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10676600000005

第5章 步骤培养孩子关照他人的好习惯

姨母到哈里家做客,哈里叫出自己8岁的女儿泰密,让她向老人问好。随后的几天,哈里将照顾老人的任务交给了泰密。泰密是个很乖巧、很听话、很懂事的女孩,也很乐意照顾老人。但问题是,她以前从来没有照顾过老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泰密终于学会了如何关照老人。姨母在哈里家玩得很开心,走的时候摸着泰密的头,不住地夸她是个好孩子,是一个会关照人、有爱心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善良的情感,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人类的善良、爱心在关照父母、关照老人甚至关照陌生人身上得到体现。在关照别人的同时,也是付出爱心、显示善良的时刻。

写给父母

让孩子学会关照3种类型的人

第一,让孩子学会关照父母。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享受到最大的爱,如果这种爱仅仅是向孩子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溺爱,甚至还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只有把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转化为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爱的升华。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爱父母、爱他人之后,在未来才有望做到爱岗位、爱祖国、爱人民。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对孩子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问题。只要父母以自身的行为施以积极影响,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孩子的爱心就一定会逐步培养起来。只有让孩子多体验别人的疾苦,才能激起他们的爱心或同情心,从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关照父母,比如当爸爸下班回来时,妈妈应该教孩子说:“爸爸,您辛苦了,我给您拿拖鞋。”等爸爸换完拖鞋,再及时提醒孩子给爸爸端杯水;吃饭时爸爸没回来,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或耐心等待。

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父母应经常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只有在他们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领会父母照顾他们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帮父母做事,为父母分忧解愁。

第二,让孩子学会关照老人。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但是在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不少孩子不尊敬老人,比如顶撞老人,不服从管教,或者用生硬的态度命令老人为自己服务。作为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尊老敬老意识。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父母在与老人相处时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将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就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其次,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舍得管教,严格把关、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父母一定要明白,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与老人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与老人交往中,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而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的教导,努力做老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第三,让孩子学会关照普通人。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关照他人和真诚待人的榜样,同时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谈话技能,如介绍自己、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兴趣、接受对方等。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他谦逊的风度与高尚的举止深得同事和人民的爱戴,这些良好品质首先得益于父母的精心教诲。

列宁的父亲是州国民教育视察员,非常重视子女们品德的培养。父亲以身作则地教导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论别人身份高低贵贱;小朋友要是说话发音不准确,不要讥笑他,要帮助他纠正;平时要多体谅别人,多替别人着想;要乐于助人,给老人妇女让座;别人帮了忙,一定要道谢;自己有了错,也一定要请求别人原谅。正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宁从小便对别人以礼相待,真心相助。

列宁小时候经常到乡下外公家去玩,和贫苦的农村孩子们相处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有一次,他见到一位农民的大车陷到了泥里,不顾泥泞帮着把车推了出来,还把这位农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来,恭恭敬敬地递过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谈,最后还愉快地握手道别。

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纤夫、洗衣妇,小列宁始终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将这种谦逊真诚的本色保持了终身,即使已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他也没有脱离群众,而且和工人、农民、土兵更加亲密。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孩子,鼓励孩子们从多方面加强修养,努力成才,同时时刻注意引导他们发现缺点,改正过失,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不是揭穿、处罚孩子,而是启发他的觉悟,唤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斗争中反省自己并取得进步。

列宁的父母以身作则地教导列宁要关心他人,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世人尊敬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业。正是父母的精心教诲,使列宁受到了众人的喜爱和拥戴,成为一位历史伟人。

本章测试:你的孩子有爱心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自己的言行关心别人的利益和感情。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1无须提示就会说出可以得到别人好感的、和善的评论。

2有人受到不公正或被轻视的待遇时,真诚地表示关心。

3坚持与受到捉弄或冷遇的人待在一起。

4善待动物,而且肯照顾那些遭受虐待的动物,或是对动物表示同情与关爱。

5不图回报地帮助和安慰别人并与他们共患难。

6拒绝参与侮辱、威胁或嘲弄别人的活动。

7注意别人的需要,并根据那些需要办事。

8关爱需要帮助的人或处境艰难的人。

9乐意做能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10定期学习身边榜样中善良的、关爱他人的行为。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很有爱心。

30~40之间:如果孩子的爱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将受益终身,也就是说你的爱心教育还要再加把劲儿。

20~3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有潜在的问题,可能你要反省与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10~20之间:孩子在爱心方面存在着危险,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第二章 保持诚实——赢得信任的基础

诚实是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帮助孩子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实事求是与务实求真是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研究发现,孩子不诚实、喜欢说谎的起初原因大都出在父母的身上,一是无意模仿父母或者受到了可以说谎的暗示;二是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父母又没有发觉,就等于奖励了“谎言”;三是为了讨父母的喜欢而故意说谎;四是将向往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说;五是由于父母不信任,有意编造谎言。

教育孩子诚实的做法具体可以分为5个步骤。诚实最基本的表现是说真话,因此第一步是教育孩子说真话;第二步是正确处理孩子的过失行为,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让孩子对犯错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在他下次犯错误时就不用说谎隐瞒了;第三步是如果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树立一个知错就改的榜样;第四步是帮助孩子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不隐瞒真情,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第五步是要掌握培养孩子诚实品质的一些技巧。通过这5个步骤的实行,能够有效地增强孩子的诚实品质,让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