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0654500000014

第14章 教孩子订学习目标

不论做什么事,之前都应该有准备,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处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盲目地过一天算一天,做事做一半又放弃,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还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有一次,校长为同学们讲一堂“立命”课,讲到精彩处,他停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拉长便开始一个个地点名询问。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也有人答:“为了明礼而读书。”还有的说:“为了以后能当个大官。”听了这些回答,老校长什么也没说,只是连连摇头。

校长把目光转向了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清晰而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尔基说过:“人生每一寸时刻都应该有它高尚的目的。”就算是生活中有诸多的不如意,有着一道道艰难的坎儿,一个人也应该找到心的方向,有目标,才不会长久地迷失。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同学与老师都感到瞬间的错愕,老校长更是为之一振,随即人人的目光都转为敬佩,射向了身子羸弱、看来是那般不起眼的周恩来。老校长连连点头称赞:“好啊!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在那样的年代里,周恩来从小就展现出了他高人一等的目光卓识与远大志向。

13岁的周恩来没有空言,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努力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以他毕生的精力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理,更成为一位受到人们爱戴尊敬的时代伟人。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孩子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那么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适当地跟孩子谈谈理想,让孩子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将来的愿望,这样才能激励他去追求,才能促使他奋进。

2008年残疾人火炬手金晶以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圣火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1981年出生的残疾女孩,却是中国轮椅击剑队的队员,得到过一系列的荣誉:2002年釜山远南残运会的银牌和世界轮椅运动会的第三名;2003年7月,南京全国运动会重剑比赛个人第三名,花剑重剑团体第二名;2005年12月,香港世界杯,花剑重剑个人第五名……她的成绩举不胜举。

金晶在8岁时因为脚踝处生了恶性肿瘤,做了截肢手术,从此成了一个残疾女孩,承受着正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但金晶并没有颓废,生活中的她乐观开朗,学习努力。《佐罗》是她当时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而佐罗就是她心中的偶像与追求的目标。

在金晶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以及父母的配合之下,2001年,命运之神向金晶招手,金晶成为了一位轮椅击剑队员。

金晶训练很刻苦,每次回家都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而金晶都是咬牙坚持着。在7年的击剑生涯里,金晶从上海队进入国家队,获得了很多奖牌,她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金晶正是因为心中有了坚定不移的目标,再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努力,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当然,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个阶段的目标可能会不一样。例如,在孩子很小时,父母为他制订的目标可能只是在某个时段内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在小学时,可能又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学会加减乘除的运算,孩子成年后,便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些理想了。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在执行订立的这些目标之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办?这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的来说,有目标比没有目标要好得多,但目标并不是死的东西,给孩子订立的目标也不是军令,令出如山,非要限期完成。孩子在实际的学习中,可能有时候会提前完成学习目标,有时候可能会延后完成,甚至有些不够客观的计划或许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这就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总结经验,为制订下一个目标打下牢固的基础。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这是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句话。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其实多数人的资质都相差无几,是失败还是成功,是盲目还是拼搏,是无所事事还是废寝忘食,一切的选择都在于自己。有理想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

孩子的计划是否妥当,目标是否明确,这些都需要父母客观细致地给予综合分析,并让孩子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制订合适的计划,这样才有现实意义,才能让孩子在踏实的进步中逐渐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