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08

第8章 右脑资源早开发

有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将一块豆腐切三刀变成三块。

“一刀两断”是人们普遍熟知的常识,一块豆腐切了三刀至少要出现四块,怎样才能切成三块呢?这显然不是有明显线索可供推演的数学问题,惯用左脑思考是很难解决的,必须借助于右脑进行分析解决:先在豆腐中间割成一个圆,然后用刀在圆上到四周任何一边再各切一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说问题的解决是借助了右脑呢?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有分工。左脑主要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是运用语言从事思维的,它进行的是系统的逻辑思维;而右脑则是注重几何形状的感觉,负责感情、想象力和空间距离,具有直接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相比较而言,右脑是运用“心像”感觉来从事思维,对复杂的视觉形态的体认与处理更为优异。

具体说来,右脑善于进行扩散性思考,也就是水平思考。这种思考既没有固定的方法、路线,也没有任何范围和条件的限制。它的思维指向是试图解决要害问题。

右脑善于进行“心像”思考。这是一种在脑海中描绘图像的思考方法,即所谓的“图像化思考”。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不会书写时,认识了不少字。一次她指出爸爸写的“鸟”字错了。父亲大惑不解,经仔细分辨才发现是将“鸟”字的第一笔“撇”写长了。这说明小女孩的右脑特别发达,是整体将“鸟”字印刻在大脑中了。另外还有人在阅读时可以“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主要靠把文章当成一个画面,用右脑的“心像”来阅读,就好像观赏风景图片一样,纤毫细节尽收眼底。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上表演记忆百家姓的王仙妮,采用的就是“心像”思考和“整体印刻”的方法。

右脑善于进行战略性思考,也就是所谓的“概观能力”。一个精于用右脑思考下棋的人,他的棋艺才能登峰造极。因为不管哪类棋,必须是“走一步,看多步”,并且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剔除,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即右脑发达者。而且准备应考的博士、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不仅如此,世界上最佳网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队、击剑队、羽毛球队中的左撇子选手也相当多。我们生活中的左撇子不乏聪颖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左撇子往往都是其中最优秀的人才。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和家长热衷于知识的灌输,填鸭式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式的机械训练,将本该双管齐下的左右脑开发演化成为单一的“左脑型教育”,使右脑这个具有储存500万年人类智慧功能的宝贵资源闲置起来,未得到应有的利用与开发。专家分析,这也正是我们的中学生屡屡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而我国的科学家却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改变过去的“左脑型教育”为“全脑型教育”,认真及早地对右脑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

鼓励说梦 人的梦境是无意识中右脑自动描绘出来的形象。鼓励孩子在早晨醒来时把梦完整细致地叙述出来,就等于再现了右脑创造的形象,有利于刺激右脑。鼓励说梦还是协调大脑两半球的有效手段,对大脑的活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倒读倒行 倒读就是将书倒拿着进行阅读,倒读时要通过右脑将文字以图像形式翻转过来;倒行就是在熟悉的环境中背对前进方向而行,这需要将自己熟悉路线再现在大脑中,等于勾画出一幅地形图,促进右脑积极活动。

经常看云 云是自然的,又是立体的。大多数人对云缺乏细致的观察,可谓“熟视无睹”。有的人只注意了云的色彩、轮廓、形状,而缺乏对它的立体形象的观察。如果经常让孩子细致地盯着云朵,他们就会看出云的立体层次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利用自然现象锻炼右脑的方法。

听说童话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听父母讲童话故事,孩子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出人物形象、场面与情景。鼓励孩子复述童话或讲给其他孩子听,都会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下棋 无论玩哪种棋都是需要借助右脑进行战略思考的。好的棋手战罢后能“复盘”靠的也是右脑。因而教会孩子玩各种棋,并努力记住棋盘上的厮杀过程,对于大脑的“战略性思维”将产生很好的刺激。

使用左手 根据大脑左右半球对左右手交叉控制的原理,可多训练使用左手来刺激右脑的发育,鼓励多出现一些在某项活动中的“左撇子”。

看画绘画 当孩子目不转睛地欣赏或十分投入地创作绘画作品时,他的右脑正在积极工作。鼓励孩子特别专注地观察绘画作品或随心所欲地绘画,可以刺激孩子右脑“心像”能力的发展。许多富有开拓性、创造性人才都是不同程度的绘画爱好者,也说明了这一道理。

意念交流 日本脑科学研究专家七田真认为,通过意念交流可以对右脑进行开发和锻炼。“在孩子睡觉时用意念和他交流,这并非魔法,而是右脑工作的结果。”七田真指出,平时人们用左脑太多,使用右脑会有障碍,所以在睡眠中激发右脑最好。在醒着的时候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冥想,就能够让左脑停止工作,在右脑的想象中学习。

七田真介绍,曾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不喜欢学小提琴,他的妈妈特别希望这个孩子有音乐才华。七田真的做法是,让小男孩先把眼睛闭起来,深呼吸,想象老师在教你。然后问小孩:看到老师的动作了吗?跟着老师,并且要像老师弹得一样好。使用这种方法几次后,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拉小提琴,最终成为了独奏演员。

引导孩子摆脱语言性思考的窠臼,充分尊重直观及非语言性的思考,配合有效科学的方法,激活右脑的潜能,就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