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10663500000013

第13章 实现与他人的高效沟通

沟通实际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就像播种一样,播种越多,收获越多;丢弃的越多,得到的越少。想时时都让自己获得人们的欢迎,想实现与每一个人的零距离对话,想让你的朋友遍布每一个地方,你就必须拥有并且掌握沟通的秘诀,这样才能实现对他人的高效沟通。

做最真的自我

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说“真”话,即用真挚诚恳的语言去打动对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里的“真”不仅仅是只包括“真实”的意思,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有“真情”。

真实、笃诚和真情是说“真”话时特别需要注意的要素。以真实为铺垫、为基础,以真情动人、以真情感人,才能达到和对方沟通的目的。鲁迅先生说得很深刻:“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在与他人沟通中运用说“真”话的策略时,要注意牢牢把握住“真”和“情”两个字,“真”就是要表现出“真诚”,“情”就是以“情感”打动对方。

自己不懂的事就坦白地说不知道,这样较能博得对方的好感,一定要做到最真的自我。

有一次,汤姆在加州大学听一位著名的教授演讲,内容是关于用老鼠进行实验的情形。当时有位学生问道:“如果改变实验的条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但就在汤姆也满心期待这位教授能有所回答的时候,却听到他毫无惧意地说:“我不知道。”

在众多的大学教授里,大概没有人会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坦白地说“不知道”,而会以“我想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等一类话把场面撑过去。

任何人都会有隐藏弱点的心理,因此,对承认不知道这一点会产生抗意,连不懂的也会装作懂的样子。但有时把不懂的坦白地说出来,反而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自我表现法。

由于坦白的本身就会给他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使他人认为你非常诚实。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勇于说“不知道”的勇气,还充满着什么都知道的自信。

其实,对前面所说的那位教授,相信众多的听众都觉得教授是非常坦率而令人颇有好感的,因此,对他说话的内容不仅相信也更加信赖。

说真话,还要有真情。俗话说:“言谈贵在情真,功在情深。”唯有真情地流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推动力和征服力,才能做到最真的自我。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在河西打猎,尚书令古弼留守在京城。武帝传诏古弼用肥马供作猎骑,古弼却都将瘦马送去。武帝大怒,说:“笔头奴竟敢决断我的大事!我回到尚书台(尚书令的官署),首先杀掉这个奴才!”古弼脑袋尖,像笔毫,由此武帝平时把古弼视为“笔”。古弼的属官惶恐不安,害怕受牵连一起被杀。古弼说:“我为人臣,不让皇上迷恋游猎,这个罪小;不防备不测(指战争),缺了国家军事的用度,这个罪大。现在北边的柔然人正强盛,南方敌寇还没有消灭,我用肥马供给部队,瘦马供作打猎,这是替国家深谋远虑,即使为这死了,又有何妨呢!再说这是我个人做的事情,用不着大家为我忧愁。”太武帝听到这些话,叹息道:“像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珍宝啊!”

在某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坦诚地说实话,真情流露,要比刻意地遮掩事实更能打动、赢得人心。

在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十分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鞋匠的儿子。

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一番。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时,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在场的所有参议员都大笑了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声歇止,林肯说道:“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此时,参议院陷入了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接着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的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部化成赞叹的掌声。

说话贵在真实。包含真情实感的语言是唤起他人情感的最有力的武器。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说真话、动真情,可以促进双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双方的关系融洽,同时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

倾听与提问是了解别人的最佳方式

在与人交往时,除了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外,还要懂得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善于倾听和提问。

很多人在和人交谈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让对方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听自己说话。要知道,交谈是双向的,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在交谈中懂得适时地倾听对方说话和提问有关问题,能够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也有利于引导谈话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学会倾听和提问,让对方多说话,对自己是有益无害的,也是了解别人的最佳方式,也会因此拥有非凡的人际关系。

有一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记者,之后成了一家大企业的部门主任,薪水上涨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谈通知的时候,立刻去图书馆查资料,知道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

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情,这位记者都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才有了目前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的时候,说:“我很希望为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效力,听说您当年只身南下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企业……”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因此,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名正言顺地说起了他的成功史,说得超过了面谈时间,大老板还是意犹未尽。

最为奇怪的是,原本面谈应该是应聘的说,招聘的听,而这位记者几乎不用说任何与将来有关的计划,甚至连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学历也不用提到,只要当听众就可以了。

假如这个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说自己怎么样,把自己夸耀一番,肯定会出现另一种结局。

那么,在倾听对方谈话的时候,应该把握哪些基本原则呢?

(1)要有耐心,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讲话

有些人话很多,或者语言表达有些零散甚至混乱,这时就要有耐心听完他的叙述。即使听到你不能接受的观点或者伤害某些感情的话,也要耐心地听完。听完后可以反驳或者表示你的观点。

当他人流畅地谈话时,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和话题,或任意发表评论,都被认为是一种没有教养或不礼貌的行为。

(2)集中注意力,真心诚意地倾听

人的思绪常进行的很快,往往超过讲话的速度。讲话的速度是每分钟120~160个字,而思考的速度则是每分钟400~600个字。由此,要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

假如你真的没有时间,或由于别的原因而不愿听对方谈话,你最好客气地提出来:“对不起,我很想听你说,但我今天还有一件事要做。”礼貌地提出来,比勉强听或者坐着开小差更好一些。

(3)适时给予反馈

反馈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讲话人所表达信息和情感的理解,这表明你已经听到并理解了信息。你可以逐字逐句地重复讲话人的讲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讲话人的意思。比如:“你的话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当别人说:“我不喜欢我的老板,再说,那个工作也很烦人。”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你对你的工作不太满意?”

(4)偶尔的提问或提示给讲话者以鼓励

如:“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刚才你讲的意思吗?”“我可能没有听懂,你能再讲具体一点吗?”或用提问或评论的方法鼓励讲话人。“这几条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好呢?”“这很有趣,请你接着说。”

同样,可以适时用简短的语言,如“是”、“对的”或点头微笑来表示你的赞同和鼓励。

俗话说的好:“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只有会听,才能真正地会说;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促成有效的交流。不重视、不善于倾听就是不重视、不善于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倾听他人的谈话。不管你的口才有多么出色,你的言语多么精彩,也要注意听别人说些什么。

在人际交往中,专注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就是在向对方表示你的友善和兴趣,就等于在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值得我结交”。因此,对方对你的感情也就更进了一步,“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同时,倾听也能够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倾听的最大价值就是深得人心,使双方感情相通,心理距离缩短,信任度增加。只要时机成熟,双方就可以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甚至是知己。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倾听别人的谈话,是维系人际关系、保持友谊的最有效的方法。”可见,说是一门艺术,而听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造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不仅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参考别人的建议,也要倾听平时少为人听或不为人听的声音,因为那里面也许藏有珍宝。学会倾听,发掘生活中的小秘密,这就是许多成功者的秘诀。

因此,注意倾听是你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有效方式。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就是因为他不注意听别人讲话。心理观察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戴尔·卡耐基曾举过一例:在一个宴会上,他坐在一位植物学家身旁,专注地听着植物学家跟他谈论各种有关植物的趣事,除了提出一个问题之外,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分手时那位植物学家却对别人说,卡耐基先生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者。

沟通要用委婉的语言

在与人交往中,有的人虽然态度谦恭,却由于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经意间冒犯了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言语冒犯带来的恶劣后果要大于“盛气凌人”。言语冒犯有轻有重。轻者,惹人不高兴;重者,则可能伤及别人的面子、自尊,让人产生报复心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言语冒犯引发的不愉快是经常发生的。有的人说话随意,不考虑对方的反应,不考虑说出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因而常常会给自己惹麻烦,以至于影响了人际关系。

而言语谨慎的人哪怕面对的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也会化险为夷,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并且树立良好形象,轻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说,和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语言委婉,忌直来直去,更不可恶语冒犯,致人不快和痛苦。国外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委婉的语言常常可以平息矛盾与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供职于某科技公司的盖先生就遇到过这么一件事。

盖先生去沈阳出差,下飞机后提着大包小包走出了机场。由于他只顾寻找接他的朋友,东张西望,一不小心撞在了一个行人的身上。那个人长得膀大腰圆,被撞后睁大两眼瞪着盖先生生气地吼道:“你干吗,没长眼睛吗?”听着对方的话,盖先生心里很不高兴,刚想回敬两句,转念又想,他不文明咱不能不礼貌,吵几句又能怎样?搞不好麻烦会更大。想到这儿,盖先生连连道歉,说道:“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多包涵。”

盖先生几句话,说得那个人也没脾气了。他只是余怒未消地看了盖先生一眼,径直走了。

试想一下,如果盖先生以不敬还不敬,以不礼貌对不礼貌,结局恐怕就是另外一种了。所以法国作家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

另外,心直口快常会无意中给别人带来伤害。因此,心直口快固然可嘉,但这不能成为在给别人造成伤害后推卸责任的理由。我们本可以把语言说得更委婉一些,让人听着更舒服,更易于接受。

梁先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一次他在保龄球馆和办公室的同事打球。对方是初学者,球艺自然不行。出于好心,他便当教练教起对方来。打球过程中他一会儿说人家“真臭”,一会儿说“你这人看起来挺精明的,怎么学打球这么笨。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同事气得不客气地说:“你说话可不可以委婉点?”“什么委婉,你笨就笨嘛,还不让人说了。真是的。”

就这样,同事气得转身走了。梁先生本是好心教别人打球却使两个人弄得十分不愉快。由此可见,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考虑对方对你说的话会有什么反应,忌直来直去。

委婉的言语是蜜,即使你回绝了对方,客客气气的言语让人听了心里也舒服;直来直去的言语则是一把刀,能够刺得人心里流血。前者会使人对你心生好感,后者则会让人对你痛恨不已,甚至心生报复。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常只顾自己的“不吐不快”,而很少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以及心理感受。当然他的话有可能鞭辟入里,直指问题的核心,逼得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别人启动了自卫系统后仍招架不住,恐怕就会对他怀恨在心了。于是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障碍。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他去揭发某事的非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别人的牺牲品,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一号”报复对象。

所以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自己:

对人方面。尽可能地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虽然你是善意的,但心胸狭隘的人却会认为你这是在和他过意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堡垒,一个很脆弱的“自我”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能够把他的堡垒攻破,把那个脆弱的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会不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委婉地讲,点到为止,不要大张旗鼓。

对事方面。尽可能地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做出来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耳法”。除非你权高位尊,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就应在与人沟通时,切忌直来直去,要注意语气委婉。因为同样的内容,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往往比直言更易于让人接受。“舌头、金钱、电脑”在欧美国家并列为三大法宝。

得体的自我介绍是与陌生人沟通的开始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的人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最基本的要求是大方得体,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自我介绍的内容。

最常见的自我介绍的方式是报上姓名、家住在什么地方等,但这样的自我介绍听起来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营养,自然很难给初次见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在进入实质性的交谈时你还得重新自报家门。因此,要想让他人在初次见面时就记住你,你的自我介绍就必须独具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

进行自我介绍,首先要大方得体,一般来说,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亲切自然,目光正视对方,语言简洁清晰,语速不急不缓。

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根据交际的目的、所处的场合以及交际对象而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假如你并没有与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时只需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时,你可以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某某”或“我是某某”。有时,也可对自己的姓名的写法稍微做一些解释,如“我叫陈东,东西的东”。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张华,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假如你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能记住自己,并且能进一步的沟通和交往,做自我介绍时,除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单位外,还可以提及与双方共同的熟人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假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

要想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绍就要“出彩”,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巧解自己的姓名

自我介绍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他人对你的印象就越深。这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与性格修养,同时,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能力。

一个人的姓名,通常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或折射出凝重的历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由此,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加深印象。

在全国“荣事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中,一个名叫潘望的主持人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叫潘望,早在孩提时代,我那只有小学文化的军人爸爸和教小学的妈妈就轮番地叮嘱我:‘望儿,你可是咱们家的希望啊!’为了不辱使命,肩负着双亲的重托,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直到今天,走到这个国家级的最高赛场,但愿教师们能给我这只盼望飞翔的鸟儿插上奋飞的翅膀。”

在潘望的自我介绍中,父母的心愿并列呈现,谁不为之心动呢?

(2)自嘲容貌

陈南是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单看咱这形象,眼不大还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耳朵虽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倾听观众的心声;嘴巴也不气派,正说明我不夸夸其谈,唢呐和号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样能怒吼与呐喊;个子虽然矮小了点,可潘长江先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

陈南没有使用“老掉牙”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而是借自嘲容貌的方式,把一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自己推到了听众的面前,自然也就让人对他一见难忘。

(3)自我揭短

大学毕业之后,小刘进了距本县数百里外的某县公安局刑警队工作。很快,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在该县一所中学教学的女朋友。在第一次约会时,小刘没有像别的青年那样在对方面前竭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小刘向对方这样介绍自己:“我这个人找对象存在三大不利因素:一是我家不在这里,办事不如本地人方便;二是我中等身材,相貌平平,有点对不起观众;三是我在刑警队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与我谈对象恐怕要做出一些牺牲。”小刘的一番话使姑娘看到了他的真诚与豁达,顿生好感,她不由得微笑说:“你这个人靠得住,这比什么都强。”小刘的第一次约会获得了成功,由此,双方建立了恋爱关系。

在和姑娘初次见面时,小刘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一味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反而给姑娘留下了真诚、可靠的印象,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4)借助地域

通过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或名优特产的某些特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假如地域、家乡特产突出,就应从中推衍、阐发出与自己个性相关的内容;假如特产不明显,不特殊,那就挖掘地方特色,将地方特色与自己的个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曾有一个来自云南的演讲员这样介绍自己:“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来自云南。或许老师们会感到惊诧,‘云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个佳丽辈出的地方’,但是老师们千万别忘了,云南也是大理石的故乡,相信老师们能从我身上看见大理石的朴实、厚重与刚强。”

这个演讲员以云南盛产大理石这一特产为生发的对象,由大理石的性质、特性引申到自己身上的“朴实、厚重与刚强”,显得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突出了自己的性格、本色和特征。

(5)借与名流相比加深印象

小李是一名记者,在一次“记协”聚会上,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见面,小李这样自我介绍道:“我喜欢写诗,可写不过舒婷;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毛阿敏;我喜欢主持节目,她俩可能比不过我……”这么一说,就会使别人感到他颇为幽默。

小李巧妙地把自己与名人相比,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显示了语言幽默的特点,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自我介绍也是一门学问,得体是基本要求,“出彩”是关键。自我介绍要独辟蹊径,从出人意料的独特角度,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己介绍给他人。出色的自我介绍让你在初次“亮相”时就撞出个“碰头彩”,使你在与人们交往中更有吸引力,增强他人想要与你交往的愿望。

说好你的结束语

说好了第一句话,就等于开了一个好头;说好最后的结束语,就等于给双方的谈话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束语也就是告别的话,一般来说,在结束和他人的交谈时,人们经常会说“再见”、“再会”等,但这样的结束语过于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很难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你有必要好好斟酌一下你的结束语。

当初次交谈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几种结束语:

(1)道谢式结束语

在交谈艺术中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它的基本特征是用讲“客气话”作为交谈的结束语。道谢适用的场景和对象是最为广泛的,无论是上下级、同事、亲朋还是熟人、邻舍以及初交者之间都是适宜的。

假如有一次同志式的思想启迪性交谈即将结束,从谈者可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对我学习上的帮助与生活上的关怀,我感激不已”等语句结束。

“唐先生,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按您的指教去做。谢谢您了,再见!”

(2)关照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方式,是交谈双方说完了自己的思想、意见或流露了某些内心的意向之后,觉得谈话中有些话和问题带有对象性、范围性、保密性和重点性,当交谈即将结束时,就关照对方不要将其中的某些话张扬出去。

比如:“刚才我讲的一些话,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不必让他人知道,请你不要传出去,以免引起麻烦……”

“小陈,我要讲的都讲了,全是心里话。有关小王的事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不然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这种关照式的结束语,有一种提起注意、防患于未然和强调重点的作用,能使交谈的对方增进了解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3)征询式结束语

交谈完毕,主谈者根据自己的交谈目的与交谈后的吻合情况向对方征求意见、说明、要求或建设性的忠告、劝诫等,这就是征询式的结束语。

比如:“王先生,随着我们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你一定察觉到我有不少缺点,你觉得我最糟糕的‘毛病’是什么?希望你下次能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李小姐,我不懂得‘恋爱艺术’,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愿意爱你一辈子,不知你的想法怎样?”

当你与下属交谈工作结束时,你应该说:“你还有其他的什么要求和意见吗?”

“你生活上还有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有可能,我将全力帮你解决……”下属也应同样征询对方:“除了工作之外,你对我还有其他意见和看法吗?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日后尽管提,我是不会计较他人向我提意见的……”

在交谈的艺术中,征询式的结束语往往会给人以谦逊大度、仔细周到和稳重老成的印象。运用征询式的收尾,对方听了便会产生一种心悦诚服、备感亲切、心心相印的感觉,从而取得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事业进展的良好效果。

(4)邀请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社交手段向对方发出礼节性邀请或正式邀请。前者体现了“客套式”所需的礼仪,后者则表现了友谊的生命力。

①“客套式”的邀请:“如果您下次途经北京,请到我们家来做客。再见!”

②正式邀请:“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星期三晚上6点钟请你到我家吃顿便饭,那时我们再长谈吧。再见!”

以上这两种邀请式结束语,在社交场合与他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邀请也是一种礼节;正式邀请更是一种友好和友谊的表示。运用这种结束语,肯定会赢得他人最大的赞同。

(5)祝愿式结束语

这种结束语方式的特点是,不仅具有较强的礼节性和情趣性,并且还具有极大的鼓动力。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口语修辞,它的效果一定会十分显著。

如:“再见吧,路上保重。祝你一帆风顺!”“一个伟大的男子就应该具有不凡的气概。只有经得起磨难,才能砥砺出刚强的锋芒……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男子吧!再见!”“时间不等人,生活就是拼搏,抓紧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我祝愿你是这样一个人,再见!”

(6)归纳式结束语

通常在陌生人之间非形式性交谈中使用,或同志间、亲朋间工作性交谈中使用。

比如:主谈者:“小王,我今天谈的主要问题,一是咱们团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出正确的估计和怎样引导、转化;二是关于共青团发展工作的经验,我们得好好总结一下。这是局团委要求我们马上做的,这两件事,我事先向你打个招呼,我们都好好考虑一下……”“小刘,听了你的情况介绍后,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第一点,我们是做他人思想工作的,如能统一人心,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亲朋之间则可以这样进行:“表兄,我刚才谈的3件事,你一定得一件件去落实,我等待着你成功的喜讯……再见。”

归纳式结束语,由于条理清晰,中心突出,重点再现,这样对方交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思想和意见就能清楚交流,收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明朗爽快的效果。

事实上,结束语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交谈对象,来选择最恰当得体的告别方式,这样才能使人回味无穷,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善于在谈话时制造共同话题

当一个人试图与对方交谈时,他最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谈话的主题。通俗地讲,就是你要与对方谈什么,从什么开始交谈。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人们对交谈有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这样的结果使他们把彼此的交谈搞得索然无味。他们在搜肠刮肚地寻找重大事件的同时,却忽略了谈话本身所应具有的意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经历,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一般人最感兴趣的了。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是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说过的。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比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处一讲再讲。此外,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杀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总之,当你选择谈话的主题时,你要了解对方是否对此感兴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将这次谈话进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谈话者。

学会没话找话

不善言谈在交际场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要想成为求人办事的高手,首先必须掌握善于没话找话的诀窍。

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因为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

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

(1)众人都关心的话题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借用新闻或身边的材料

巧妙地以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能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提问的方式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孩子多大了?”等。

(4)找到共同爱好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精彩的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5)搭上关系,由浅入深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我国有许多“一见如故”的美谈。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就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下面是变“生”为“故”的几个方法:

①适时切入。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②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③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虚怀若谷,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