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10682600000046

第46章 红色都市——贵州遵义

遵义古称播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北接重庆、川南,南靠贵阳、安顺,西毗毕节,东邻铜仁,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城,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就是现在的遵义市。

红色都市

遵义是红色的,因为这里留下了如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张闻天的故居、红军烈士陵园等众多的革命纪念遗址,令这座革命历史名城举世瞩目。遵义与其说是地名,更不如说是一个人文概念、革命印记。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红军危急的时刻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雕刻在黑亮的巨匾上,高挂大门正中。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的一间小房内召开。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绿色城市

这里山清水秀,碧波环绕,风景尤为优美。整座城市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湘江、洛江穿城绕廓,哺育了遵义秀丽的自然风光。娄山关上千峰万仞,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怀阳洞内,怪石嶙峋,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人心;赤水丹霞,拔地而起,孤峰窄脊,仪态万千;遵义县的海龙囤雄踞群山之巅,四面陵绝,左右环溪,是我国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城堡。

娄山关:古名不狼山,娄山山脉主峰大娄山,人俗称笋子山,主峰上的关口,即为娄山关。娄山关乃黔北险隘,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立,易守难攻。明万历二十八年,明军名将刘铤曾与播州士兵激战于此。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击溃黔军,再取遵义,横扫娄山关至乌江百余里,史称“遵义大捷”。解放后,先在关口修建毛泽东诗词碑,镌刻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后在关口左侧修建“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两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