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生存密码
10672000000021

第21章 环境与健康

生活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如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天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日: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天,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

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居民中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以法律处理。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仅注意到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到保护环境卫生。

生物环境

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农牧业、食品工业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现代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潜在危害。引起了广泛忧虑,并有人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二是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三是生物技术。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使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人为的相互转移,目前人类对这种基因调整后的结果尚无法完全把握。科学家指出,生物技术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1、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人人体,很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转入食品中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影响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致引起疾病的流行。

2、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的功能是在与环境的不断对抗中得以进化的,现代生物工程作物具有的抗性可能会加速昆虫对抗性的进化。例如,一些毒性比较大的农药的使用,会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使农药用量增加,污染区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的具有某种抗性的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半驯化种群中去,在特定条件下增强这些植物杂草化的特性,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动物一般具有普通动物所不具备的某种优势特征,它们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可能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植物具有较强的野外适合度,因而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转基因微生物则可能取代其他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关于生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为多数人所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绿色无公害食品,而不仅仅是看水果蔬菜的外观是否漂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野生动物身上带有某种不可知的因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等等。但是,对于一些打着高科技旗号的新名词食品,一些人重视程度还不够,更有人盲目的追求新潮,以为印上高科技名词就代表了健康,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对于生物环境的安全,除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外,对于我们自身来讲,也应该注重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增加自身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不受生物环境中不可知因素的威胁。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物质

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可归纳为两大类:①颗粒物。②有害气体(见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物

污染水体的主要物质有四类。第1类是生物性污染物,指引起某些传染病的微生物、寄生虫卵和幼虫等。主要来源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呕吐物,以及从医院和居民区、屠宰场、肉类加工厂等排出的污水。这些污水和污物污染水源后,病原体可通过饮用水进入人的胃肠道,使人感染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皮肤接触水里的病原体,可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第2类为化学性污染物,最常见的有酚、氰、砷、汞、镉、铬、DDT、六六六、有机磷、多环芳烃等,可直接毒害人体。有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毒性变大。例如无机汞排入水中,沉入河流的底泥中,经过厌氧菌的作用之后,转变成有机汞——甲基汞,后者的毒性就比无机汞大得多。甲基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传递,逐渐浓集,最后到达人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日本发生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通过食物链侵入人体而引致慢性汞中毒的结果。第3类为需氧污染物,有些含有大量有机物的物质,需要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分解,从而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使水中的水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并使水体产生毒气和臭气。如造纸废水、制糖废水、屠宰场废水等都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第4类为植物营养物,是一种含大量氮、磷、钾等物的物质,它们污染水体后,会促使水中植物迅速增长和大量繁殖,因而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土壤污染物

污染土壤的主要物质,主要有两类。第1类为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霉菌、原虫、寄生虫、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肉毒杆菌等。土壤因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灌溉,或用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施肥而受污染;第2类为化学污染物,如镉、铅、锌、铜等重金属、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和某些含放射性的物质。土壤被这些污染物污染后,不仅土质恶化,使地下水和农作物遭受污染,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食物污染物

污染食物的物质主要是细菌性污染细菌性污染有两类。一类是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等。人摄入被它们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即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使机体出现一时性菌血症,引起全身感染,威胁人的健康;另一类指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这些细菌能产生毒性极强的毒素,人们食入这种毒素后发生食物中毒,因各种细菌产生的毒素不同,中毒的临床症状也各异,严重者可致命。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预防措施

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消除或控制污染源,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毒性高的原材料;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用自动化、密闭化的先进生产工艺取代陈旧落后的工艺,以减少或消除废水、废气的跑、冒、滴、漏现象。②城市按功能划区,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游览区等,并有合理的布局。工业区工厂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和河流的下游,而居民区应与工业区方位相反,两区之间并要有一定的卫生绿化防护距离。③规定各种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④建立环境中某些重要的常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烃类、飘尘等)的定期监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