因:其一,营销人员素质较差。中小企业缺乏营销专业技术人才,有的企业营销部门几乎没有营销专业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改行做营销;且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加之缺乏持续的人员培训与开发,营销队伍素质低下。由于对营销基础知识、理论掌握很少,企业营销行为极为被动。其二,营销观念陈旧、落后。营销观念是指导企业开展经营销售活动的态度、观点,没有正确、新颖的营销观念就没有科学的营销活动。正确的营销观念不是企业少数人的认识和口号,应该是对企业每一个环节和营销人员的指导思想。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把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许多企业管理者尚未真正理解、领会现代营销观念,市场观念处于产品观念、推销观念阶段,甚至是生产观念阶段,大量企业不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仍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忽视市场调研和分析,过分重视推销手段。所以,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市场营销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据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调查,超过多数的中小企业认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有重要地位,但只有21.9%的企业真正采用“依靠事前的市场需要分析,进而改进产品和服务”这一正确营销的方法;47.5%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其目前的市场营销是“制造或提供我方卖得出去的产品”;30.6%的营销人员认为“主要依靠广告及推销以确保销售量”。综合来看,近八成的中小企业尚未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其三,信息意识差,忽视营销管理。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决策和顾客管理信息系统,营销部门制定营销计划时,不重视信息收集、处理与运用,市场调查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不能及时抓住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营销机会。目前我国有800家市场调查公司,但我国企业很少利用。以北京零点调查公司为例,委托其调查的60%是海外企业,30%是三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占8%,小企业占2%。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营销管理部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地位低于生产、财务、行政管理部门。企业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往往认为营销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企业无营销战略和策略,营销管理方法简单、草率。不少企业单纯地采用“大包干”或销售提成制度,营销人员无法得到企业和其他部门的有效支持与配合,往往是孤军作战,举步维艰。其四,营销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多数中小企业将6PS策略分割运作,没有正确应用营销组合策略。这表现为:一是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决策能力低,单纯注重目前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二是风险意识弱,经常推出市场无需求的新产品,或选择目标市场时不考虑企业自身现状,盲目行动;品牌意识薄弱,缺乏产品整体价值策划,有些实力不错的中小企业也心安理得地长期为别人做OEM。三是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缺乏认识,产品定位模糊。四是对目标顾客和竞争对手分析不够,分销渠道管理方法落后,控制和扩展能力不强。五是营销技术薄弱,对整合传播认识肤浅。六是企业促销手段单调落后,最常用的就是“广告”、“代言人”、“回扣”和“价格战”,广告成了营销的代名词,着眼于一时的轰动效应和短期效益,资金浪费严重,而对产品质量、服务体系、企业形象、公关建设却很少花力气改进。以上问题充分说明缺乏战略营销理念和运作是导致中小企业营销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特别是中国在入世后,企业融于国际化的潮流,企业营销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企业越来越深地卷入到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动态市场环境中来,这些都将直接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竞争由原来有形实体的竞争转化为企业持续营销力的竞争。因此,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提升和培育显得更加重要,这也将是我国企业在新环境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谙熟市场营销理论和操作方法的企业管理者将不可能与成功同行,一种持久的源源不断的营销能力,即企业持续营销力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书认为我国企业实现企业持续成长的当务之急是认识和培育持续营销力,企业持续营销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企业要取得成功,就要和复杂的动态市场环境相协调,这就要求企业一切经营活动要始于营销,终于营销,要求企业重视培育企业的持续营销力,特别是保持营销力的“持久性”,使持续营销力与复杂的动态市场环境相协调,以持续营销力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基于此,本书开展了我国企业持续营销力系统研究,通过大量的调查、实证研究,分析企业持续营销力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关系,结合系统分析法,深入探讨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内涵、系统结构、动力作用机制等,以便丰富和发展我国战略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