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父荫庇护,却不承父荫,逾越父荫辟新界,独闯印尼掘得第一桶金;得初创基业,却不拘基业,放弃旧业溯上游,滚动发展摘取钢铁大王冠;奠基础财源,亦不怠财源,多业并举齐发展,投资华夏再绘事业新版图。
如果在中国突然提起钟廷森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当今各大城市的百盛广场,却几乎人人皆知。钟廷森,就是百盛的缔造者,而百盛,就是中国人开始熟悉钟廷森的关键。
第一桶金
1943年,钟廷森生于新加坡的一位华商家庭,幼年就读于新加坡华文小学,后转入吉隆坡英文中学求学。钟廷森的父亲钟水发1940年在新加坡开设的德昌制造厂,以“金狮”牌金属家具的制造和出口为业。到1956年,业务扩展到马来西亚,除了生产原有的金属家具外,又先后开发了橡胶制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业务。钟廷森从小就在这样的商业家庭氛围中受到长期的熏陶和影响,从而对商业经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便开始白天读书,放学后到父亲的公司学做生意。在年仅15岁时,钟廷森就开始到马来西亚的公司中帮忙,从此便留在马来西亚,开始了他一生的商务生涯。
1971年,29岁的钟廷森已经初具了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在他去印尼考察时,发现当地人口众多,但制造业却相当落后,有很多行业仍处于空白却无人投资开发。钟廷森敏锐地察觉到在印尼蕴涵着极大的商机,于是果断决定在印尼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当时,尽管家中众人都极力反对他独自到印尼投资,但钟廷森却坚信自己经过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的决策前景无限,因此坚持自己的决定,终于说服了哥哥与他合作,共同出资60万林吉特到印尼发展。
如果说钟廷森在创业决策中表现出超越父辈的胆略,那么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则体现了他稳健持重的投资理念。来到印尼后,钟廷森在众多的项目中,选择了自己在十多年的历练中驾轻就熟的金属家具产业,开设了一家生产铁质家具和办公用具的工厂。在创业之初,钟廷森虽然先后遭遇印尼金融政策变化等重重困难,但都没有使他退缩半步,反而促使他以加倍地努力去克服困难,从融资到开办工厂直至拓展产品分销网,无一不身体力行,从而使经营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并且在第二年就开始盈利,到第三年时,钟廷森的工厂就赚了整整100万林吉特,成功地掘得了第一桶金。
明锐的市场洞察力
1976年,钟廷森又以犀利的发展眼光,决定把在印尼的投资和赢利撤回马来西亚,准备向上游基础材料产业进军,投资创办钢铁厂。但由于资本毕竟有限,因此他不得不为建设钢铁厂精打细算,以有限的资金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钟廷森为了采购既经济又先进的制钢设备,几乎跑遍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的钢铁设备制造厂家,对制钢设备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多方考察后,钟廷森发现日本、美国、德国的制钢设备虽然先进,但价格却极其昂贵。后来他接触到意大利一家钢铁设备厂,恰巧也正在寻找打开远东市场的机会,于是钟廷森紧紧抓住这一双方共同的利益意向,多次和他们接触谈判,努力说服他们以比较低的价格将制钢设备卖给他。功夫不负有心人,远东巨大市场的诱惑和钟廷森的赤诚终于打动了这个钢铁设备厂的老总,将一套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制钢设备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钟廷森。
1978年,钟廷森以投资1200万林吉特创立的金狮合营制钢厂终于投产了,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钢材产销经营业务十分顺利,开业一年半后就获得1700万林吉特的利润。钢材的产量增长也极其迅速,第一年便达到了10万吨的产量,第三年攀升至15万吨的钢材产销量。紧接着他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滚动发展,投资建造了80吨级的电炉连铸生产线,将废钢直接铸成钢锭实现连续生产。1983年,钟廷森又投资建造了二条线材生产线,钢材产量猛增至85万吨。经过钟廷森多轮循序渐进的滚动发展,二十多年后的金狮钢铁厂已非昔日可比,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成为钢材年产量达780万吨的特大型钢材生产企业,钟廷森也因此摘取了马来西亚“钢铁大王”的贵冠而享誉海内外。
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钟廷森以其独到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开拓的企业家胆魄,抓住马来西亚经济复苏和钢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运用滚动发展的经营战略,成功地把初创时一个小小的金属家具厂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华裔跨国集团公司,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钟廷森的企业经营管理也堪称经典,他吸收了美国企业管理和日本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公司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每个员工都充满了归属感并拥有发挥特长的空间。
在选用人才方面,钟廷森摒弃了把行业知识和学历放在首位的通常做法,而是把人才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经理人选的选拔,首先是要求候选人必须具有对工作竭尽全力,任劳任怨、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带动所属员工充分释放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全部的聪明才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团队,其次才是他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因为,即使初期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有所不足,但这些经验都是可以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和逐步积累的,但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一般是很难完全改变的。
同时,钟廷森还摒弃了通常企业中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公司中各层次管理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各尽所能自由发挥,从而在公司上下形成一个集众人智慧,各尽所长的管理团队。通过整体强有力的运作,钟廷森也从繁琐的公司管理事务中脱身而出,以集中精力研究市场发展和公司战略,从而使金狮集团在在三十多年中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钟廷森的产业布局
在占“金狮集团”总营业额22%的钢铁行业里,“金狮集团”在巴生港口附近不仅拥有了年产145万吨盘元和钢筋的第一大钢铁厂,而且拥有了沙巴州年产70万吨海绵铁的还原铁厂;不仅与全国最大钢铁厂——柏哇惹钢铁合作成立了投资24亿马元的综合钢铁厂,而且创办了年产200万吨的连铸连轧钢板厂和100万吨的还原铁厂,下一步该集团还准备与台湾的“中国钢铁”合资建厂……
在占“金狮集团”总营业额15%的房地产行业,集团通过“金狮置地”及其关系企业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开发各类物业,而且承建了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三终点站和第二终点站的扩建工程;“金狮集团”拥有的工业园区、购物中心、办公大楼、旅游酒店、安居房屋等房地产业,总价值高达99亿马元……。
作为“金狮集团”跨世纪发展的重头戏,汽车和摩托车产销行业,不仅获得了日本铃木摩托车及车辆的特许组装权,装配销售铃木摩托车、铃木轿车、铃木微型车、铃木四轮驱动车,而且在组装的摩托车中零部件本地化率已达到80%;不仅获得了日本五十铃汽车制造公司的特许组装权,而且还在马来西亚东部设厂组装五十铃卡车、五十铃四轮驱动车、五十铃各种商用车……
在占“金狮集团”总营业额20%的商品零售行业,集团在全国开设了34家分店,而且创办了HOP-IN24小时便利商店;不仅在吉隆坡国际机场开设了免税商店,而且在全国各地开办了眼镜连锁店、鞋子连锁店、名牌服饰连锁店、行李箱连锁店、精品连锁店等100余家专卖店,使得年营业额达到10亿马元,成为马来西亚百货兼超级市场连锁企业的龙头老大。
在被赞誉为“金狮集团里会下金蛋的母鸡”的森林工业,不仅以5亿马元收购了拥有年产17万吨纸品的纸厂和28万公顷森林的沙巴森林工业有限公司,而且使沙巴森林工业有限公司由年亏损1.5亿马元转而为年盈利1亿马元。
另外,在“金狮集团”属下的化学品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其他众多行业,在马来西亚相关行业中也都有着显赫地位。
骑着“金狮”走天下
钟廷森在钢铁行业施行滾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利用钢铁厂快速积累的雄厚资金,不断地向其它行业拓展,并且同样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在1986年至1988年间,马来西亚陷入经济低迷期,百货业同样未能幸免,不少百货商场陷入财务危机,超级百货商场倒闭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致有些专家预测百货商场行业即将遭遇灭顶之灾。但钟廷森却以他独到的见解认为这恰恰证明经济萧条已到谷底,离经济回暖已经为时不远,如果在这个时期投资百货业风险固然很大,但经济一旦回升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回报。于是钟廷森以敢为人先行的胆略,在1986年成立了百盛商业集团,不断地收购那些倒闭的百货商场,使麾下的子公司迅速增加,一举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超级市场集团。
钟廷森多业并举的行业扩张,在马来西亚商界可说是鲜有人及。从1981年至1995年间,钟廷森以钢铁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和资本财源,先后涉足商业、房地产业、种植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轮胎业、集装箱业、海绵铁业、纸浆业等等产业,完成了在马来西亚构勒的事业版图。
钟廷森在初步完成了马来西亚的商业布局后,他的扩张步伐依然没有就此停滞。当他看到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中国,经济发展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高速增长,是投资家千载难逢的绝好发展机遇时,又果断地把发展方向瞄准了中国庞大的市场。从1992年2月至1993年8月间,钟廷森几乎每个月都要前往中国进行考察,在其雄厚的资金链支持下,将在马来西亚成功的发展模式迅速在中国进行复制,先后在26个省市投资设立了百盛百货商场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及摩托车零部件生产等产业,从而进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通道。
钟廷森并未因“金狮集团”的骄人业绩而骄傲自满,反而鼓起了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豪情壮志,思考着立足本国、走向世界的新发展战略,即走国际化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分散企业的业务风险,进而以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壮大企业。
如何才能实现企业战略的重大转移,钟延森自有看法。他说“企业要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大市场,必然会面对高负债额、流动资金不足、股票行情不好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不过这些难题只要用心都会解决。唯一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部分员工缺少危机感。我们集团内的经理人员不仅没有忧患意识,而且缺乏变革观念。当然,由于公司每年获利甚丰,他们都可以过得很舒适,故而不想变革也是人之常情。但我认为,自满就是危机!自足就是绝路!”为此,他想方设法增强每位职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力推行“充分授权”的管理新法。他不仅让每位职员都能体会到责、权、利统一的压力和动力,以此刺激、调动每位职员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对那些达不到目标的下属公司负责人采取谈话方式敲敲警钟。由于实行了“充分授权”的管理方法,使集团全体主管和职员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斗志空前高涨。
就这样,在“金狮集团”全体职员“人人皆成雄狮”的竭诚努力下,钟廷森有的放矢地打响了集团国际化的信号枪,义无反顾地向着世界级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大踏步挺进。经过他和全体职员的奋力开拓和大胆进取,“金狮集团”的投资目标,已扩展到了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美国、德国、文莱和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并向更广阔的区域推进。难怪钟廷森曾公开夸下海口——总会有那么一天,雄狮一吼天下抖,金狮潇洒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