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10683900000027

第27章 心态 思考问题不要走极端

关键词◎偏激

孩子若常有偏激的心理和行为,可以说是存在一种人格上的缺陷。这类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无视他人的痛苦;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会与他人合作;其偏激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排斥而不愿与其交朋友。

网上曾有过一个父母离异后的女孩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的帖子,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对后妈的仇恨。她频繁地用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来报复后妈,真的让人感到既同情又心痛。

我爸和我后母结婚的时候,我读初二。我后母比我爸小了整整15岁……最初是我爸的下属,她恬不知耻地追我爸,破坏了我们的家庭。后来,我爸妈离婚,她就跟我爸结了婚。从此,我的生活里除了上学,主要的事情就是对付她。她让我妈不好过,这些年我也没让她太爽。我的脑子有一半的力气都花在恶作剧上了……比如,我经常把家里的设施故意弄坏,故意往下水道倒剩菜,把用过的卫生巾直接扔到抽水马桶里,开了冰箱就不关(当然要赶在父母下班前关上),夏天里把空调开到10度,然后裹着棉被睡觉(为了把空调往死里用,用坏最好)。吃饭的时候,我后妈炒完菜,我经常失手打翻……我后妈骂我,我就说:"我又不知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干嘛这么挑剔……"我后妈如果说:"你有这么笨吗?一个盘子都拿不住吗?"我就说:"我就是笨啊,女儿都遗传爸爸的,你问我爸去啊!"她如果说:"我上次不是说了吗?剩菜不能倒在下水道里!你就是故意的。"我就说:"我不记得了啊!顺手就倒了。随便你啊,你看我不顺眼,当然觉得我是故意的!"每次我都把她噎得半死。

但是有客人在家,我就会特别老实。我后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经常用眼睛瞟她,装得很怕她的样子。所以,我们家亲戚朋友都觉得我很乖。我估计,如果我后妈跟人说我在家里怎么怎么使坏,他们肯定会想"怪不得人家说后妈的孩子可怜,怪不得她那么怕你呢……"看了以上的文章,不禁让人惊恐万分,一个孩子竟然能有如此严重的偏激心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偏激心理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影响着孩子自身的学习。对于有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疏导,防微杜渐,使孩子最终能拥有一颗宽容豁达、开朗自信的健康心灵。

◎孩子偏激有原因

有人说,没有犯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父母的确非常爱孩子,但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往往使孩子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这种"恨"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就会形成偏激的性格。

有一次,一位心理医生和一个偏激心理特别强的孩子谈心。医生问他:"你为什么要如此和父母做对呢?"她说:"我爸爸总是批评我,我在他眼里一点好也没有,真不知道我是不是他亲生的。"孩子的话说得医生直发愣,孩子这么小,怎么这样怨恨她的父母呢?

原来,这个孩子在家里特别淘气,有时候说话也不分场合,让父母在外人面前感到尴尬。对此,孩子的父亲认为:"一个小女孩性格总应该稳当些、文静些,但是她的种种表现让我很不满意……当然,她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但我不想去表扬她。不能让孩子翘尾巴,要不然她更是无所不为了。"可见,这个孩子之所以形成了严重的偏激心理,与其父母只知批评,不懂赞赏有关。如果做父母的只看孩子的缺点,不看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错误就严厉批评,对孩子的成绩和优点却视若无睹,这自然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自己太不理解了,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朋友。

除此以外,父母关系不和以及父母离异,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偏激的主要原因。

一个名叫小洁的孩子,父母在她7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经过法院宣判,她由爸爸抚养。可她爸爸却是个特别粗心的人,从来不关注孩子的事情。离婚没多久,她爸爸就另找了对象,把她交给了爷爷奶奶抚养。从此,她变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有着严重的仇恨心理。在学校,同学一提起父母,她就暴怒不已,常常和其他孩子打架。为此,许多孩子都向老师"告状",说小洁如何如何不讲理。老师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我爸妈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离婚了。那时,我感觉像没人要的孩子,今天在爸爸家,明天在外公家。看见别的同学有父母接送上学,手拉手去玩,我的心里就十分难受。所以,我一听到别的同学说他们的爸妈如何好,就想动手打人。"孩子的行为是令人吃惊的,孩子的心理是令人担忧的,也是令人心酸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竟因父母的离异,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偏激心理,能说不是事出有因吗?可是,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在发现自己的孩子特别偏激时,总觉得是孩子不听话造成的。殊不知,所有的偏激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恶劣及父母平时的错误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首先要避免偏激思维,不能把自己片面的社会价值观念灌输给孩子。

2. 可提出要求,让孩子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 告诫孩子不要受感知的表面性、局部性的影响,不要以情代理、以貌取人。在错综复杂的现象面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以理服人,使孩子对事物或他人的认识更客观准确一些、更全面透彻一些。

4. 坚持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孩子具备勇敢、顽强、坚韧、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用爱心化解孩子的偏激

仇恨是产生偏激的源头之一,谁要拥有它,谁就会感到烦恼无穷。仇恨是心中的毒瘤,它左右着我们走向极端、走向报复。而爱却可以阻止仇恨在我们的心中发芽。当一个孩子因为对父母心怀仇恨而产生了偏激行为时,做父母的一定要以爱的方式来化解,将仇恨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孩子,也为家庭带来幸福与欢乐。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个离家在外学习绘画的孩子,由于小时母亲为生计外出打工而疏于照顾他,他认为妈妈并不爱他,从而对妈妈也没有多少感情,甚至半年都不会回家看母亲一次。对那个孩子来说,"母亲"只是一个名词,一个称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直到那一次,他才明白,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就是母亲。

一次,他在绘画时,一种腐蚀性极强的药水不小心洒入他的眼睛。瞬间的疼痛,使他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当时,这个孩子什么也看不见了,除非进行眼睛移植。可是,有谁愿意把眼睛给他而让自己变成瞎子呢?

这时,他的母亲从遥远的北方小镇赶到江南。看着包着纱布的儿子,她心痛不已,不住地掉眼泪。她的儿子是学画的。他这样热爱绘画,怎么可以没有眼睛?那不就是要了他的命吗?母亲对医生说:"把我的眼睛给儿子吧!"母亲的话,使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也使这个从小对母亲心怀仇视的孩子无地自容。

此时,他心底曾经对母亲的那种怨恨竟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的偏激、所有的冷漠均在这一刻被融化了。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历这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也不是说,所有的父母都得用这种爱去化解孩子的偏激。但是,学会用爱去关心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往往是减少孩子偏激倾向的良药。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教导孩子不要以狭隘的心理片面地去认识事物或他人。对待人和事应尽量客观公正,"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2. 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与人交往。有的孩子之所以有偏激的毛病,是因为总拘泥于封闭的小圈子中,不了解社会,缺乏人际交往沟通,因而就用有色眼镜或莫须有的猜测来看待问题。

★育子必读:偏激的故事

小瑞有一个毛病,就是看问题特别偏激。一说什么事情,常常采取极端的思维方式,要么什么都好,要么什么都不好。比如,他对某个歌星有好感,就认为这个歌星一切都好,明知这个歌星有缺点也不愿承认,反而为其护短。如果对某人厌恶,就认为那人一切都不好,甚至会把无中生有的缺点强加到人家头上。

一次,妈妈偶然对小瑞的"偶像"说了几句不满意的话。这下小瑞可急了,大喊大叫地反驳妈妈。还有一次,小瑞考试考砸了,便认为自己脑子太笨,不是读书的料,一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的样子。有时父母批评他,他也认为父母管得太多、爱唠叨、没有自由,叛逆心理特别强烈。

前不久,小瑞在学校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闹了矛盾。老师得知后,认为是小瑞做事太偏激,就批评了他几句。谁知,这孩子听后,就气乎乎地拎起书包回家了,再也不愿意去学校读书。

为了让小瑞继续去学校读书,也为了改变他这种偏激的坏习惯,父母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情急之中,他爸还差点动手揍他。谁知到了第二天,当父母都去上班时,小瑞竟翻箱倒柜,从家里拿走1000多元现金,留下一个"爸爸妈妈,我恨你们"的字条,离家出走了。

后来,直到将身上的钱花光后,小瑞才哭哭啼啼地打电话要父母去接他。

经历过这件事情以后,小瑞的父母也认识到小瑞偏激心理的严重性,于是他们从多方面入手,仔细分析了平日里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小瑞的爸爸妈妈发现每次面对小瑞所产生的偏激行为和思想,自己只是一味地批评,并没有好好地引导他如何正确地看问题,这更加重了孩子的偏激心理。

从此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爸爸妈妈再也没有先指责小瑞的错误,而是和他一起坐下来讨论。比如,当小瑞班上评"优秀学生"时,他们就和小瑞一起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自己或同学;和他一起讨论"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如何甄别、选择、取舍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同时还鼓励小瑞参加各种活动,多接触社会和生活,经常与他人交往沟通。慢慢地,小瑞的思想变得不再偏激,看问题,想事情都会从多角度去考虑,思维的偏激也相应地减少了,心理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看到小瑞的变化,爸爸妈妈不禁欣慰地笑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不可能强迫别人改变。

2. 想改变别人的想法越强烈,人就会变得越偏激,而越偏激就越不能改变别人。其结果,难免会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3. 改变别人难那就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并不是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是遇事冷静,看问题客观,能换位思考。做到这些,就能克服偏激的言辞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