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10649000000063

第63章 接受陈炯明邀请

送蔡元培赴法不久,陈独秀决定接受陈炯明邀请,去广州任教育委员长。

今年10月22日,陈炯明的粤军占领广州。11月14日,孙中山率领国民党中央由上海迁往广州。孙中山去广州前几天,根据陈独秀建议,维经斯基拜访了孙中山。孙中山房子很大,有许多书橱。他五十四岁,看上去四十五六岁,身材挺秀,举止谦和,身穿朴素的草绿色青年学生制服,上衣扣的紧紧的,矮矮的衣领。孙中山在客人面前抱怨说:“广州的地理位置使我们没有可能与远方的俄国的斗争建立联系。”

孙中山到广州不久,陈炯明致电陈独秀,请他来广州办教育。广州政府的阁员是:孙中山(内务部长)、唐继尧(交通部长)、徐谦(司法部长)、伍廷芳(外交部长)、陈独秀(教育部长)、陈炯明(陆军部长)、李烈均(参谋部长)。除了共产党陈独秀和无党派李烈均,其他都是国民党员。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声望大增,是他入阁南方政府的原因。

当时,北洋政府陆军部给上海镇守使何丰林密电,说:“据探报,俄过激党陈独秀等,在沪每星期出浅易小说煽惑工商各界劳动之人……扩张过激主义。”密电要其对陈独秀“缉拿惩办,以遏乱源”。

一个推,一个拉!陈独秀去南方势在必行。接到陈炯明来信后,陈独秀给李大钊去信征求意见。与此同时,他给陈炯明写信,提出他出任广东教育委员长的三个条件:“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以广东全省收入十分之一拨作教育经费,以及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的学说作统一趋势。”陈炯明一口答应了陈独秀的条件,只要来,什么都好说。李大钊复信,也同意陈独秀去广东,以扩大社会主义在南方的影响。

三年前,一个叫汪启疆的读者给陈独秀写信,说:“不知先生今后之宗旨如何,将在野以鞭策社会乎?将在朝以厉行改革乎?”这话叫陈独秀触了一头雾水。他写信说:“以仆狂率,欲在野略尽文人报国之义务,尚恐无效。不知足下以何因缘,而以在朝为问也。”陈独秀认为,自己的性格做不了官,只能“在野”,现在看来,这个读者有先见之明,那时就认为陈独秀会“在朝”做官。瞧!担任南方政府内阁的教育委员长,不是应了“将在朝以厉行改革”的话吗?

12月1日,陈独给李大钊、钱玄同、胡适等九人写信,谈自己去广州后《新青年》的下一步编辑问题。他计划《新青年》留在上海,编辑请陈望道为主编,请沈雁冰、李达、李汉俊参与编辑。高一涵、陶孟和、钱玄同等很久没有寄文章到上海来了,陈独秀很希望他们写文章。

这天,陈独秀在《新青年》八卷四号上发表了《随感录·主义与努力》。从前,陈独秀曾反对“主义”,胡适、李大钊也这么说。现在,自己改变了立场,陈独秀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他说:

但现在有一班妄人误会了我的意思,主张办实事,不要谈什么主义什么制度。主义制度好比行船底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

“一班妄人”,不是讲胡适,在陈独秀眼里,胡适还没有到妄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