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真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但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弗莱明是苏格兰一个穷苦的农民。
有一天,弗莱明正在田边劳作,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个孩子求救的声音。他急忙扔下手中的农具,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
当弗莱明找到河边时,发现有一个孩子掉进水里了。他急忙跳下去,把孩子救了起来,并把他带回家里。
第二天,弗莱明的家门口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从马车走下一位气质高雅的绅士。见到弗莱明,绅士说:"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亲,今天特地来向你表示感谢。"弗莱明回答:"这没有什么,我当时救起你的孩子完全是应该的。"正在两人说话之际,弗莱明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绅士问:"他是你的儿子吗?"农民自豪地回答:"是的。"绅士说:"那好吧,我们订立一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能像你一样真诚,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让你自豪的人。"弗莱明听了绅士的建议,便签下这个协议。数年后,他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发明了抗菌药物盘尼西林,成为天下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
过了很多年,绅士的儿子,也就是被弗莱明从水中救起的那个孩子染上了肺炎。最后,他得救了,正是盘尼西林救了他的命。
那个绅士是二战前英国上议院议员老丘吉尔,他的儿子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
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真诚地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真挚的友谊。弗莱明因为真诚才让自己的儿子有了成才的机会,老丘吉尔也因为真诚才拯救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并使之成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学会以诚待人
我们主张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给自己什么回报。只有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对待自己。
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工作,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身体力行。他与俞雅琴女士结婚,共育有7个子女。
陈鹤琴教育孩子,在待人接物上要把握三把金钥匙--"谢谢""对不起""请",要善于合群、乐于交往。他风趣地对孩子们说:"嘴巴甜,有人缘。""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他要求孩子,早上见到父母要说早。有一天清晨,陈鹤琴的三女儿秀云见了爸爸不说"爸爸早",陈鹤琴就俯下身来对她说:"小妹妹早!"秀云听了,赶紧招呼:"爸爸早。"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父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教材"。陈鹤琴教育孩子们要好客,亲自带孩子们招呼客人、接待客人。
真实诚恳,对人以诚相待。"诚于中,必能形于外"。内心纯净无染,一片至诚,外在就坦荡正直,令人感到可敬无信可靠。
有一个名叫哈尔顿的英国作家,为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了达尔文。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因此,哈尔顿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幺?"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听到这些话,谁不为达尔文的坦率与真诚鼓掌呢?事实上,像达尔文这样蜚声全球的大科学家,在回答作家提出的问题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添几圈光环,又有谁会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不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给孩子做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父母应当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2. 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有诚意,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友谊。
★育子必读:真诚的故事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却有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此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回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最常见的真诚是在和朋友们相处的日子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是一张小小的字条,都可以让人无比欣喜,因为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坦诚与希望。
2. 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得到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每个人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要真诚待人,踏实做事。
3. 以诚待人是人们之间互相赢得信赖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