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家教原则
10654200000016

第16章 弄清前因后果,重视激励过程

在批评和激励孩子时,许多家长过于轻率和随意,往往还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展开批评和激励了。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或者毫无边际的虚无激励,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好的作用。

就拿孩子学习这件事情来说吧,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少有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学习好的原因,比如细心,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等,以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会帮助孩子找出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老师讲的课听不懂,等等。

所以,导致激励和批评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有位心理学家说的好:“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而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取决于家长和老师,从某一意义上讲,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命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以积极的方式,激励孩子,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微不足道的成绩,我们都应该激励他们,孩子的成功之感,往往产生于家长或老师对微小事情的激励之中。

相信孩子,并不断激励孩子,帮助孩子燃起生活中希望与自信的火花,孩子一定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虽然激励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可是许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激励的手段。一些家长常常夸奖孩子聪明,夸奖孩子的好成绩,但研究发现,对孩子智力和学习成绩的夸奖是有害的。

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如果小孩子因为在校成绩好或天资聪颖而受到激励,这对他们可能有害无益。因为小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就激励他们,结果会使他们认为,与学习新东西相比,追求高分更重要。”

这篇报告的主要作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韦克说:

如果总是激励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就会使他们养成患得患失的毛病,比如害怕失败、不敢做任何大胆的尝试等。

因此,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应当教导他们如何集中精力,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如何努力学习,锲而不舍,这样他们就会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自尊心,并不断取得进步。

报告还指出,如果孩子在取得好分数后就激励他们聪明,这会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经受不起失败的挫折。因为孩子很可能因得了低分就抱怨自己太笨,而这又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孩子因学习用功而受激励,当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就会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篇研究报告说,这些研究结果对解释这样一种现象可能会有所帮助,那就是:为什么一些很聪明的孩子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升到高年级之后,学习就落后了。报告说,父母或老师在激励这些孩子聪明伶俐的同时,可能也抑制了他们以后的学习动力,他们会认为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司以取得好的成绩。

激励原则认为,与其夸奖孩子聪明,不如夸奖他们努力的过程。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时,不要只是赞美他的成绩,而应该进一步夸奖他的用功过程,以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心。

例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小房子,父母与其赞美这座房子如何漂亮,不如说:“搭的这么漂亮,一定是动了不少脑筋吧?”孩子听了之后,一定会觉得更心满意足,认为自己的苦心得到了回报。然后,他可能会充满自信而骄傲地说:“我还会搭火箭呢!”

从这充满挑战意味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还具备了更强的潜能。

这完全是激励过程所得到的反应,如果只是被赞美结果的优异,孩子的能力可能就停留在这种水平了,如果进一步夸奖成功过程中的努力,孩子就会有一种没白费心机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激励下,孩子不仅会信心百倍,还会激起更强烈的挑战心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非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