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营养100问
10640600000111

第111章 心理特点

幼儿心理的发育特点

幼儿在认识物体时,几乎都是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选择,而不是注意物体的颜色,说明此期幼儿认识物体,首先注意的是物体形状而不是物体的颜色。开始出现想象力,但比较简单,只是实际生活的简单的重现,如在家用娃娃当宝宝,自己当妈妈,送娃娃上幼儿园等。但想象力能使幼儿作出超越当时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可以更为活跃丰富。

此阶段,幼儿的思维方式仍明显地带着行动性。思维与行动密切联系。能分出物品大小。能摹仿画横线、坚线。口数数能数6~10.与周围人们有广泛复杂的交往,促进了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出现高级情思的萌芽。如成人给予他简单事情做,完成后会感到“完成任务”的愉快。和小朋友相处,会引起友爱、同情等情感体验。认识简单行为准则,如“对”,或“不对”,或“不可以”。

认识能力的训练

学写数字和简单汉字

方法:先学写近似的数字,如1和7,再学写4,这三个数字都以直线为主,也容易辨认。然后学写2和3.2似鸭子,3似耳朵,注意3的方向,开口向左,易写成日。再学写5.5与3方向相同,上加一横。然后学0和8.许多小孩用两个小圆连成8,经过教导才会旋转成8,要注意3和8的区别在于3是两个半圆,向一边开口,8是封口的圆。最后才学写6和9.6头上有小辫,9下面有脚。有些孩子会写成方向相反的e和e,要经过纠正才能写正确。

也可学写简单汉字,如一二三工土大人等。

学习认识人的不同职业

家长要随时给孩子介绍不同职业的人,所做的工作和作用。如乘公共汽车时,认识司机开汽车,售票员给乘客卖车票。种地的是农民,修路的是筑路工人等。使宝宝学会尊重做不同工作的人,和各种不同的人配合,如早晨看到清扫马路的阿姨时,告诉他不要随便扔物品到地上,要扔到垃圾箱等。

理解时间概念的培养

宝宝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他懂得每天早饭后可以玩耍,到10点吃过东西后可以到外面去玩耍,回来时总是随大人买点菜或食品,准备中午饭。饭后午睡,起床后吃一点东西再去玩耍,然后爸爸或妈妈回家,很快再吃晚饭,饭后全家人在一起游戏,再吃水果,然后洗澡睡觉。当宝宝有一些要求时,大人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爸爸下班回来”,“午睡之后”等,以作为时间概念,这样宝宝容易听说,也能耐心等到应诺的时间。幼儿的时间概念,就是他经历的生活秩序。幼儿还不认识钟表,也不懂得几点钟是什么意思。上托儿所的孩子会模仿大人看钟,他会从针的角度和自己的生活日程,知道下午吃完午点后当针指到那个位置妈妈就会来接他,所以快到时间就会竖起耳朵听脚步声,拿上自己的衣帽准备回家。

规律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突然换环境,或改变了生活规律,孩子会感到不习惯,不睡觉,甚至哭闹不安。3岁前应少变更生活环境,晚上要与父母或亲人在一起。

收取物品训练

方法:当妈妈把全家人洗好的衣服放在床上时,一定要请宝宝来帮助收拾,从日常生活和观察中,宝宝能认识妈妈的衣服,爸爸的袜子,宝宝的衣物等,学叠衣服,分清属于谁的,就放到谁固定的地方,让宝宝认识每个人放东西的地方后,还可随时帮大人取东西。学会家中东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放。自己的玩具也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种家中物品分类收放的过程,也是养成生活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情绪的社交能力的训练

购物助手训练

方法:带宝宝去超级市场,牵着他让他当助手,取商品时,可让他取,如奶粉,告诉他,这是早点用的。当他对买到的东西感兴趣时,可一一介绍,使他认识许多物品。出门时,让他看计算器如何显示,若会认数字,让他念出来,促进他认数字的兴趣。让他看着付钱和找钱。在自由市场购物时,介绍一二种他不认识的蔬菜,购买一些回家尝尝。让他听卖菜人介绍,怎样讨价还价,怎样用秤来称菜,这些宝宝都感兴趣,回家后会将所见所闻在游戏中重演。

学习等待

方法:带宝宝去游乐园,玩上滑梯,坐碰碰车或坐飞机等,都要经过排队,买票,才能轮到玩,教孩子耐心等,才可享受玩的快乐。等待在生活中是免不了的,要经常找机会让孩子学习忍耐。

把握幼儿的进食心理

进入幼儿期的孩子,愿意自己做事,不愿按成人意见办事,但喜欢模仿别人动作。心理活动受外界的影响,是被动的。开始有语言和思维,开始形成习惯。在进食方面,喜欢自己吃饭,用自己固定的碗和勺,并坐在固定的坐位上。3岁以下的幼儿对食物的花样变换没有兴趣,喜欢吃已经习惯了的食物,如每天蛋羹、面片。菜粥也不会厌烦,对没吃过的食物持怀疑态度,喜欢菜、饭拌在一起吃,还喜欢吃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特别喜欢自己用手拿着吃。因此,对3岁前的幼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给予多种食品,接触各种味道。以免挑食、偏食,不能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婴幼儿性格发育及保健措施

性格表现为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性流露。不同的年龄阶段因神经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对物和人的认识及情趣反应也不同。神经生理成熟程度相同的小儿,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文化经济条件下,其心理发展和性格类型也可完全不同,表现如下:

情绪反应

婴儿的面部表情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早期的微笑是模仿性的,以后的微笑常需亲人引逗。1岁后可在没有直接刺激下出现微笑。

游戏

婴儿很早就喜欢在浴盆中玩水,3个月的小儿喜欢玩手及捏弄手中玩具。2~3岁的孩子在一起各自玩自己的手中的玩具,同时可互相模仿。3岁以后才能相互来往玩耍,4岁时就有了找伙伴的要求。5~6岁时就能按游戏规则和多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出现合作行为。9~10岁学生竞赛与合作能力高度发展,出现游戏中的中心代表人物。

小儿的情绪反应、对人的态度、游戏行为等都极大地受到榜样及鼓励的影响,领导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加深了解婴幼儿的情绪

2岁半的孩子非常倔犟,但一个倔犟的孩子与一对固执的父母相碰的话会怎么样呢?作为父母,应了解有关孩子情绪的一些问题。

幼儿从2岁起一般进入了“第一反抗期”,4岁时达到高峰。这时的孩子会表现得情绪变幻无常,脾气顽固,不近情理,让大人不能理解,甚至恼怒,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难以管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一会儿要吃,拿给他又不吃了,好像故意和你做对;自己不能干的事却偏要干,不让别人插手帮助,可一会儿发现自己干不好后,又会大哭大闹,一切都让大人感觉孩子在胡闹。而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虽然有些让大人吃不消,但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小孩子爱发号施令,固执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意志去做,这对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大有好处,只是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行我素,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尊严,认为孩子应该乖巧,却忽视了有利的方面,在处理上出现不好的行为,形成不好的影响。比如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变坏了,从而横加指责,或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独立性、反抗性,仍像以前一样对孩子一切包办,过多干预,这些做法都不利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畏缩、无主见,表面温顺而内心不满,积怨甚深,心理变异等。

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应有足够的耐心,做法上要注意几个方面:

尊重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自信心、自尊、自豪感也都有所发展,宝宝会坚持自己做事情,吃饭、穿衣等,但由于实际能力的缺乏,常会出现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宝宝最不愿意别人嘲笑指责他,家人应及时帮助,在宝宝取得一点成就时,他又是欣喜不已,他非常希望有人来欣赏他的成就,赞美他,这时父母就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一切良好关系的前提,父母对孩子同样如此。尊重他的行为的独立倾向,尊重他的尝试,尊重他的成功。

坚持原则

原则性问题不可没有、随意更换,否则宝宝的要求会越来越不合情理。比如在带宝宝上街之前,已和他讲好今天只买一支玩具枪,但等到了商店里,宝宝却一下子这也要,那也要,不答应便会哭闹。于是有的家长非常不满地买下了好几个玩具,一边对宝宝训斥:“下次再也不带你来了。”但以后却不能做到。这种无原则的迁就只会纵容宝宝的无理要求。正确的做法,家长应向宝宝讲明一开始已讲好的条件,并赶快把他带离商店,而不要迁就他,让他逐步明白“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概念,让他明白说话要守信用。

注意力转移法

在宝宝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不要大声斥骂,一方面肯定其要求中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想办法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当宝宝一旁看妈妈切菜时,可能也想要试试,这时妈妈要肯定宝宝要尝试学本领的积极性,但又跟他讲等他再长大一些就可以,给他一点希望,再让他去开门看看爸爸是否回来了,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便避免了一听宝宝要拿刀便大声喝斥,也避免了宝宝在自己的积极性、自尊、自信心遭到严厉打击下大哭大闹的可能。

态度一致

家庭的教育并非某一个大人的事,要所有大人的相互配合,共同作用。这就要求大人们在对宝宝的原则性的问题上要态度一致。同一位家长也不能随心情对宝宝冷热无常。不一致的态度会让宝宝不明白大人要求他怎样,正当父母批评时,爷爷奶奶却一旁护着,这无疑给宝宝提供了保护伞,易造成孩子的任性。爷爷奶奶的袒护也会增加宝宝对父母的不满、反抗,并容易造成宝宝性格的不稳定。

怎样诱导

宝宝表现出反抗的情绪或行为时,大人不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地一番斥责,要冷静对待,要想一想宝宝由于什么原因反抗,究其原因,是内心遇到挫折,还是大人在某种方法上做得不对等,静下心来,去真正地了解孩子,然后才能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诱导,才能做个合格的家长。孩子也逐渐会因你对他的尊重了解而尊重信任你。

幼儿行为障碍的现象及治疗方法

儿童的行为障碍,大多是因为不良环境、家庭及学校教育不得法,而使儿童产生异常心理后形成的。

课堂上的捣乱行为

有这种行为的孩子与多动症孩子不同,他们是有意恶作剧。出洋相,发出各种声音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对这种孩子,你越批评,越给予注意,他的行为越难以克服。最好的办法是在他们捣乱时不予过问,在平时多表扬少批评。给他们其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体育、表演等。

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你叫他东,他偏往西。在孩子3岁以后,往往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但随年龄增长,辨别是非好坏,就能讲道理了。有的儿童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表现出不顺从。对于7岁不听话的孩子要进行训练,首先在活动和游戏中按命令或游戏规则去做。如果他不能听,则停止游戏。

破坏行为

有的儿童将钟表玩具拆开,是因为好奇,但有的孩子拆毁东西的心理是破坏。他们可以将物品向墙上掷,打破玻璃窗或灯泡,对别人的哭泣或忿怒感到有趣。

造成孩子有破坏行为的原因很多,如儿童受到欺侮和嘲笑时不敢公开表示反抗,受到挫折时难以表达和发泄等,积累多了就会有异常的表现。

对有破坏行为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引导他们把精力用于做好事上,使他们因做好事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偷窃

成人要正确分析孩子拿东西的行为,特别是幼儿,他们还没有树立道德概念,父母的东西,他们拿来吃了。用了,把钱花了,他们不一定觉得有什么不妥当。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是因为他们还不懂这东西是别人的。如果孩子经常偷窃,或这种行为的基础是某种消积情绪,就可考虑这是病态的行为,应及时加以矫正。有偷窃行为的儿童需要的不是某件东西,需要的是情感和关注。大人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到温暖体贴。

说谎

儿童说谎除了是模仿大人以外,还有心理上的因素。例如说谎可以表现自己,受到别人的羡慕,夸耀于人;说谎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当说实话会受处罚时,孩子会选择说谎。说谎的孩子敏感、胆小、独立性差、依赖。家长要使孩子认识到,他们遇到的困难,做错了的事,等等,都算不了什么,最不好的事情是说谎。一个人难免会犯错误,考试不及格也不可怕,而说谎是最糟糕的。说谎、欺骗往往是行为障碍的最初表现,家长给予重视,及早纠正这一心理行为障碍。

婴幼儿贪玩行为的处理方法

孩子幼小,贪玩是难免的,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健康的孩子,在吃饱睡足之后,总是在不停地玩。

玩耍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促进身心正常的发展,使孩子的智力在玩中得到发展;玩还可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机智的性格,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并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孩子增长知识。同时,玩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均有很大益处。因此,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玩的愿望,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度过幸福的童年。

孩子好玩,表示他对所接触的事物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和感情。对此,父母不要过分担心和紧张,更不能压抑他们的这种天性。一些父母为了惩罚孩子贪玩便不允孩子玩,这种做法不可取。不过,有些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可以不顾,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对付孩子贪玩的最好办法是因势利导,鼓励他们除了玩以外,还要对孩子提出适当的限制。

总的来说,贪玩的孩子性格坚强,动作干练,反应比较快,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容易接受,也容易忘掉,这就需要父母反复提醒,最好每天都对孩子的行为认真给予评价。及时对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提出新的要求。同时要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寓教于玩,使孩子在玩耍中获益。

婴幼儿撒泼行为的处理方法

现代绝大多数小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享受着过去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良好的生活条件。娇气任性,由于一些家长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这些“小皇帝”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于这些不良行为,必须及时加以矫正,以确保孩子的顺利发展。

要想矫正孩子的这种行为得彻底改变家长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的态度,消除他自己是“小太阳”、“小皇帝”的优越感。假如孩子已经形成了撒泼习惯,并且通过一般的说服方法也不起作用时,不妨按下列方法去试试。

如果孩子撒泼时,父母暂且不要理睬他(她);也不要流露出迁就或怜悯之情,更不要站在旁边说赌气话:“让你哭,看你哭得了多久……”。此时的父母可以适当收掉一些孩子撒泼时可能碰坏的东西,然后关上门离开,让他独自表演。

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此时切莫让爷爷、奶奶心肝宝贝地去护着孩子,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责备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拿出好东西给孩子。不然,就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孩子觉得自己有后盾,以后还可以故技重演,越来越糟。

下点“狠心”,不能半道易辙,成为孩子泪水的俘虏,向孩子检讨求和:“妈妈不好啊,宝贝不哭了,一切都怪妈妈……”细心的父母只要留意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此时的哭闹撒泼具有鲜明的表演性,如果家长不理他,让他去哭闹,过不了多久,当孩子透过泪水发现屋里没人时,他就会很快地停止哭泣。但是,如果家长马上出现在他面前,或听到附近有人活动、说话时,他往往又会很快地进入角色,大哭大闹起来。

在撒泼的气氛淡化后,孩子也不再打滚时,可以给孩子讲好孩子不应该这么做而应该怎样做之类的道理。使孩子感到父母并不是不喜欢自己,而是讨厌自己撒泼。这样,就可以防止孩子产生情感错觉,把父母看成凶狠的人。

对于爱撒泼的孩子,父母只要认真地、坚持不懈地按照上述方法去做,使孩子感到用那一套办法既费力又不管用时,就不愁他们不改这坏习惯了。

幼儿有惧怕心理的处理方法

害怕是正常儿童发育中的一种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的反应。害怕的内容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和孤独;学前的儿童害怕鬼怪等;少年常害怕死亡,怕某人等。随着儿童能力提高,信心增强,惧怕会减少。如果惧怕严重而持久,焦虑、好哭、敏感,就是适应不良的异常反应,应请医生治疗。

惧怕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父母的行为与教育方式在儿童惧怕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大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吓唬孩子等。儿童的惧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学得的,家长的大声斥责,外界的刺激使孩子对某种东西产生惧怕。

既然孩子的惧怕是通过条件反射不断学习得来的,那么,通过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矫正儿童的惧怕行为。例如,鼓励孩子勇敢地克服惧怕心理,试着去做他所怕的事。如果孩子怕某种动物,可逐步让他接触这种动物,由远到近,家长和孩子一起抚摸这种动物,直到自己单独接触动物,逐渐消除惧怕反应。如果孩子怕水,可以让他在澡盆里玩水,往他身上洒水,提水桶,和家长一起钓鱼,逐步消除对水的惧怕。

总之,严重的惧怕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有损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可造成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矫正儿童的惧怕心理。

怎样培养婴幼儿自制能力

3~6岁正是培养自制力、忍耐力的重要时期。尽管如此,有的孩子依然会有许多要求,不合心意就会发生吵闹。如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呢?

悄悄话

孩子不听话时,就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提醒提醒他。有时这种悄悄话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讲道理

对于3岁多的孩子的要求,与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拒绝,倒不如把理由、原因好好讲给他听,反而能使他安静下来。

转移注意力

将孩子的注意引向别处,如他高高兴兴地去了,就大大表扬一番。3岁孩子喜欢戴高帽子、爱奉承,刚刚还在又吵又闹,别人一表扬,马上就高兴得笑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干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