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0654500000031

第31章 不要惊扰孩子的“白日梦”

妈妈走进9岁儿子强强的房间里,发现孩子趴在地上的一块大拼图上,手拿着一支笔,身下是一本草稿纸本,草稿纸本上不知道画了些什么。强强身子并没有动,一只手还托着腮,好像在想些什么。不过从他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强强正驰骋在无边的想象当中。妈妈问道:“你在做什么?”’强强回道:“没什么。”于是妈妈退了出来,不再打扰他。妈妈知道他正在摸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可能是想发明个小玩具,或者是续写一个神奇的故事……

以上的事例中最后强强其实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创举来,他的这种行为,就像在做“白日梦”。

孩子的头脑有着与成人不一样的思路,做“白日梦”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一位对孩子的行为留意观察的家长说:“‘白日梦’让我10岁的孩子很有思想,他常常可以在不经意的事件中碰出别样的火花,然后进行加工创造,做出不一般的成绩来。”在“白日梦”的想象中,孩子能培养出他们完整的考虑问题的能力,他们也会很周全地设想一件事情的各种结果,并能作出自己的适当的判断,进行创造和改进。做“白日梦”还能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学习创造中得到属于他们内心真正的欣喜与快乐。

当然,家长们也要理性地分析孩子的“白日梦”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性质,不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有某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期许与梦想,而后借助于自我建立的想象空间,并沉湎其中,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某种满足。适度的幻想能鼓起人奋勇向前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但若是完全不切实际,一味地在不可能的空间里去碰撞,却只会让自己撞得鲜血淋漓。与现实因素有联系的无垠的梦想必须依靠现实的依托,而不能架空存在。一味沉溺于不可能的想象空间中、完全与现实脱节,那是不可取的。

所以,对孩子的“白日梦”应当加以判断并作出相对理性的帮助与引导。

1.了解孩子“白日梦”的内容。

如果孩子过度沉溺于“白日梦”,导致精神恍惚不集中,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家长应当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白日梦”内容,找出困扰孩子的症结以及应对的方法,并给予行之有效的处理。

2.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如果孩子做“白日梦”是因为生活单调无趣,或者是因为某些事而造成了对未来的恐慌心理、对将来生活的不确定,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并为孩子安排一些他喜欢的课外活动,扩展孩子的生活圈子、帮助孩子走出不切实际的、虚幻而短暂的想象空间。

3.肢体上的抚摸安慰。

当孩子在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时,家长可以用轻摸孩子的头、肩膀、手臂等暗示的行为,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家长应该让老师也如此配合帮助孩子走出“白日梦”,并在上课时适时地称赞他上课注意听讲的行为,以增强他听讲的意念。

在“白日梦”这个问题上,父母面临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要善于分辨出何种梦是适度的,何种梦是过度的沉溺。如果孩子的“白日梦”天马行空、丰富多变且富有创意,家长切不可强制性地阻断孩子的这种“白日梦”,不妨鼓励他把幻想转化一下,以文字、绘画等形态呈现出来,或许文艺界的明日之星,已在你们家里悄悄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