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10683900000028

第28章 心态 抛却攀比的心理

关键词◎攀比

攀比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孩子。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孩子去努力,比如努力学习、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但是,如果将攀比用在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上,则不是一件好事。

古人曾说"有钱难买幼时贫",其意并不是说刻意让孩子去过贫穷困苦的生活,而是要为孩子创造俭朴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养成节俭的美德。虽然有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节俭的重要性,但也有很多家庭忽略了这一点,只要孩子有所求,父母就尽力满足。因此,很多孩子都养成了攀比、大手大脚花钱的坏毛病。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说:"不管您的经济条件如何,请记住,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要有所节制。切忌随意多给,也不要有求必应。要把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那么,到底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才合适呢?这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消费需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消费主要包括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餐费、交通费,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算,并告诉孩子,除特殊情况外,给他的零花钱绝不会超过预算。这样做,就能让孩子心中有数,花钱时就能有计划、有节制。

老高是温州一家私企的老总,企业的年利润达9位数字。但是,他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却和邻家女孩一样,穿着普通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背着普通的书包,坐公交车上学,和别人一样买早点……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认为老高不爱孩子只爱钱。其实不然,老高对女儿的爱并不比别人少。但他认为,爱孩子是不能用花在她身上的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还在女儿小时,老高就经常教育她:"要节约用每一分钱,不该花的就不乱花。买衣服不要只盯着名牌、时髦的款式,穿着得体、舒适就行。饮食要荤素搭配,能在家里吃就不到外面买。对家里的物品和学习用具要爱护……"老高教育女儿要节俭,不乱花钱,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企业规模大、效益好,但富裕起来的老高并没有买名车、购豪宅,全家依然住在创业前就住的普通居民楼里,开的是国产车。他在公司里和员工一起吃大食堂,不搞特殊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老高的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而把父亲给她的有限的零花钱都拿出来捐给了"希望工程"。

但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包括部分贫困家庭的父母。他们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委屈"了孩子。事实上,大街上那些经常穿着名牌运动服,经常上"肯德基",小小年纪脖子上就挂着名牌手机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来自贫困家庭。虽然让孩子适当地享受是合情合理的,但很多父母却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只要孩子有所求,他们就"必应"。时间一长,孩子在吃、喝、玩、乐方面越来越讲究,零花钱越要越多,如果稍不如愿,便耍脾气抗议,甚至自己从家里偷、在社会上抢。

显然,如果任由孩子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孩子是没有前途的。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

◎警惕孩子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的内心的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成人中比较常见,较轻的表现为凡事争强好胜,较重则可发展为妒忌心理。在当下,孩子之间也存在这种攀比心理。

舟舟的妈妈是一所中学的校医,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一家三口的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儿子的任何要求,哪怕要求很无理。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想要什么都会买给他。他们自己过得很节俭,平时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希望把钱都留给儿子上学。不仅如此,他们还把舟舟送进一所贵族私立学校。

上学之后,舟舟的大部分同学家里都有私家车,上学的时候都是坐车去学校。舟舟的家里没有买车,每天都是妈妈骑自行车送他上下学。每次送他上学时,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他就不愿意让妈妈再送了,不想让同学或老师看到。

最近,妈妈发现舟舟突然和小姨很亲,有时候更胜于和自己。他还缠着小姨送他上学,疼爱他的小姨也答应了。

原来,舟舟和小姨亲近的原因是小姨家里买了新车。每次小姨送他上学,都把他送到校门口。对于儿子的这种做法,他妈妈并没有感觉到不妥。直到有一次,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妈妈从老师那里听说,舟舟对同学说,开车送他上学的是他的妈妈,而真正的妈妈却被他说成是家里的亲戚。

有的父母会认为,我家有钱,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没什么不好。也有的父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确,孩子的正当要求应该合理对待、尽量满足。但如果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而父母依然不加以制止的话,就成了宠溺,只会助长其自私心理。这样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和承担责任,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那么,对于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是不同的,父母不要一味地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去与人攀比。这种攀比的现象也会助长孩子的不良心态,他会觉得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他们也会互相攀比。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孩子比学习、比特长、比文明有礼、比做好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盲目攀比心理可以转化为良性竞争,保护其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明事理、辨对错,真正走出盲目攀比的误区,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一般父母习惯用讲道理的办法说服孩子克服攀比心理,这种方法通常效果不明显。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解释"你要懂事,不应与别人比"等,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孩子的感觉对他来说太真切了。父母不妨转移话题:你们班谁跑得快?谁唱歌好听?你和他比怎么样?话题最好是你孩子的长项。这样做,孩子的情绪就会好些,也会转移攀比的兴奋点。

不良的攀比心理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其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应从自身做起,不要存在与人攀比的心理,要时刻为孩子做表率。

3. 当孩子出现攀比现象时,父母应当视其情况给予合理的教育,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

4. 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应有限度、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5. 把握孩子攀比心理中不满现状的积极因素,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育子必读:攀比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一棵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我做的就是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盲目地和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仅仅是因为觉得别人比我们幸运!如果我们不去和别人比较,生活就会快乐得多。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切忌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2. 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