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10651400000025

第25章 疾病的转归

疾病的过程,即邪正交争的动态变化过程。疾病的结局取决于邪正斗争的结果。

一、转归的概念

疾病的转归,指疾病后期阶段的变化状态和最终结局。

疾病的转归是邪正交争发展趋势的表现。在疾病过程中,邪正的斗争而使双方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决定疾病的转归:

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痊愈的方向转归。这是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充盛,抗御病邪的能力较强,或因为邪气较弱,或因及时、正确的治疗,邪气难以进一步发展,进而促使病邪对机体的侵害作用消失或终止,气血津液等的耗伤和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的病理性损害逐渐得到康复,机体的阴阳两个方面在新的基础上又获得了相对平衡,疾病即告痊愈。

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的方向转归。这是由于机体的正气虚弱,或由于邪气的炽盛,或因失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日趋低下,不能制止邪气的侵害作用,邪气进一步发展,机体受到的病理性损害日趋严重,则病情趋向恶化和加剧。若正气衰竭,邪气独盛,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衰惫,阴阳离决,机体的生命活动亦告终止。

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亢盛,则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一种病理过程。邪正相持的态势具有不稳定性,必因正邪的盛衰变化而发生向愈或恶化的转归。若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邪气深伏伤正,正气无力驱尽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称为正虚邪恋。正虚邪恋,可视为邪正相持的一种特殊病机,多见于疾病后期。这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转归的形式

疾病的转归包括几种情况:

1.痊愈

痊愈指病理状态完全消失,生理机能恢复正常,阴阳气血重新处于平衡状态。痊愈是疾病转归中的最佳结局。疾病能否痊愈、痊愈的快慢,有赖于正气的充盛和及时、准确的治疗。

2.死亡

死亡即生命活动的终止,分为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和意外死亡。生理性死亡指无病而终,是自然衰老的结果。意外死亡指意外损伤,如跌打、外伤、中毒等,造成的死亡。各种疾病造成的死亡称为病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是邪胜正衰、疾病恶化而致的不良结局。

3.缠绵

缠绵指久病不愈的病理状态,邪正双方势均力敌,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病理过程变为慢性迁延性,是疾病的自然延续。多见于疾病后期,常因急性疾病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正气亏虚,驱邪无力所致。常向两种方向转变:一是在正确的治疗、调养下,正气增强,邪气渐退,疾病趋于好转直至痊愈;二是治疗、调养不当,或正气无力驱除余邪,则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病势恶化乃至死亡。

4.后遗

后遗又称后遗症,指病理过程结束,或在恢复期后症状、体征消失,只遗留疾病造成的形态或机能异常。表现为形态异常,如肢体震颤、身体畸形、痴呆、偏瘫,或脏腑组织机能障碍,或神志障碍。

另外,伤残,即外伤所致的、难以恢复的机体组织结构损伤或残缺,如枪弹、金刃、跌仆、虫兽等造成的形体脏腑的变形、缺失。

5.复发

复发又称复病、再发,指即将痊愈或已痊愈的疾病再度发生。复发是疾病过程连续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1.养生的基本原则。

2.预防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3.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及其运用方法。

4.基本治则的内容。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其意义在于通过各种调摄保养方法,增强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避免或减少疾病发生,保持阴阳平衡、身心健康,延缓人体衰老过程。

防治,即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预防疾病发生,治疗疾病以阻断其发展并使之好转或痊愈。

养生、预防和治疗,都包含着与疾病作斗争、增进人类健康臻于长寿的不同理论和方法,是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生及防治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