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一本通
10673000000007

第7章 亲身力行,自我管理控病有方——糖尿病病人的生活与教育

“五驾马车”是糖尿病防治最经典的策略,即饮食治疗、运动、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而赶车人就是糖尿病病人本人,但是“五驾马车”的要求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比较多地停留在理论上,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缺乏严格约束。在相当庞大的患病人群中,仅有不到1/3的病人治疗比较规范,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人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糖尿病病人普遍不重视自身病情控制,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很低,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难以做到合理的治疗、监测、饮食和运动。病人缺少自我管理的实用技能和措施,以致于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率过低,各种意外事件频频发生。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最重要的是必须让病人学会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完成从“必然”到“自由”的过度。

自我监测病情,益于治疗

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手段。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测,可以了解血糖以及其他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状况,以便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调整药物、膳食和活动,使病人的内环境尽量保持在理想的状态。自我监测有利于加深病人对糖尿病的理解,增强对保持稳定血糖的信心,从而成为自我管理的手段。

糖尿病自我监测主要指标是血糖

糖尿病病人在自我监测之前,最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建立一份较完整的档案。档案中应包括病史、全面的查体、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化验检查,为糖尿病的长期随访创立便利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糖尿病需要监测的内容很多,应尽量做到和遵循因人而异,遵守个体化的原则。既要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安排监测的内容,又要有计划地、定期地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既要科学简单,又要合理经济和容易操作。既不能单纯以症状、体征为依据去判断疾病控制的好坏,又不能在监测方法上过于复杂,使得病人自己难以操作。对于农村及偏远地区以及经济条件无能力做血糖监测者,也可以监测尿糖。但监测血糖的意义较尿糖要大得多。因为只有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才能出现糖尿,而肾糖阈值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当尿糖增多时可以判断血糖升高,但当尿糖消失则不能判断血糖水平。血糖波动大,特别是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此时只有测定血糖才能真正了解血糖波动并分析其原因。尿糖测定是反映不出这种情况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已经是低血糖了,而尿糖还是阳性。血糖测定是定量的,有明确的具体数值,尿糖测定只是定性或半定量。当病人低血糖时,只有测定血糖才能证实低血糖的程度。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基本上已经摈弃了尿糖监测。但是,利用尿来监测酮体和尿白蛋白,还是很有必要的。血糖反映的是所测定当时的血糖水平。血糖水平随着进食、活动和药物的作用可以变化很大。偶尔的或一天1次的血糖测定难以反映患者全天的和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测定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饮食、活动和临时的药物改变所影响,已经被国内外糖尿病学者看作是反映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正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所以没有必要天天进行检测。一般主张,2~3个月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已经很充分。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造成糖尿病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眼底病、肾脏病、神经病和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周围血管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是与高血糖一样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病人中大约有一半合并高血压,2/3合并血脂异常,故血压和血脂的监测也十分重要。

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例如,糖尿病病人在没有什么特别因素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10%,往往提示病人或有严重的高血糖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提示病人有其他的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监测糖尿病并发症指标

除了监测代谢指标和体质指标外,还需要监测重要的糖尿病并发症指标。最常见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是酮症酸中毒,尿中出现酮体是病情没有控制的表现,测定尿酮体是有意义的,尤其是有严重的高血糖,或有发热、腹泻、不能进食以及因为某些原因临时停用胰岛素时,更需要测定尿酮。临床上,将尿酮体阳性的糖尿病病人作为急症病人来处理,是有道理的。但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且没有什么以外情况的糖尿病病人而言,一般是无需测定尿酮体的。

定期检查眼底

糖尿病病人,约有1/3左右的病人,合并有眼底病。其中真正严重的威胁到病人视力的大约不足10%。定期检查眼底很重要,一是因为眼底病是糖尿病全身并发症的一个局部表现,由此可以反映出病人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所谓“窥斑见豹”;二是威胁视力的严重的眼底病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只要治疗及时,病人就不会失明;三是检查眼底,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其他疾病。一般认为,初次被确诊的糖尿病病人都应该接受眼底检查。如眼底正常,以后每年复查1次。如果眼底有轻度的病变,则可以半年~1年后复查。严重的眼底病变如增殖性眼底病、反复出血甚至视网膜剥离等,应该立即转诊给眼科医生处理。

监测尿白蛋白

大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肾脏病变。这些病人中多数是仅仅合并有微量蛋白尿。所谓微量蛋白尿指的是病人的尿中测得出白蛋白,其浓度是低于20微克/分钟或30毫克/克(肌酐)。尽管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但是,微量白蛋白尿是病人肾脏受损的最早的临床表现,而且是可逆的。在这个阶段,只要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尿白蛋白是可以消失的。到了真正的临床蛋白尿,这种肾病就属于不可逆的了。所以,监测尿白蛋白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对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定期检查心电图

据我们的调查,大约有1/4糖尿病病人有心电图异常或曾经有过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合并严重的缺血性心肌病是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例如:合并糖尿病的心肌梗死病人可以没有心前区疼痛的表现,而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因此,糖尿病病人定期检查心电图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肝肾功能、神经系统、足部检查等等。

进行自我测定的方法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监测

治疗糖尿病的中心环节是尽最大可能地使病人的血糖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自我血糖监测是保证血糖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查是最直接、最精确了解患者血糖水平的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当你始终能够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时,就可以百分之百地预防急性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就可以预防、推迟和减轻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眼睛、神经并发症;如果再同时能够控制好血压和调整好血脂,就可以预防和延缓或减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血糖监测成为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病治疗中又一重大进步。有了血糖监测,才有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概念,才有可能实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才有可能将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制定得更加明确和更加严格。有了血糖监测,我们对于低血糖的认识也大大深化了,使得我们治疗的安全性显着提高。举例来说,强化治疗是动力,使得我们驾驶糖尿病治疗车的速度大大提高。而血糖监测就是刹车,有了这个刹车我们才敢于提高车速,才能保证我们治疗的安全性。

对于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血糖监测显得更为重要。掌握血糖监测的手段,需要学会使用血糖监测仪,掌握血糖监测的时间、频度和方法,学会做好记录和学会比较分析监测结果,进而学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1 血糖监测仪的使用方法: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血糖测定仪供我们选择。每种血糖测定仪的使用方法有所差别,如采血的方法、血样放在血糖试纸上反应的时间等。我们仅以常用的血糖仪为例,来解释如何使用血糖测定仪。取血前先将取血部位指尖或耳垂用酒精消毒,然后用取血针刺破皮肤,取一大滴血盖在血糖试纸的测试垫上,30秒后用滤纸或纱布擦干测试垫,将其放入准备好的仪器中检测,很快便能得知血糖水平。

2 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每周一或两次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即可。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一个月内,第一周选1天测定空腹和早餐后,第二周选一天测定空腹和午餐后,第三周选一天测定空腹和晚餐后。如此可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哪一点血糖控制不好,就可以做些治疗调整,然后再复查。

如果是用胰岛素的血糖控制不很稳定的病人,可以一周血糖两天来监测血糖。一天测空腹加三餐前,如果根据血糖来调整胰岛素用量。然后再测一天空腹加三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血糖还不理想,可以继续调整胰岛素;如果餐前餐后均不错,就是空腹血糖高,可以加测夜里2~3点的血糖,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波动大,时常有低血糖。这时可以监测一天7~8次的血糖,即三餐前后加睡前,必要时加测夜里2~3点的血糖。

总之,血糖控制得好,血糖监测的次数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大,尤其是合并一些应激状况时,需要加强血糖监测的频度。

3 检测时的注意事项:试纸不要过期;血量要足够;操作程序要正确;消毒后,等酒精干了再采血。每次测量结果应记录下来,作为医师调整药量的依据。

糖尿病病人的尿糖监测

尿糖监测同血糖监测的概念一样,就是随时检测尿糖,以通过尿糖情况估计血糖水平,目的在于了解病情,调整饮食和治疗。尿糖监测虽然不能直接地、精确地反映血糖水平,但由于它的检测方法简易、方便,又没有什么痛苦,在血糖监测没有普及的某些地区,仍被广泛使用。一般情况下,当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时,肾脏不能回吸收更多的糖,糖就在尿中出现,而且血糖越高,尿糖的含量就越高。

近年来尿糖检测试纸的问世给尿糖测定带来更大的方便,病人只需将尿糖试纸在尿液中浸湿,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即可达到检测目的。这对于不能做血糖监测的大多数病人来说,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病人应当学会记录血、尿糖监测结果,同时将当时用药、饮食、尿量以及其他影响病情的因素如劳累、感冒等记录下来,做为下次看病的参考数据提供给大夫,这对于控制糖尿病是很有好处的。对于大多数病人,尿糖能反映出血糖水平,但尿糖测定有下列局限性。

1 一些老年人以及其他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对于这些老年人以及其他肾功能减退的病人、糖尿病肾病的病人,有时尿糖阴性时血糖可很高。

2 在时间上,由于尿糖与血糖测定的不平行,有时病人出现低血糖而尿糖测定阳性。

3 部分病人肾脏保留糖的能力下降,出现血糖稍高而尿糖却很高。

4 尿糖不能确切地反映血糖值,如尿糖(++++)时已达最高,此时血糖既可以是300mg/dl也可以是600mg/dl更高。

5 不能反映低血糖的情况。以往国内大部分用胰岛素的病人和一些临床医师都愿意使尿糖维持在(±)——(+),以免发生低血糖,但实际上此时的血糖约有一半已经超过了11毫摩尔/升。因此,尽管经常测尿糖有利于观察病情和指导治疗,仍需定期地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

糖尿病病人的血压监测

糖尿病病人的血压监测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必须十分注意经常监测血压的变化,第一次看病时,糖尿病病人必须测血压。这次看病时血压高的人,下次就医时必须复查血压,即使血压不高,每3个月也必须监测血压l次。糖尿病病人在使用降压药之前,必须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包括多进食高纤维、低脂、少钠饮食,减肥、忌烟酒等,如果采取这些措施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时,应立即服用降压药。如果他们用了药血压还高,那就一律要换药或者加药,务必使血压保持在低于140/90mmHg的水平,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糖尿病病人的血脂监测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其他脂类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糖尿病引起的脂类代谢紊乱,使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时间要比一般人早并且病情重。要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就要定期做血脂的检查,以便调脂治疗。定期查体以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血脂异常症也是重要的一环。当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还不能使血脂基本正常时,则应采用药物治疗。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完全满意的调脂药,调脂药多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在服用调脂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脂是有必要的。

糖尿病病人的酮体测定

酮体是脂肪分解后的酸性代谢产物,在肝脏内产生,正常人体内也产生酮体,但随时被周围组织细胞氧化掉了。正常人血浆酮体的含量为0.3~5.0mL/dL,尿中酮体含量极少,一般方法是测不到的。

血中酮体的测定是最直接、最精确地反映人体内酮体含量的方法,它需要抽取病人静脉血进行化验。但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不少医院现在还没有开展。

患糖尿病时,酮体在肝脏内产生过多,不能全部被机体氧化,血中的酮体就积聚起来。当血浆酮体浓度超过肾脏的回吸收能力时,尿中就出现过多酮体。可以用一些较为便利的方法测出尿酮。由于酮体对机体有毒害作用,可以导致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所以对糖尿病病人应在必要的时候做酮体检查,这样,可以达到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的目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查酮体呢?

1 当你得了感冒、感染或其他任何疾病时,以及在受了外伤或手术的情况下。

2 血糖很高、尿糖排出的量也很多。

3 食欲明显下降或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进食或进食不够时。

4 糖尿病症状加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等。

5 胰岛素治疗突然中断。

6 参加体育锻炼前,如果出现酮体,说明胰岛素不足,应予补充,然后才能保证锻炼的安全。

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应进行酮体检查。酮体检测的方法中目前最普及和常用的是尿酮体的检查。尿酮体间接反映病人体内酮体水平,在我国一般的医院都能进行,病人在检查时只需将少许新鲜尿液送到化验室即可。如能取到酮体粉,病人在家即可测尿酮体。方法很简单,取少许酮体粉(约拇指盖大小)敷在白色瓷板上,将新鲜尿液2~3滴滴于酮体粉上,1分钟后看颜色变化,紫色为阳性,颜色越深则酮体浓度越高。现在国内外一些公司生产的检测尿酮体的试纸已经问世,拥有这种试纸的病人,不必到医院,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测定尿中是否有酮体。试纸的一端有一个小小的反应垫,只需将其浸入新鲜尿液数十秒钟,即可看出结果。如果酮体存在,反应垫将显色,这种方法病人是很容易掌握的。

center爱心小贴士

糖尿病治疗是完全个体化的治疗,自我监测是保证治疗达标的基本要素。通过监测,病人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病情,更多地掌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法。自我监测是需要花费的,但这些花费是值得的,可以保证你治疗的成功,从而节省你因为治疗不到位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更多的治疗费用。自我监测还可以使病人的生活更自由,如怎么吃合适,吃什么合适,运动量多少合适等,通过加强自我监测,自己就可以摸索出规律。自我监测还可以使病人看病更简单更容易。例如,如果能有详细的血糖监测结果和胰岛素用量记录,许多病人可以通过电话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从而不必为调整胰岛素用量而去医院就诊。自我监测加上医务人员的个别指导,可以使病人避免许多严重的问题,如酮症、低血糖等。

因此,我建议,所有的糖尿病病人,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都应该拥有一台血糖监测仪,都应该学会血糖自我监测。如果你本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甚少,又无精力和时间来做血糖监测等观察,家人的帮助是必要的,家人可以帮助你做血糖监测。

四季养生,身体力行显奇效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糖尿病变应坚持“预防为主,治养结合”。糖尿病病友除合理用药外,还应注意四季养生,保健有方,日常生活中还应做到:避免各种患病或加重病情的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运动,饮食平衡等都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需要患者长期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疗效。

糖尿病病人的春季养生

谨防感冒

春天,天气渐暖,阳气升发,百草回生,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和易于传播的季节。糖尿病的发病与感染息息相关,当机体受到病菌感染时,新陈代谢加快,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剧增,患者的胰岛素更显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促使病情恶化或复发。糖尿病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后血糖变化很大,原来已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会突然上升,不适症状随之而来。再则糖尿病病人机体抗病能力很差,感冒要比正常人更难治愈,往往一拖就是几周,甚至一两个月。特别是感冒引起血糖上升后不易恢复,某些并发症接踵而来,如酮症酸中毒等,造成难以逆转的后果。为此,糖尿病病人对于感冒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加预防。平时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间,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并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同时,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或预防感冒的发生。

调节情志

1 适当的郊游或短程旅游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到郊外散步,踏青问柳,赏花吟咏,临溪戏水或登高望远,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实践证明,郊游或短程旅游对糖尿病病人来说,不仅能使精神情绪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也能使血糖下降,病情得以好转。

2 保持家庭和睦糖尿病病人由于久病积忧,情绪不稳定,常常易与家庭成员间发生口角。因此,家庭成员在生活上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颐,让他们充分享受美好、温馨的家庭生活。但要注意照顾方法,不要使患者感到自己不行了,加重思想压力,应以有利于病情的稳定为准。

糖尿病病人的夏季养生

注意调养心神

在炎热的夏季,糖尿病病人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求做到神清气和,愉快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心神静则内脏功能协调,机体代谢正常,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防暑降温,预防着凉感冒

夏日炎炎,汗出较多,睡眠时不宜风扇对着头部直吹,更不宜在户外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屋檐下、过道里,还应远离门窗之缝隙。可在树阴下、水榭中、凉台上纳凉,但时间不要过长,以防贼风侵袭而着凉感冒。

游泳适度

糖尿病病人游泳一定要选择饭后0.5~1小时进行,不可空腹及睡前游泳。游泳时以不觉吃力或感觉吃力尚能坚持,或稍感疲劳,休息后即可恢复为度。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如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运动后血糖<6毫摩尔/升(110mg/dl),可于运动前进食20克糖类。一定要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及糖块或饼干等,一旦发生低血糖,能马上得到救治,切忌游泳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造成低血糖反应。

远离空调

由于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易流通,且温度过低会刺激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在胰岛素分泌正常的情况下促进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以产热。而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不足,使肌肉摄取葡萄糖能力减弱,造成血糖升高,身体产热不足,耐寒能力下降,本身抵抗力较差,易患感冒。再者,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更易引发感冒,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选择饮料

夏季出汗较多,水分丢失相对增加,尤其糖尿病病人更觉口干难耐,此时宜多饮水以补充水分不足。但多数饮料均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此时糖尿病病人可以选择矿泉水、清茶、纯净水等天然饮品,既补充水分又清凉解暑。

糖尿病病人的秋季养生

调摄情绪

为了减缓秋季对人心理上带来的不良反应,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巴甫洛夫曾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上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又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因此,糖尿病病人要保持乐观心理,做到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以达到心静自然凉。

科学饮水

秋天天热汗多,口渴思饮,对于担心多饮导致多尿而不敢饮水的糖尿病病人,容易造成脱水,亦可诱发昏迷、脑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故糖尿病病人天热不应限制饮水,但也不宜狂饮。饮水最好选用凉开水,忌饮含气体及含糖饮料。

合理饮食

秋天,人们喜冷食及瓜果,但糖尿病病人则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血糖升高。而苦瓜、南瓜、洋葱可以长期食用。绿豆是较好的食品,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的功效,它与大米混合煮食,可去掉大米中的糖品。

适当运动

秋季天气闷热,懒于运动,这将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运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胰岛素消耗,有利于增强脂肪代谢和加强心肺功能。

讲究卫生

感染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若忽视个人和环境卫生,就容易引起皮肤、胃肠、上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因而,患者一定要讲究卫生,定时洗澡、换衣,睡前坚持温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霉菌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冬季养生

一般健康护理

1 保持乐观情绪,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不惊恐,亦不可漠不经心。

2 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3 合理安排三餐膳食。根据身高、体重、血糖、尿糖和病情,科学地计算出每日膳食的总热量,蛋自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热源的供量标准,3%以下的蔬菜(每百克蔬菜含糖量在3克以内),每日500克,盐3克,定时定量,烹调宜烧、煮、炖、蒸,不宜煎、炸、烤熏。注意主食粗细粮搭配,经常变换蔬菜的花色品种,保持营养素的全面供给。

4 冬季晨起和睡前要用温水刷牙,餐后温水漱口、牙缝内食物残渣应及时清除,保持口腔卫生。

5 冬季糖尿病病人要根据病情,酌情安排户外锻炼。

下肢护理

1 注意足趾清洁卫生,早晚用温开水加适量盐(100毫升水加盐3克)浸泡洗浴,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轻度杀菌作用,每天洗换袜子。

2 洗脚后,在双足涌泉穴位(前脚掌中心)用食指轮流按摩5~10分钟。每天坚持不懈,不仅能很快解除疲劳,还能使体内虚火下降,起到舒心明目、安神助眠的保健功效。

3 趾甲要经常细心修剪,避免损伤皮肤。

4 防止脚冷和冻伤十分重要,选鞋要轻软保温,以布棉鞋最适宜。

5 脚部疾病如裂痕、足癣、红肿等应及时诊治。

6 每晚用温开水洗下身(男女均洗),勤换内裤、保健康、防便秘。

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适当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患者本人的年龄及睡眠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防止感染

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有牙病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鼻窦炎、支气管炎。

节制饮食

糖尿病病人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忌食糖及甜糕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类、肉类等。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享受正常的人生

患者能否积极与医生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治疗措施,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糖尿病病人学习有关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科学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法,就可以发现和改正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医生配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战胜病魔。对于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治疗,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享受正常的人生。

不因病情而做一个“落伍”者

糖尿病病人也有学习和工作的权利

糖尿病病人应该也完全能够参加正常的工作,前提是良好地控制血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糖尿病病人更需要工作。那是因为工作能使患者有机会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保持自信心。工作也使患者广泛接触社会,增加生活乐趣,保持愉快心情。工作可带来一定运动量,降低血糖,保持体重,工作也带来收入。

对于成年人来说,最好从事有规律,较稳定的工作,以便能较便利地调整好工作和糖尿病的关系。在生活上,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每日工作时间、吃饭时间及其他活动均应基本相同。如因某种原因而使生活规律受到影响时,要使饮食、药物适应这个影响。禁止吸烟,也希望家属不要吸烟。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对于学生来说,在急性期或有急性并发症的时侯,必须住院观察治疗,病情控制以后可恢复上学。未结婚的病人病情控制满意者,可以结婚,但注意结婚前后几天的病情变化。结婚对象最好不是糖尿病病人,以免增加下一代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决定怀孕前及怀孕后,应该严格控制血糖而又不发生低血糖。加强血糖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正确看待糖尿病病人的工作工作中,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糖尿病病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法律的规定,如何在劳动就业方面保护糖尿病病人的合法利益,致使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不能正确对待身患糖尿病的就业者。有些人会认为得了糖尿病之后就丧失了工作能力,将其视为包袱,避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患者在就业时一定要隐瞒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原因。另一种错误的认识是认为糖尿病病人“能吃能喝,不像有病”,工作中不给他们适当的照顾,使他们过度疲劳,生活规律丧失,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社会各界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糖尿病病人旅游秘方

了解自己的病情

糖尿病病人在旅游前必须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全面了解,确信没有急性并发症,血糖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请医生详细记录病情、所服药物名称及服用方法。让随行亲友了解你的病情、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是远途旅行,则要求航空公司预告航班飞行时间内的用餐时间,并提供合适的糖尿病餐。如两地的时差较大,须事先请教医生,切实计算好用药的时间。注射胰岛素者,还要带足注射器及酒精棉球,同时预备两份药物(放在两个不同的包内),以防遗失。此外,还要另带一双合适的鞋子以备不时之需。

旅游中的准备与安全

在外出前,还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以便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及心脏功能。随身携带药物,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由于胰岛素在较高温度下会被破坏,所以不宜直接暴露于阳光下。乘飞机时,胰岛素应放在随身携带的手提袋中,不应放在被托运的行李中,因为航空货舱中的温度会使胰岛素发生变性。到气候炎热的地区去旅行应将胰岛素储存在冷水瓶中,到宾馆饭店后应及时存放房间的冰箱中,胰岛素在25℃以下能储存一个月。

旅行中要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睡眠,多喝开水。对于已经有缺血性心脏病、心律紊乱,或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检查出尿蛋白较多以及胃溃疡的病人要适当限制运动量。

由于运动量加大,糖尿病病人有可能出现低血糖,因此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水果、饼干等以备急需之用。

尽量按时进餐、注重饮食控制,不可放开饮食;随身携带准备好的病情介绍卡及饼干、糖果,以备血糖过低或因故延误用餐时食用;注意保暖。旅游回来后及时到医院作必要的复查。

糖尿病病人的性生活与避孕

糖尿病对性行为的影响

1 糖尿病可致血管硬化,使得男性阴茎充血不足,从而无法正常勃起(即阳痿)。

2 长期患糖尿病可使雄性激素代谢发生紊乱,因而出现睾丸功能不全,也会致阳痿。高血糖使女性易于发生阴道真菌感染,阴道炎能妨碍性兴奋,并最终降低性高潮的获得能力。阴道炎可造成女性阴道干燥,而使配偶感觉不适,并因此妨碍双方的性体验。

3 糖尿病容易导致病人体重减轻、心情忧虑和烦躁、性欲降低。若糖尿病没有控制好,还可能诱发抑郁症。性活动开始于血糖正常时,但胃中没有储存足够能量的话,那么,紧张的性活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如果妇女在性活动后,没有检查血糖和补充糖储备,而服用降糖药后立即睡着了,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性活动后应吃一些水果和面包,这样对肠胃影响不大且升血糖不多,可能是最佳的方案。

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维持正常血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若想拥有正常的生理、心理和性健康的话,需要我们在控制好饮食的同时,也要调节好性生活。

糖尿病病人的避孕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的不足,从而使血糖升高而引起糖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内分泌性和代谢性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的妇女怀孕后,不仅会加更病情,并且容易发生流产或形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常有畸胎、死胎发生。

那么,糖尿病病人该如何避孕呢?

一般地说,患有糖尿病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可以破坏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促使病情恶化。另外,患糖尿病的妇女还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通常较高,有时伴有酮血症,使过多的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醛酸,组织中酸度增加,可腐蚀女性子宫内的节育环,因而避孕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采用安全套来避孕就又成了最佳的选择,而阴道隔膜及外用避孕药的避孕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并且,对性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血糖控制正常的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是可以怀孕的,关键是怀孕到分娩后都应该控制好血糖,应该定期复查,得到糖尿病专科和妇产科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征服像糖尿病这样的现代慢性病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与糖尿病终生相处的生命历程中,人们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知识。通过糖尿病教育,让患者学会糖尿病监测技术,有利于患者自我调整糖尿病治疗,尤其是有助于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患者自觉地坚持合理的适合于个体的治疗方案,在减少医疗费用的基础上,保持治疗得到最大的成功。

将糖尿病教育放在治疗的首位

我们从临床中发现,部分糖尿病病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糖尿病知识,没有能坚持有效的饮食控制和治疗,以致血糖波动较大,并发症发生发展较快,甚至致残,给个人带来极端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还发现,住院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正规治疗后,血糖下降,症状减轻,常因情绪波动,或出院后因忙于工作,未能坚持控制饮食及治疗,便血糖升高,病情反复。可见,糖尿病要获得理想的疗效,仅仅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掌握糖尿病防治知识,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很好地消除影响糖尿病病情的各种因素,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糖尿病病人要说:糖尿病是终生疾病,既然得了糖尿病,不必悲观失望,要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必须要战胜它,必须要知己知彼,掌握糖尿病的各方面知识,才不会犯错误。你自己生命之车的舵轮就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如果你驾驶的方向和方法正确,非但能长寿并会提高生活质量,精神愉快,事业向上。糖尿病病人只有掌握了糖尿病的知识,才能战胜糖尿病。尽管现阶段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只要应用好现在广为采用的科学的综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患者完全能够控制好糖尿病,能够避免或推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当然,要做到这些,糖尿病病人必须学会观察、总结、分析自己的病情,并能正确处理之,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发达国家,不仅有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学会、专科护士的学会和刊物,还有糖尿病病人的协会和刊物,糖尿病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教育虽已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糖尿病教育在降低糖尿病残疾率和死亡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内容首先必须强调糖尿病虽是一种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但及早治疗就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仍能长寿。其次,非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教会技术,譬如糖尿病的分类,测试尿糖和血糖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保护足部防止发生溃疡的方法,低血糖的防治方法,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妊娠糖尿病病人要注意什么等等。如果患者食量很大,工作繁忙,情绪紧张,则要强调变更生活方式。

总之,将糖尿病教育放在治疗的首位,目的是引起糖尿病病人对自己健康的注意,懂得有关糖尿病防治的各方面知识,才有可能战胜它。

与糖尿病医生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医患关系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看过了许多地方,做过许多检查,也找过很多医生,但是始终在想找一个更好的医生,而失去了长期的、良好的医患关系,造成了医生不了解病人,病人不了解医生,花了很多钱,抽了不少血,买了许多药,但是治疗并不到位。医生与病人之间保持联系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但说服患者严格恪守生活与治疗原则较为困难。不少病人相信偏方,想将糖尿病彻底治愈,想丢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以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糖尿病病人要有自己经常看病医生的电话号码,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他有关检查等。

糖尿病病人应该掌握的知识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而言,掌握并落实以下的知识会对糖尿病病人的一生很有帮助。

1 知道本人有糖尿病及其属何种类型。通常发现有糖尿病的年龄越小(如小于20岁),体型越瘦或短期内体重骤减(体重低于标准体重),起病越急,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越明显,说明病人病情重,属于1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2 意识到本人是糖尿病的主要控制者。学会观察血、尿糖,并作出相应处理,调整好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注意自身保健。

3 糖尿病病人血中无胰岛素(1型病人)或无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2型糖尿病病人),因而血糖高,餐后血糖更高。

4 体内的细胞需要能量才能维持正常功能。这种功能来自于体内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血糖进入细胞内产生能量或以肝糖原、肌糖原储存的过程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没有足够的胰岛素,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糖升高。过量的血糖从尿中排出,带出了大量水分。体内缺营养物质、缺水分,病人口渴、多尿、多饮。

5 血糖高于正常并达一定程度,便进入尿液。尿糖可以反映血糖。大量的尿糖是不正常的,是胰岛素不足的表现。但尿糖并不等于血糖,也不能完全取代血糖测定。

6 要记录好尿糖、血糖观察的结果,并学会解释。对于血糖很高者,病情控制的第一个标志是尿量减少,而不是尿糖下降。将尿量、尿糖一起观察,结果更可靠。连续2~3天血糖、尿糖高时,应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患有其他疾病时,更应增加测血糖或尿糖次数。血糖或尿糖持续升高、乏力、多尿、口渴等症状明显时,应及时测尿酮体,测酮体亦需要准确地观察结果并记录。尿酮阳性,必须立即就诊或寻找原因,调整用药量。

7 经常复查尿常规,女性患者更需如此,这是为了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有否无症状的尿路感染,以便及时处治。

8 糖尿病尚不能根治。绝大多数患者需终生终生治疗,中断治疗后,症状又会出现。

9 糖尿病发病因素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如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有些是可以预防的,如肥胖,可以增加活动量、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