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10689500000074

第74章 怎样辨证治疗痛经

痛经总由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但不通之原因多种多样,其性质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根据痛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4种基本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痛经的治疗原则,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主要以通调气血为主。如因虚而致痛经者,以补为通;因气郁而致血滞者,以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因血瘀而不通者,以行血逐瘀为主;若血热气实者,以清热凉血为主。病因不同,治法各异,着重调血通经,则痛自除。

(1)气滞血瘀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块下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治则: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赤芍15克,当归、川芎、延胡索、乌药、香附各12克,桃仁、红花、五灵脂各9克,枳壳、牡丹皮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寒湿凝滞

主症: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甚则牵连腰脊疼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则:温经化瘀,散寒利湿。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茯苓15克,延胡索、当归、川芎、苍术、赤芍各12克,小茴香、干姜、肉桂各9克,没药、蒲黄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3)气血虚弱

主症: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少,脉虚细。

治则:益气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黄芪24克,党参、熟地黄、白芍、山药、茯苓、益母草、鸡血藤各15克,当归、川芎、香附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4)肝肾亏损

主症:经后小腹隐痛,经来色淡量少,腰脊酸楚,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少,脉沉细。

治则:滋补肝肾,调经止痛。

方药:调肝汤加减。山药、白芍、杜仲、益智仁、白术各15克,阿胶(烊化)、当归、山茱萸、巴戟天、续断、郁金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