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影响世界的七大教子理念
10669300000036

第36章 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蒙台梭利通过在“儿童之家”积累的经验,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

她说:“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这件事上,成人切记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与儿童心灵有关的所有因素,只会增加对儿童的误解。”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就注意到了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她发现人的“完成”实际上是由自己的不断活动来达到的。比如“母鸡孵蛋”,母鸡生下鸡蛋后,它能做的也只是供给蛋温暖,至于蛋壳里的胚胎如何变成小鸡,就得靠蛋壳内的小生命一步步自己去完成了。老母鸡无论多么着急都控制不了蛋壳内的小生命。

“计划”靠着“过程”来达成,那过程又靠着什么来推动呢?答案是“内在需要”。

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速度因人而异,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需要(例如,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大人注意不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内在需要”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空容器,需要大人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孩子需要大人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大人尊重他们的“内在需要”,帮助他好好地长大成人。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与成人一样是独立个体,但两者的内心世界却截然不同。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抹煞了儿童的人格意识。

蒙台梭利以科学观察、验证的精神,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也就是说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正确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如不整洁、爱打架、怠惰、贪婪等等,因此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和成人影响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能看见孩子的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孩子正常地发展。

成年人应该敬畏儿童如果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儿童自身,如果有一种发展的进程和必须遵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阻碍这种力量的秘密发挥。

成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从未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他们有自己的“内在需要”,虽然当时儿童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他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力量。

蒙台梭利称:人的个性形成是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呵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有着丰富的营养,这种环境要适合它的成长。

如果成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终将改变对待儿童的态度。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正在实体化的精神生命,不仅激励我们,而且还赋予我们新的责任。

正如胚胎变成儿童,儿童变成成人一样,人的个性也是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

事实上,父母对他们子女的生命有何贡献呢?父亲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提供另一个细胞外,还为这个受精的卵细胞提供了一个生长的环境,以便使它能最终长成一个充分发展的小孩。说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那是不完全对的。相反地,我们应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