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家教原则
10654200000007

第7章 避开考试独木桥,发挥孩子的优势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中国的家长都是在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孩子设计将来上哪一所好大学,是北大还是清华:而美国的家长重点考虑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将来适合做什么事情。

中国有几千年的考试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的今天,也还是只要上了大学就是国家的人,能够端上“铁饭碗”,可以在各种表格上能够很自豪地填上“干部”。大学生的光环开始减退,虽然北大、清华这样的中国著名的大学毕业生也出现了“卖肉”、“穿糖葫芦”的现象,然而用人单位对名牌大学,对博士硕士还是情有独钟。

因此,中国的家长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北大清华无可厚非。可是作为一个明智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一个高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平常的心态,树立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使因为某种原因未能考上北大清华,你的孩子也是能够成功的。所以,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要不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不怕“自古华山一条路”,但是,也不要忘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国家长的做法值得中国家长好好学习。

朋友的孩子从美国回来,还带着一些朋友,我们和他们谈起美囝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的异同,朋友的孩子说:

美国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他们的目标是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我有个美国的姐姐,在学校的功课很一般,可对艺术类的活动不仅爱好,而且很突出。

一次,这位姐姐考试很差,她并没有像中国孩子那样不敢和父母说,而是很自然地告诉了妈妈。

她妈妈也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很在意,不仅心平气和她交谈,而且还给她开脱,说没关系。我当时就想,如果是我妈妈,她虽然在美国这么久的时间了,但是肯定不会这样说,最多是不责备。

在中国,很多母亲聚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说自己的孩子哪里不好,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可是在美国,父母一般都不会指责孩子,他们说的都是孩子的优点,这是他们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意愿的表现。所以,在美国家长的教育行为中,激励性的内容多,建议性的东西多,而要求性、命令性的东西少。美国的家长强调的是孩子的自由发展,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因而不会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一个在挪威留学的女学生说:

中国家长一方面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可能一是“爱之切而责之苛”;同时对孩子又特别地迁就,可能是“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挪威的家长不会这样,对孩子的行为,该怎样就怎样,不夸大,也不缩小,从实际出发,一律平等对待。中国的家长,很多时候都喜欢给孩子帮忙,当然常常是孩子不领情,往往因此闹矛盾。而挪威的家长则不是这样,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只要孩子没有提出希望家长帮忙,一般情况下,家长是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孩子的;如果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父母则能帮就帮,不能帮忙就给孩子说清楚,让孩子另想办法。

是的,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是十二个不放心,不管孩子做什么,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帮助,家长都热衷于插手;不少时候,家长本身也无能为力,可也要勉强为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溺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

另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同学说:

美国家长对孩子也很疼爱,但绝不溺爱,和我们中国家长爱得不一样。比如双休日或节假日,中国的家长大都让孩子上各种课、补习班,可美国的家长不是这样。

我发现,每当节假目的时候,美国妈妈常打电话给邻居或同学,问他们的孩子有没有时间,邀请孩子到自己家来玩,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在一起玩耍,增进友谊。

其实美国家长的工作压力也很大,但不管怎么忙,他们都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力求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孩子爱看电视是中国家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在美国,家长们却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房东的孩子每天都看电视,然而看什么节目都是事先和父母商量好的,按规定看。而且这位母亲还是一个有心人,那些对孩子有益或有意义的节目,她会录下来,让孩子经常看。这样,一个头疼的问题就解决了。朋友的孩子接着说:

我在美国发现,家长特别注重寻找和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孩子学习进步了、晚会打扮得漂亮、熟练操作电脑、说了一句得体的话等等,都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一番夸奖,甚至“物质鼓励”。因为父母看得起孩子,孩子就会在尊重父母的同时,进而重视自己、尊重自己,心里愉快,自然更喜欢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

我们还专门谈到孩子的成人意识,这些孩子认为,在外国这些年,西方文化对自己影响不小。在美国,孩子满18岁就要举行成人仪式。这种仪式很庄重,市长会给每个人签字,这意味着孩子应该开始为世界、为社会做些事了。也就是说,这是孩子的责任,不能再依赖父母了!

朋友的爱人还和我们说:

过去,我们只把她当个孩子看,生活上让孩子很满意,可是感情上的交流很少,很难沟通。孩子出去学习回来之后,对我们讲,美国家长很注意孩子情绪上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好,家长就要耐心地询问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思想问题。在与孩子的谈话中,我感到不能再把她当成小孩子了,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注意孩子的情感生活。有一次,孩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看问题不像以前那样狭隘了。”我就马上肯定她,鼓励她,孩子很高兴。从此以后,孩子经常和我说心里话,我终于找到了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切入点。

曾国藩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驴。中国家长对孩子实在是过于“爱”了,一直把孩子看成孩子,不会与孩子平等相处,最后弄得家长累,孩子也累。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少给自己一点权威,让孩子多体验一下家庭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孩子多一分独立意识。他们就会理解家长,进而理解自己,也就能健康地成长。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而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只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考大学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如果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即使孩子考上了大学也是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