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10663500000014

第14章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许多人因拙于言辞,因而总是吃亏,不是失去了朋友,就是耽误了生意,以至于无法有效达到沟通的目的,获得应有的成效。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场合、谈判场上、辩论场上、职场中、推销产品以及演讲中的说话技巧,将有助于你步入成功之途,赢得百万财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老百姓对善于说话者的一个形象描绘,其中不乏贬意。但在今天,这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口才技巧。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特点说相宜的话,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不能缺少的说话技巧。一流的人际关系以一流的说话水准为基础,一流的说话水准又必须以看对象说话的能力为依托。

射箭要看靶子,说话要看对象

你要说话,先要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是你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诚然,说话的技巧与你说话的成功与失败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话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多说话,别人未必当你是能干,少说话,也未必当你是呆子。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为人有性别、教养层次、性格、心境、地域、文化背景等的区分。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反应。因此,与不同的人沟通,就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就是俗话所说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1)看性格说话,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

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交往,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交往,则应注意循循善诱。

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来回答他的问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回答说:“不能。”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听了感到疑惑,就问孔子:“两个人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想来请教。”孔子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因此我要劝阻他)

由此可见,孔子诲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尤其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日常交往、公关交往活动等各方面的交谈也要注意这一点。

(2)看性别说话,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受也有一定的差别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是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是如此。

在现实生活的社交场合、会议间隙、公益活动中,人们在礼节性的互致问候之后,通常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交流。而这三个、五个的,又总是按性别组合——男士与男士侃,女士与女士谈。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男士的话题大而广,女士的话题小而狭。通常来说,男士爱谈的是时事、政治、法律、体育、文化、社会问题、经济动向等;而女士爱谈的则是孩子、丈夫、日常经济、消费心得、风流艳闻等。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选择说话的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吻合接受者的性别需求。

在说话者言辞接受的程度上,通常来说,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量重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量轻的话语。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的性别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说话者假如是男士,而接受者又并非是自己的妻子、恋人或关系很密切的姐妹,那么,言辞就应当严格把握分寸,在内容上、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女性的接受特点。对一些可以向男士说的话,就不一定能向女士说;对一些可以向男士使用的表达方式,就不一定用之于女士。

(3)看教养层次说话

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的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话说出来,甲听得懂,理解得很好,乙也许会听不懂,理解不了。

作家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工作组的组长文采的演讲,就是没有区分接受对象的教养层次和实际的需求,而致使“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因此,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的时候,要认清自己的接受对象的教养层次怎么样,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在现实的交往中,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对接受对象教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欠丰富。说话者面对这样的接受对象,一时间不能确定其教养程度时,所表达的言辞,应力求通俗化、大众化;那种故作深沉、掉书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看地域说话

指的是接受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的时候,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省区的不同位置,也有表现。比如,都是汉族,居于大陆者与居于台湾者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达与接受就不一样:计划生育——家庭计划,接班人——传人,好莱坞——荷里活,撒切尔——柴契尔,新西兰——纽西兰,表演——作秀,立体声——身历声,渔民——讨海人……又如:同是贵州人,对西红柿,贵阳人叫毛辣角,遵义人叫番茄,兴义人叫酸角,独山人叫毛秀才。说话者如果不区分这些地域上的差别,交流的目的就很难实现。有些严重的差异,如不分清,甚至还会对说话者产生严重的后果。

(5)看对方的心境说话

心境,通俗地称为心情,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但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大家都知道,在听觉方面,声波在耳蜗内转变成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通过神经系统的处理,听者就把这些编了码的信号感知为能够表达说话者意思的词汇。既然听者要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处理,那么,听者的心境,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交流效果。

人际交流中往往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通常会产生意外的问题。

《红楼梦》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恰好被黛玉听到,她误认为婆子骂她,于是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直气得“两眼一翻亡去”。

婆子的话本来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了误会。因此,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来感受会完全不同。

(6)看文化背景说话

随着社交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

比如,交际场合的称呼语,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尤为明显。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称呼习惯,能使交际对象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英、美人习惯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统称为“女士”。如果错称已婚者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会被谅解:理由是由于西方女性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可是,在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说话一定要看对象,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原则。有位伟人曾经生动地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说话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写文章要看读者,说话更要看听众,为了使自己的话引起对方的重视或取得对方的认可,顺利达到交流的目的和效果,说话就必须考虑看准对象、因人而异。

抓住对方的个性说话,才能一拍即合

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事情,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价值,是另个一问题,而在他本人看来,却认为是一件值得终身纪念的事。你如果能预先打听清楚,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地讲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对你没有厌恶的情绪,只要他目前没有其他不如意的刺激,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他一定高兴听你说的。

你在说的时候当然要注意技巧,表示敬佩,但不要过分推崇,否则反而会引起他的不安。对于事情的关键,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得他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这种境地,他自会格外高兴,自会亲自演述,你该一面听,一面说几句表示赞赏的话,如此一来,即使他是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和蔼可亲,你再利用这一机会,稍稍暗示你的意思,作为第二次进攻的基点。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你的初步成功,对于涉世经验不丰富的人,得此成绩,已不算坏,你若想一举成功,除非对方与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兴的时候,而且你的谈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则千万不要存此奢望。

不过,对方得意的事情从哪里去探听呢?当然要另谋途径。先看你的朋友之中,有否与对方有交往的人,如果有,向他探听当然是最容易的。你如能留心报纸上的新闻,或其他刊物,平日记牢关于对方的得意事情,到时便可以应用。此外,要随时留心交际场中的谈话,这些时候谈到对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必须注意,对方得意的事情是否曾遭某种打击而不复存在,如有这种情形,千万勿再提起,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反而对你不利。因为对方在高兴的时候,你的请求,易于接受;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虽是极平常的请求,也会遭到拒绝。比方他新近做成一笔发财生意,你去称赞他目光准,手腕灵,引得他眉飞色舞,乘机稍示来意,也是好机会。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随时留心,善于利用。

不过当你提出请求时,第一要看时机是否成熟。第二说话要不卑不亢。过分显出哀求的神情,反而会引起对方藐视你的心理。尽管你的心里十分着急,说话表情还是要大方自然,并且要说出为对方着想的理由来,而不是为你自己打算。

分辨对象说话的技巧

古语中有一个词叫“拾人牙慧”,说的是对别人刚说的话很快能明白,而且能够说出他未说完的意思。将这个词用到与人说话的技巧上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1)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

思维方式不同,人的生活观念也不同,因此,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2)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

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厢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从而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睛瞎说。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这样才能让交谈者心有灵犀,引起共鸣。因为说话时更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前不久,有位外国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的词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的讳饰词语很多。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路边停车,让旅客如厕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煞风景。

(4)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198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介绍优秀营业员李盼盼,她在卖菜时,对公德观念不强的顾客说:“同志,请您当心一点,别把菜叶碰下来。”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人只要有一点长处,就值得同他交往。而你所交往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各有长处。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不同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场合和大场合,家庭场合与公众场合,人们对于批评性说法的承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通常在公众场合中使用指责性说法最易引起人们的反感。试想,如果这次批评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对方一般也决不会顶撞,可能会很平静地接受批评。

正因为受特定人际关系和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同样一句话,在这里说和在那里说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为了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对于心直口快者来说,起码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在思想上强化场合意识

有些人在交际中对人说话直出直入,惹人生气,把事情办砸,完全是主观上缺乏场合意识的结果。他们对人很诚实,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管什么场合环境就往外捅,结果有意无意地冒犯了人。自己还莫名其妙,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有两个老工人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甲因重病住进了医院,乙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他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这位老工人说这话也是好意,想让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开玩笑弄错了地方,才闹出了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所以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头脑中缺乏这根弦。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应当努力做到在每次参加交际活动时,要把场合大小、人数多少及相互关系搞清楚,据此确定自己的说话内容和方式。在具体说法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交际目的,又要顾及他人的“场合心理”,追求主客观的高度一致。

(2)要自觉摆脱谈吐上的惯性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有些不当的话语并不是主观上想这样说,而是受习惯的支配一不留神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环境的不协调,事后连他们自己也感到后悔。比如,小李陪妻子高高兴兴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妻子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小李有些不耐烦了。当妻子提出再买一件高档羊毛衫的时候,他忍不住了,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完,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身上看,妻子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怎么着!”直把小李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接着发怒的妻子什么也不买了,噔噔地自个走出商店。使小李不解的是,妻子的性格本来很温顺,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更不要说发火了,说她什么都不计较,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小李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在家庭中惯用的说法拿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口吻指责妻子,刺伤了妻子的自尊心,才引发妻子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表现出的强硬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要把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时间等多种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想一想如何张口,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符合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3)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经验证明,人们忽略场合因素,造成语言失控,常常发生在情绪冲动之时。比如,有的人喝酒之后,或遇到兴奋的事情时,情绪十分激动,甚至忘乎所以,不能自控,便会说出一些与场合气氛不协调的话来,造成不良后果。有个特能侃的青年,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奇闻。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见状也火了,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这个青年的失言就是由于情绪失控造成的。在喜庆场合卖弄自己的口才,说与场合、气氛很不协调又不吉利的话,难免惹恼人。

如何与名人交谈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有些人对名人只是一味地说些奉承话及空洞话,这样是不能使对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诚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内心的印象说给他听,他会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词和说话的态度要得体。你可以把他视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对他提出一些能够表达感情的问题,不要把他视为什么超人。他也实实在在像任何人一样,敌不过疲倦,也承受不住伤害。他们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与你一样害羞。不要认为他的人格真的就如他借以出名的职业一样。他向公众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性感等影像,实际上往往是杜撰的。

当你同时应付两位名流时,不要只顾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于不顾,这会使他们两位都不自在。你应该说,遇见两位,真是使人兴奋,如果你想和他们继续交谈,那么你必须保证话题是他们两位都能参加意见的。如果你对另一位名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经过介绍之后,你仍想不起有关他的任何事迹,你也不能对他有所疏忽。你必须一视同仁,表现同样的热情和友善。

不喜欢说话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亲近的喜剧演员在内,他们在舞台上已经笑到了极限,因此,在真实生活中是再也无法幽默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等,从事创作性工作的人,虽不大喜欢说话,但这些人往往对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在社交场合也许不活跃,不自在,但他们有启发人们思想的独到之处,你和他们说话,必须耐心,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太热切,要温和、冷静和体贴,就像应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样。

名人往往比寻常人有更多的成就,而且也有私人的嗜好。当你准备去拜访某位名流时,你可以预先做点谈话内容的准备,如果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名人,那么,你可以向有关方面的人去打听。比如他被邀来本地作演讲,而你想与他结识,那么你即可向邀请他的单位或个人索取有关他的资料,他们不会拒绝你索取资料的心意。

名气一般的名人,总是生活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他们内在的恐惧,使他们脆弱敏感,别人稍有疏忽就会激怒他们,而且他们也容易傲慢。然而,他绝对需要你的尊重和顺从,他的名气愈小,他对于亲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对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过时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战术,也即通过第三者来了解他的问题。你的开场白应当是积极的。如这些日子以来你是如何打发的呀,或我们很久没有见你在公众场合露面,你去哪儿了?或这么久不在舞台上露面,觉不觉得无聊呢?这些话等于当头泼他一盆凉水。消极的开场白,要尽量避免。

在多数情形下,与名人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他们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你也当了爸爸或妈妈,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孩子的资格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或和对方的孩子同龄,你也可以向他们表达,你对孩子蓄长发的感觉,或孩子喜欢喂养小动物等等。且话题不要扯得太远,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私密都抖出来。

我们与大人物接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了他们也是人,对待他们,完全要像对待平常人一样,他们也有欢乐,有悲伤,有缺点,有痛恨,有惊恐,和平常人一样有感情,他们并不是上帝或神的傀儡,他们并不因为有了地位就不再是人。他们是和你一样的,这即是你和他们接触最坚实的基础。他们在什么时候都不是神或上帝。

如何与有钱人说话

有钱人比名流还要敏感,他的富有往往是别人与他谈话发生困难的关键,他的财富使你对他敬而远之——不只是心理上,实际上你的生活方式就和他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他和你之间的谈话材料,因为你对他缺乏了解,甚至完全无知,而变得很有限。或者你可能认为,你和他之间没有谈话的余地了。你当然可以这样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能谈就不谈,反正于己也无损失。不过,假定你偏巧遇上了一位富翁,不管他是不是你的老板,你不知所措地呆站一旁,总是不好受的。

当你遇到有钱人时,你可以设法让他说往事。过去的工作是否比现在更有趣?他爬到现在这个地位的关键是什么?谁是早年助他成功的英雄?当年的老板是否使他紧张?他的百万财富是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以及他怎样赚到他的第一笔百万财富的?如果这个问题问得他不大自在,你就准备跳到其他问题上去吧。不要盯着问,那会使彼此很不愉快的。

如果他不愿意打开他的记忆之门,你就问他的工作时间,问他如何承担那么重大的责任,问他爱好哪些休闲活动,以及怎样布置他的办公室,很多有钱人的办公室,布置得就像豪华气派的皇宫一样,很有一谈的余地。同时要记住,特别是当对方是一位医生时,不要忘了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你也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健康问题。

大富的人如果是一位妇女时,不管她出于哪一行,人们对富婆的看法,往往有失公平,甚至流于残酷。她们的背后有很多流言,比如说她的成功靠的是无情,她是一个残忍、掠夺成性的怪物。纵然同是女人也一样,她们对富婆往往持有偏见。

在社交场合,我们不宜向各种专业人员要求提供免费的建议。即使你的问法很有技巧,那也是一种冒犯,而且你问得再有技巧也瞒不过专业人员。男人常喜欢在交际场合和律师谈他们的敌手之间的问题,女人则喜欢在公共场合和医生谈她们的孩子和丈夫。这其实与我们一向所遭遇到的电器商人索取免费的电器,并无不同。各种专业人员的职务,便是向他们的客户出售商品。我们应该在他们营业时才向他们提出各种建议。

对富翁们事业上的意见,以尽量避免为宜,如果确实有提出的必要,也许可以这样表白你的意见:这次能认识您,真令人高兴,我有一个困扰很久的小问题,我想您也许能解开我的迷惑。我发现有些公司生产的酱油,瓶盖很难打开,我奇怪何以要封得那么紧呢?你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见,但其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表达的方式,既显示出你对问题的关切,又未指名道姓地说出他的产品。你请他解答你的迷惑,你的立场是消费者,是外行人,而他是非常能干的大富翁。他会乐意答复你的问题,因为你是他的听客,不是向他来挑战的。

当你和银行家、鞋店老板或任何孩子的母亲谈话时,你均不宜过分直率。坦率是无可厚非的,但适当的含蓄更值得学习。当我们说,你是怎么使这么多人来光顾你这里的,和我们说你这地方何以总是乱成一团,所表示的意思往往是一致的,但是,你要知道,前者是不会使人难堪,而后者常会引起听者的羞怒。那么,我们何不取前者呢?

说话不是竞争,不是斗嘴。商人把他的时间和金钱都投资在他的事业之中,并与其他的同行竞争,这是他们为生存所付的代价,其中有些人发达起来,有些人在奋力维持。如果他们能遇见一位能和他们交换意见而没有敌意的人,他们会觉得幸福和快慰的,如果你能发现他可引为尊荣的地方,以及他觉得有成就和有价值的地方,那么,他在你的眼前会开花结果的,你们就能形成很好的友谊。

怎样与老年人谈话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们对老年人智慧的肯定。所以与老年人交谈往往能给我们许多人生的体验和启示。所谓老人的智慧,通常都是在与他们的谈话中体会到的。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喜欢与老年人交谈的青年,甚至中年人都太少了。他们或者埋怨老人说话啰嗦,或者认为他们所说的话题陈旧,或者认为他们思想保守,殊不知他们错过了分享老人智慧和经验的大好时机。

一般人是很难跟比自己年长30岁以上的人谈得来的。3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社会风俗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方面距离都那么远的人,实在很难有共同志趣。

在这种情况下,同情和了解可以产生良好的融合作用。老年人多半喜欢追忆往事。如果你能引导他谈谈自己的过去,不但对他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对你又何尝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听到一个人亲口告诉你30年前,或是50年前的事情,这是十分难得的。

经过时间的淘汰和岁月的流逝,那些仍然深刻地留在老人们心中的,多半是一些印象深刻而生动有趣的故事。

有些老年人生命力还相当旺盛,仍然关心着现在的社会,对报纸上的新闻仍然产生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最好是让他们把现在的事情和过去作个比较。这不但是他们最喜欢的,同时也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

因此,年轻人在与老人谈话时要了解老年人以上的这些特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聆听。一般来说,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受老年人欢迎的:

其一,从老年人过去光荣的历史谈起。例如谈谈老年人过去得到的荣誉、老年人最喜爱的纪念品、老年人最清楚的历史事件等等。

其二,从老年人感触最深的话题谈起。例如老年人的经历和今昔对比,老年人过去唱过的歌,老年人的日记或他们所读过的书等等。

其三,从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例如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保健及体育活动等。

其四,从老年人最尊敬和最关心的人谈起。例如老年人所尊敬的爱国英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老上级,他们的老师等等。

如何与多个异性谈话

谈话中的尴尬场面常见于异性之间,特别是当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时,他会无形中感觉到一种心理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会使得他的谈话毫无章法,这是我们必须引起注意的。

通过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几个男子和几个女子在一起,谈话的局势可称半斤八两,谈话的平行发展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如果一个男子置身于几个女子之中,或一个女子置身于几个男子当中,情形就有些不同了。

一个男子最为苦恼的,就是他身处在几个女子当中的时候,不易找到一个插入谈话的机会。有些女子决不会为旁边的那个男人着想,她们开始谈头发、谈衣服、谈胸饰、谈鞋和丝袜,所论及的都是那么琐碎,以致那唯一的男子虽不完全外行,也不好意思插进去说上几句,这该怎么办呢?

如果不愿意保持缄默,又不便离开,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应该设法把谈话的范围引带到较广阔的境界去。他不能谈政治、谈社会问题,在女人占优势的场合中,这些题目决不会引起她们的兴趣和共鸣的,除非她们是一群女权运动者或社会活动家。他应该在她们最感兴趣的焦点中寻找话题:

“听说外国人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纤维,织成丝袜,可以久穿不坏。”像这样的一句既投其所好,又引起她们好奇的话,是一句很适当的转换话题的开始。这以后,你渐渐转入外国人的发明事业,再转到电影、风俗习惯等等,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将她们刚才所谈的头发啦、衣服啦、修饰啦等等之类的话题抛到九霄云外,使她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话题上来,这样你就不至于受冷落了。

至于一个女子在许多男子当中时,情形就和上述的例子不同了。不消说,男人与男人之间所谈的话题是广阔的,也许是政治,也许是经营之道,也许是社会问题,也许是国际形势。在这种场合中的女子,可以一直保持缄默,但必须保持一种倾听的态度。如果一个女子要想把话题转移到发式、衣饰方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男人们决不会对这类话题保持长久的兴趣。

此外,这里还必须提醒一句,在这种场合中,女的不要和男的交头接耳,低声细语,以及做一些使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如突然打开提包翻弄一下,或吃吃发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