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10683900000022

第22章 心态 排解青春期的孤独感

关键词◎孤独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体验最深的就是孤独。他们对于生死、对于人生都有了朦胧的认识。但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往往会将事情想得很糟糕,容易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他们往往自认为已经长大了,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了。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他们希望像一个大人那样拥有自己的天地,然而却得不到支持,觉得干什么都不被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难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随着生理的变化,孩子有了许多小秘密,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有了种种的不解和困惑,但这些又无法和父母或他人沟通,孤独感自然更加深了一层。

北京某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发现,34. 9%的孩子对"孤独"感到担心、忧虑。据负责该项调查的研究员介绍说,在这项历时一年,共访问北京市1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孩子经常提及"孤独""郁闷"之类的词。

"孤独让我畏惧得瑟瑟发抖,我畏惧它,我找寻着朋友,找寻着音乐,寻觅这一切能令我摆脱孤独之手的事物。可是在我努力之后,我发现我的找寻是徒劳的。因为在教室内,同学们都在拼命地学习,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别人多说一句与学习无关的话,这让我感到四周是一片孤独的漆黑。"一个重点中学的女孩在日记本中写道,"谁能帮我触摸到打开孤独之扉的钥匙呢?""你常常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发呆么?你的表情常常是忧愁的么?你会一个人暗暗流泪么?"16岁的小花,常常在空间日志的留言板里这样写。她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身体瘦弱,性格内向,平时独来独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学习表面看上去很用功,可学习成绩并不好。每当老师和同学问她为何流泪时,她总是摇摇头后就起身离开。小花已经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孤独倾向。

然而,由于对"孤独"的看法不同,不少父母并不能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导致两代人的交流减少,甚至形成更大的鸿沟。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中都会期待和父母交流。但是,如果沟通的方式和渠道出现问题,孩子就会觉得迷茫、害怕,进而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青春期,是孩子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需要他们经过不断思考,最后确定生活目标。刚开始,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他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敞开心扉。

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憧憬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他们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相信自己的感觉。那时,他们就会既能独立思考,也乐于与人交流了。

当父母看到孩子陷入孤独之中时,既不要无意义地唉声叹气,也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而应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孤独。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你可以告诉孩子,自卑如同作茧自缚,不冲破自卑这层茧,就难以走出孤独的沼泽。一个人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只有钻出自织的茧,才能克服孤独的产生。

2. 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与人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甚于一个人独处时的感受,这是因为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主动与别人交往,而且在与他人相处时,都要做到"忘我",愿意为他人做点事情,使孩子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更会获得他人真诚的友谊。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更多地学会与他人交往,消除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和烦恼。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有人说,亲子之间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讲任何索取和回报的。不管父母身居何位,也不管孩子有无成就,做父母的总是希望自己与孩子能融洽相处。

刘先生是一个电影制作人,与前妻离异时,女儿只有7岁。从此,她与悲苦的母亲相依为命,并从心里痛恨绝情的父亲。刘先生也知道女儿对自己的怨恨,自从与她母亲离婚后,几年过去了,刘先生没有去看过女儿,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给她。

5年后的一天,思女心切的的刘先生第一次踏上回家乡合肥的旅程,见到亭亭玉立的女儿。他走上前去,慈爱地想要拉拉女儿的手。可女儿的手哆嗦了一下,飞快地躲开了。她冷冷地看着刘先生,一言不发。当时,刘先生心痛如割,这才明白自己与女儿之间的隔阂有多深。

为了消除女儿心头的坚冰,回到北京后,刘先生经常给女儿打电话、寄学习用品、买课外读物,还主动就女儿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给她母亲打电话,和她沟通。

暑假的时候,刘先生打电话要女儿来剧组玩。一开始,女儿不愿意来。她母亲觉得,这是父女之间消除隔阂的好机会,便把女儿送到北京,让刘先生带到了剧组。

刘先生暗暗发誓,要和女儿好好相处,弥补对她的亏欠,消除她的恨意。只要一有空,刘先生就陪伴在女儿身边,问她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她的想法。10多年了,父女俩从来没有说过这么多话。刘先生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为她洗衣服,买女孩子的生活用品。无论工作到多晚,他都拎着夜宵送到女儿的房间里。夏天天热,女儿不想吃饭,也吃不惯剧组油腻的食物,刘先生就亲自上街为她买解暑的瓜果、熬绿豆汤。

电影拍摄完了,刘先生带女儿去海南度假。得知女儿喜欢珊瑚,便请人下海捞了一大堆珊瑚,加工洗净后送给女儿。到海南的第三天,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水土不服,女儿病倒了,上吐下泻。刘先生急坏了,连夜把她送到香港,在医院里守了她整整一夜,急得嘴角起满了水泡。女儿出院后,刘先生又请当地人挤蛇血,用蛇胆泡酒给女儿喝,说是要把她生病时消耗的营养补回来。

经过两个月的朝夕相处,女儿似乎对刘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和他之间的隔阂终于一点点地消融。回到合肥,女儿在作文里写道:谁说我的爸爸不关心我?谁说我的父亲不爱我?虽然我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从他对我的照顾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感情。现在,我要对所有的人说:我有一位可敬可亲的好爸爸……如果父母真的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就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快乐。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安排专门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可以有效地密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2. 父母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和倾诉心事。

★育子必读:孤独的故事

玲玲期中考试的卷子发下来了。有这样一道题:设计一个采访妈妈的情节,并写出采访后自己想说的话。玲玲在"采访设计"中这样写道:妈妈出生在70年代,那时妈妈家很穷,可她学习很刻苦,每天坚持上学,一天都不落下。妈妈家里有兄妹四人,都考上了大学。在"自己想说的话"一栏里,玲玲除了"向妈妈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没有弟弟、妹妹?"玲玲的话让妈妈感到很震惊,妈妈发现自己竟然忽视了女儿的心声:她很孤独,她希望自己有个弟弟或者妹妹。

早在三四岁的时侯,玲玲就哭着向妈妈要一个弟弟,并承诺好吃的、好穿的都可以给弟弟,一定不争抢。后来,玲玲看哭闹无用,便不再哭闹了。只是,每每看到双胞胎就羡慕得很,总问妈妈:"妈妈,妈妈,你为何当初不生一对双胞胎?"五六岁上学后,玲玲看到很多同学都没弟妹,就开始喜欢小动物,于是,小猫、小狗、小兔……只要有卖的就哭着要买,而且每次理由都很充分,说自己没有弟妹,这些动物可以陪她玩,心里话可以和它们说一说,不然太孤独。

可是,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有时间饲养小动物,而且觉得小动物太脏,不利于玲玲的健康,一直没能帮她完成心愿。因为这些,爸爸妈妈觉得对不起玲玲,一直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她。直到看了玲玲的试卷妈妈才明白,女儿心里的孤独不是父母的陪伴就能解决的。

晚上,妈妈到宠物医院给玲玲买了一只好养又干净的蜗牛。玲玲把小蜗牛宝贝得很,看动画时都放在身边,没事时就和蜗蜗(玲玲给她的宝贝取的名字)聊天,逗它玩。一天清早,爸爸去阳台看蜗蜗时,发现它不在了。四处寻找时,却发现玲玲把蜗蜗放在自己的床头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或许会不断地进步,但却是永远的孤独者。试着去学会关心他人,你将受益终生。

2. 有朋友扶持的人生才不会被寂寞与孤独包围,当你感到孤独与无助时,朋友的关爱会让你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