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07

第7章 手巧方能使心灵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这说明人的手与大脑之间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各个部位在大脑皮层上均有一个相对的区域。这种区域的大小与身体部位大小无关,而是取决于该部位功能的复杂精细程度。一个手指在大脑皮层所占的面积要比大腿几乎多10倍。由此可见,手指活动越频繁,动作越精细,就越能对大脑产生刺激。反过来大脑在接受刺激并引起兴奋后,能更有效地调节手指的活动,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因此,心理学上将手的动作水平作为衡量婴幼儿智力水平的指标之一。

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发现,越早开始用手指东西的孩子,学会说话越早。孩子开始用手指东西时,才开始懂得单独物体的名称,如球、猫、狗等。可见,使用手指是通向语言的重要一步。了解手与大脑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作为家长就应自觉地对孩子双手进行训练,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快速发展。具体方法有:

徒手运动 我国民间早有的教婴幼儿“好挠”、“逗逗飞”等都是极好的形式。这不仅训练了手指的灵活性,又增强了手指的平衡觉。日本也有类似的游戏内容,先叫孩子将十指伸开,分别给它们取上好听的名字,如“大胖子”、“二胖子”等。然后说“谁谁睡了”并依次将手指逐个合拢;之后再说“谁谁醒了”,再将手指逐个伸开。这样反复进行有利于提高手指的单独活动的准确性。

玩纸活动 包括撕纸、折纸、剪纸等,这些对于儿童来说都是极有趣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和一致性,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非常有利于智力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国外的幼儿园里有专门让孩子玩纸的活动内容。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孩子活动水平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这样他们的心智就会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使用筷子 对于我国儿童来说,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有的学者经过反复研究证明,二至三岁的幼儿,是学习使用筷子的最佳时机,它不仅可以刺激脑部机能的发展,还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行动沉稳。

操作电脑 用电脑打字和玩游戏,是令孩子激动和喜爱的活动,它可以使儿童手指灵活,思维精确,反应敏捷,注意集中,记忆牢固,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大脑功能。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还能相应地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要严格控制时间,一般每次以40分钟为宜,更要严防“网络成瘾综合症”,否则是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健康成长的。

自制玩具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从“不给女儿完整无缺的玩具”,她说:“小孩子的玩具不应是完整无缺的,因为太完美的东西有损于孩子发挥能力,有碍于他们主动地发挥想象力。”国内也有专家认为,玩具越高档越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大脑的发展。因为这种玩具“自动化”太强,孩子失去了“参与性”。应该倡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双手在不停地活动,大脑在飞速运转,思维不断迸射出火花,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其他手段难以与之匹敌的。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更懂得珍惜自己劳动的成果。

家务劳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介绍了老卡尔·威特只给孩子买过一套炊事玩具,“让他用炊事玩具学做各种菜。”不但锻炼了孩子的手指,开发了智力,还“使儿子从中享受到生活和增长知识的乐趣。”

让孩子自己洗手帕、毛巾、以及钉纽扣、洗衣服也都是极好的运动手指的项目。既可以在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中形成劳动观念,又能训练一定的技能。

当然,训练孩子动手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让孩子用手捏米粒、用筷子转移豆子等。只要家长不断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物品,创造足够的机会,变换多种花样,就会调动他们动手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智力水平的提高,因为“心灵”都是从“手巧”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