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析因与辅导
10669100000034

第34章 隔代教育:利弊如何权衡

(一)隔代教育及其优劣探析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快、都要紧张。人们身上的工作压力也要比以往大出许多。由于知识更新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所有这一切,都使得隔代教育成为现代社会很多家庭对孩子的一种教养方式。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不是由亲代(父母)来抚养和教育,而是由上一辈的祖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承担主要的教育和抚养责任。它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孩子与父母分处两地,孩子与祖父母住在一起。当然,如果父辈与祖辈合为一个家,而父辈由于工作紧、学习忙,小孩的起居、教育等主要由祖辈关照的话,也应属于隔代教育的范畴。

应当说,隔代教育有它特有的一些优点:①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由于祖辈们有过抚养孩子的经验,他们亲自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自然有一套他们自己的经验。其实,抚养孩子对任何一个年轻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新“课题”,年轻父母由于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种困难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迷惘,而隔代教育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②有利于使孩子保持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一些传统正在丢失。虽然有些所谓的传统可能只是一种陋习,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传统美德也随之丢失,而这些美德对我们的修身、养性、齐家又如此重要。而隔代教育可能对继承优良传统会有一些好处。③能从小养成孩子尊老爱幼的意识。由于小孩从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能看到祖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和关爱,这在无形之中也能增强他们尊老爱幼的意识。④能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人们中年时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到了退休之后,免不了产生无聊、落寞的感觉,这时让他们多管管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会顿感生活精彩了许多。

然而,隔代教育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①对孩子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不利。由于老人们生活的年代与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相去甚远,老人的眼光、考虑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一定很有效,虽说它们当年是有用的。他们对待新生事物总是有一些排斥心理,纵然最终会接受但速度也是很慢的。②对孩子的健康并不一定很有利。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没事的,你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还不是一样长大了。”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他们总是“摆老资格”、“谈老经验”,说不定会酿出什么大事来。③很容易出现溺爱孩子的情况。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加上老人天性就喜欢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宝贝孙子孙女常常是百依百顺,最后使得孩子的独立性迟迟不能发展起来。④长期让孩子与祖父母住在一起,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融洽。很多小孩由于长年与老人住在一起,他们长大后和父母的关系往往不是很融洽,父母的威信也难以树立起来。

(二)如何进行隔代教育

我们已经看到隔代教育的种种好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要不要进行隔代教育是没有选择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探讨怎样搞好隔代教育,以把隔代教育的缺点降到最低限度。

这里我们要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一种情况是孩子与父母不在一起,而是单独与祖父母住在一起。这时候的隔代教育就是由老人控制了。对照上面所讲的缺点,我们不难发现,要做好隔代教育,至少要注意以下一些东西:解放自己的思想,看到新社会、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孩子以开放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带孩子看医生,不要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来判断;不能过分迁就孩子、溺爱孩子,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其对成人的依赖性;要时常向孩子提起他的父母,讲讲他之所以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因为父母忙,不是父母不喜欢他,要注意树立父母的威信,这样才有利于小孩以后与父母的交流。

另一种情况是祖孙三代同居一家,而主要是由祖父母来照顾孩子。这时的隔代教育更容易出现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麻烦在于教育很容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三代人的关系很难协调。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建立融洽的三代人关系。这种大家庭中最大的烦恼是如何化解小矛盾、小冲突。由于祖父母一般很宠爱孙子孙女,而小孩经常怕父母,但父母不得不听他的父母的,这样小孩就似乎是找到“靠山”了。这时就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正确把握祖辈的角色、作用,防止过度干涉,要让父母多管管孩子;婆媳间互相体谅与包容,建立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在重要教养原则上观点一致,绝对不能出现教育间的矛盾,但在方法上允许有一定的差异。

(2)明确奖罚方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过失和错误行为,如何实施奖罚是大家庭中的难题。这时也要注意奖罚的合理性。父母与祖父母间在什么时候对小孩进行奖惩、怎样进行奖惩等问题上应该取得一致,使他知道他之所以被奖或受惩,不是因为哪一个人对他进行奖惩,而是以他的行为为转移的。

(3)注意小孩个性的培养。应当说,这种大家庭对小孩的个性培养更为有利。大家庭里面人际交往更频繁了,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了,对社会的模拟性也就更强了。父母要经常教导小孩尊重老人,祖父母要经常告诫小孩服从父母,以父母为学习榜样,千万不能互相拆台。

§§参考文献

[1]陈海燕。13岁小学生痴迷网吧酿悲剧挨母两巴掌服毒身亡[N]。南方都市报,2010-05-24

[2]翁晖亮,怎样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孩子心中的秘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晓慧,李清亚,孩子心理关爱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4]桑标,徐浙宁,儿童心理世界:成功教育解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5][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任之,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翁文豪,学习心理趣味测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8]杜亚松,少儿心理障碍100例——父母必读[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9]郑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翠萍,孔令跃,韦彦,开发学习潜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1]范翠英,江新,儿童心理咨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1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4]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5]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6]朱琴芬,吴静波,孩子的“心”变化——面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难题[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7]林贻真,翁文磊,小鬼初入学——面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难题[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8]林薇,学习的烦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9]唐红波,陈俊,刘学兰,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20]王志超,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陶德清,曾保春,中学生心理自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2]章本荣,心理的波涛——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3]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4]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5]汤宜朗,王刚,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6]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7]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8]刘晶,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9]胡顺,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透析及综合干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0]赵德霞,小学生早恋行为的正确引导与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1]刘娟,小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4)

[32]金光发,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偷窃行为[J]。成功(教育),2009(6)

[33]叶玉龙,傅金尧,学生中的小偷小摸现象及防范[J]。中等林业教育,1999(3)

[34]杨翠美,沈骋宇,面对孩子的“小偷小摸”[J]。启蒙(3-7岁),2009(3)

[35]八岁学生频遭九岁“小老大”勒索一年上供4千元[N]。浙江新闻网,2009-07-10

[36]刘云霞,韩佳亮,对班级“小团体”的教育指导个案[J]。辽宁教育,2003(12)

[37]徐云,周宗奎,受欺负中小学生的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4)

[38]马国才,发挥家庭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J]。青海教育,2007(8)

[39]左群英,易连云,家庭教育: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基石[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40]马力文,家庭教育:尊重儿童与独立人格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21)

[41]黄海姝,家庭教育对儿童意志品质的影响[J]。江西教育,2008(3)

[42]施学忠,吴敏敏,陈姜等,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2(2)

[43]张莉,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素质发展[J]。科教文汇,2008(2)

[44]卢晓娜,家庭教育要注重儿童早期创造性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45]李天思,家庭教育与儿童良好关系的建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6]罗秋花,家教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责任感[J]。江西教育,2008(7-8)

[47]王成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革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09(6)

[48]张宏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对离异家庭儿童教育的反思[J]。贵州教育,2009(2)

[49]刘秀丽,盖笑松,王海英,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50]邹毅琴,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启示[J]。江西教育,2009(6A)

[51]黄小葵,杨怀,中日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关于课外学习与生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

[52]李红,走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J]。科教文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