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家教原则
10654200000037

第37章 把握诚信关系,改革教育方法

家庭的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用以下方法对孩子实施诚信教育:

(1)既要检验行为的结果,也要关注行为的过程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家长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孩子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给予孩子的有效刺激,常常决定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孩子时时刻刻都受到所接触的环境中成人的影响,而成人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

这里要指出的是,中西方对此的重视方式是不一样的,西方文化既重视孩子行为的结果,也重视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大关注行为过程中所采用手段的道德价值。

就是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家长对诚信的认识和评价。比如,中国家长评价孩子,成功与否大都是看重最终学业的成绩,而不是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孩子参加重大考试通过作弊等不正当方式取得好的成绩,有些家长或老师采取默认态度,甚至赞许的态度。

中国家长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评价方式,导致了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中国的家长应该特别注意在整个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行为的结果,更要注重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和根除儿童时期的非诚信行为。

家长和老师必须改变只重行为结果无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在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采用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比如学校开运动会,老师必须强调“公平竞争”原则,不能为班级的比赛分数而默许甚至公开允许学生“替跑”或“超项”现象。

(2)孩子在成长,方法要转变

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要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我们发现,不少家长的教育方法很陈旧,从孩子刚会说话就教育孩子:说假话要长“驴耳朵”,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还用说谎就长“驴耳朵”的话吓唬孩子,真是“几十年如一日”。

孩子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这个阶段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孩子诚信的发展是道德发展范畴,自然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六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学龄前儿童

按照一般的情况而言,这个阶段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家长、教师的奖励或惩罚。因此,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不要给他们讲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不要说些模棱两可、孩子听不懂的话。

第二个方面:小学中低年级

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孩子们常常以一种“对等”的眼光看待诚信行为和观念,也就是“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牙还牙”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认为,抄作业不是丢人的事,因为这并不会伤害别人。

鉴于这种情况,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老师要善于创造诚实氛围,并经常用事实说话,向孩子讲明白,“诚信”对个人、集体、社会都是必须的,这是做人的根本。只要做到这点,孩子的诚信就会得以正常发展。

第三方面: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研究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开始交朋友,出现努力做个“好孩子”的行为倾向。这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教育时期,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和显示出来的诚信观念,家长都要及时表扬,积极鼓励,让孩子们知道,为了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诚信具有很高的价值。在这一阶段,鼓励孩子的诚信行为,提升孩子的诚信观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大意。

这个阶段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小学四年级,一是初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第四方面: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事原则、行为习惯,逐渐出现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明显倾向。在这个阶段,家长、老师引导孩子既要重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更要重视自己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逐渐学会全面分析和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观念、行为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