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习力是练出来的
10664300000022

第22章 孙思邈无意为官

传说,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超,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见一队送葬的人,打听得知,死者是一位孕妇,因为难产,大人孩子都没保住。孙思邈注意到棺材里有鲜血滴出,就叫送葬的队伍停下来,打开棺材让他看看是否还有救。死者亲属听说他是医生,就将信将疑地打开了棺材。那个孕妇脸色苍白,像死人一样,孙思邈摸了摸她的脉搏,觉得还有救,就拿出针来在她的穴位上扎了几针。渐渐地,那个孕妇有了呼吸。孙思邈继续治疗,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也生下来了。这一下竟救活了两个人。

孙思邈的医术高明,名闻遐迩。隋文帝听说以后,派人到南五台(在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去请他出来做官,孙思邈谢绝了。他认为自己应该为所有的人治病,而不应成为帝王的专用医生。二十多年后,唐太宗做了皇帝,把孙思邈召进京城。两个人见面以后,从养生之道谈到治理国家,越谈越投机。唐太宗想把孙思邈留在京城做官,孙思邈却又一次谢绝了。

孙思邈住在长安时,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来看病的人中有很多是有钱人,孙思邈注意到,有钱人患脚气病的特别多。这个现象引起了孙思邈的关注,最后他发现有钱人爱患脚气病和他们不吃粗粮有关,于是他用谷糠、麦麸煮汤给那些病人喝,果然很有效。他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认识到山里人患雀盲眼的很多,和长年吃粗粮不吃荤腥有关。回到山区,孙思邈用动物肝脏为雀盲眼患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山里人多患得大脖子病,为治好这种病,孙思邈费了不少心思。他发现,不得这种病的人气管比较容易摸到,而得这种病的人则很难摸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为了弄清楚,便到了屠宰场去看羊的气管。他发现羊气管两边也有两团叫靥的三角形小肉块。他估计大脖子是因为靥出了毛病。他查了一些医书,发现的确如此,可以用海藻来治这种病。但是那里的山区远离大海,要找海藻真是太难了。一天,孙思邈听到一老乡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受到启发,决定用羊靥来治大脖子病,果然,病人们服用羊靥一段时间后,大脖子就消失了。

孙思邈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医生,有一个几天撒不出尿的人来找孙思邈看病,说自己肚子都快胀破了。孙思邈为他配了一付利尿的药,病人喝了不但尿不出来,反而胀得更难受了。孙思邈认为是尿道出了问题,可是怎么才能使尿道通畅呢?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孙思邈急得在屋里走来走去。这时,邻居家的小孩正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孙思邈灵机一动,立刻找来了一根大葱,小心地把葱叶插到病人的尿道里,再对着葱叶吹气,尿就随着葱管流出来了。由此,孙思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人工导尿法的人。

70岁时,孙思邈把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和搜集来的民间药方,编成一本书,叫《千金要方》。有人问他,书名中的“千金”是不是说这本书价值千金。孙思邈说,“千金”不是指书,而是指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思邈对人的一片仁爱之心。孙思邈100岁时,又把后30年搜集的药方编成书,叫做《千金翼方》,作为对前一本书的补充。

孙思邈晚年时已经是医学界声名最显赫的人物,他的《千金要方》也成了经典医学著作,很少有人怀疑里面会有什么错误。但是有一天,一位没有名气的医生来找孙思邈,说自己读了古代医书,又对穴位进行了仔细研究,觉得《千金要方》中人体穴位一共有650个的说法可能不准确。孙思邈决定重新检查人体穴位,有人劝他说,那个医生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不必把他的话当真。但孙思邈不这么认为,他说研究医学必须虚心,那个医生的说法有可能是对的。于是他对人体穴位重新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果然是自己错了,人体穴位应该是649个。他特地在《千金翼方》把穴位数纠正过来。

《千金翼方》问世后的第二年,孙思邈去世了,享年101岁。他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人们尊称他为“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