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10682600000047

第47章 中国革命的圣地——陕西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在中国古代延安历来就是民族融和繁盛之地。在夏朝时期,延安属于雍州辖地;至春秋,群雄争霸,延安几经更迭,先后属于白狄、晋、魏、秦国所辖;秦汉时期,归属于上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延安先后归属于前秦、后秦和大夏。到了隋朝,开始在延安地区设立延安郡,唐宋后一直为延州或延安府。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带领革命军队至延安,延安就成为了红色政权的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打开了延安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革命圣地

延安在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曾是红色革命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大批的宝贵文物和纪念地,更为重要的是还留下了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著名的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麓等都是记录着先辈们为革命而忘我奋斗的红色圣地。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宝塔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

枣园革命旧址在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1940年中央机关在此兴建房屋、窑洞。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47年3月撤离延安枣园。

延安风光

延安那旷达的黄土高原风光亦是得天独厚。宜川县的黄河壶口瀑布,雄浑、奔放。迷人的万华山则拥有千亩野生牡丹,争芳斗艳、姹紫嫣红,甚是美观;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又凸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恢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

延安自然旅游景点还有万花山、乔山乔北黄龙山林区的自然风光,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延河、杏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

延安风情

延安的风土民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颇具特色。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的优势。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

窑洞:陕北地区地理地貌条件特殊,沟壑遍布的黄土高原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住宿环境。其特点是,冬暖夏凉。据说,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时,恰遇敌机轰炸。警卫员焦急地催促主席躲到防空洞去。主席却丝毫不动,泰然道:“怕什么?窑洞就是防空洞,结实着呢。”

信天游:陕北民歌一种,陕北与内蒙接壤之地称为“信天游”,陕北神木府谷地区称为“山曲”。篇幅短小、精悍;歌词简单、质朴;曲调高亢,粗犷奔放,充分体现了陕北人豪放的性格。一如当地民谚“信天游,不断头,你想咋游就咋游”,信天游是陕北人的精神写照。经典歌曲有《走西口》、《送哥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