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619000000015

第15章

后来,刘宠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山区百姓忠厚朴实,有的人头发都白了还没有进过城镇。百姓被官吏骚扰得厉害。刘宠废除烦琐苛刻的政令,查禁不法行为,郡中风气为之一振。刘宠后来被朝廷征做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园等处的土木建筑。消息传开后,山阴县有五六个老人,苍眉白发,从若邪山谷中赶来,每人拿了一百个大钱送给刘宠。刘宠对他们说:“老人家何必这样劳苦自己呢?”老人回答说:“我们生长在山谷野外,没有见过郡府。别的太守在任时,常常派官吏敲诈勒索,百姓没有好日子过。自从您这位开明的府君到任以来,夜间狗不惊叫,老百姓见不到官吏前来盘剥。我们在年老时才遇到如此圣德的官长,如今却听说您要离我们而去,因此特意赶来送别。”刘宠说:

“我的政事哪能有你们说的那样好?让老人家受累了!”说完,特地从每个老人那里拿了一个大钱接受了。

一馈十起

“一馈十起”形容事务繁忙或热情听取群众意见。

此典出自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大禹因为治水立下了功劳,非常受百姓爱戴。

后来虞舜把帝位让给大禹,大禹就做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

大禹做了君主以后就用五种声音来治理国家。这五种声音是:钟声、鼓声、磬声、鞀声和铎声。他对百姓说:“要告诉我大道,就击鼓;要告诉我大义,就敲钟;有紧急事情告诉我,就击磬;有案件要我处理,就敲小鼓;有大事告诉我就摇铃铛。”当他把这五种声音的功能告诉百姓以后,大禹就常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意思是:因为要找大禹的人太多,大禹吃一顿饭都要接待百姓许多次;洗澡的时候也常常还没洗好时就有许多人来找他。他就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

一琴一鹤

“一琴一鹤”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此典出自《宋史·赵拚传》:“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赵拚(公元1008~1084年),字阅道,宋代衢州(州名,治所在今浙江衢县)西安人。宋仁宗(赵祯)景拚元年(公元1034年)考取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

宋神宗(赵顼)即位后,任用赵拚在谏院任职,负责规劝朝廷得失。按照朝廷的先例,近臣从成都返回朝廷的,如果要重用,必须要到尚书、门下、中书等官署中任职,不能做谏官。赵拚曾在成都任职,而宋神宗居然任命赵拚当谏官,大臣们对此非常不满。宋神宗说:

“我还得依靠他的直言劝谏呢。想用就应该用,这有什么妨碍呢。”等到赵拚辞谢时,宋神宗说:“听说你单人独骑进入蜀郡上任,随身只带一张琴、一只鹤,所带的行李非常少,为政清廉,主持政务简易不烦,你的这种表现,同谏官的身份不是十分相称吗?”不久后,赵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赵拚为了感激宋神宗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效忠于宋神宗。朝廷的政务有不合适的地方,赵拚总是秘密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亲写手诏,对他以示称赞。

苑中种麦

“苑中种麦”说的是唐玄宗亲自种麦的故事,人们用它喻指皇帝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的明智之举。

此典出自《旧唐书·玄宗纪》:“此将荐宗庙,是以躬亲,亦欲令汝等知稼穑之难也。”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秋出生于东都洛阳。为人英勇果断,多才多艺,精通音律,擅长于书法,仪态俊逸,一表人才。

唐睿宗是一个昏庸懦弱的人,他依靠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力量得到帝位,因此,登上帝位后他就立李隆基为太子。公元712年,唐睿宗让位给李隆基自己改称太上皇。

唐玄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从公元713年至公元736年,为了求得国内的安宁,在用人和纳谏等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因此,开元年间,经济繁荣,国威远扬,是唐朝的黄金时代。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夏季,唐玄宗亲自在苑中种麦子,率领皇太子等人收割庄稼,对皇太子等人说:“因为要把这些收获下来的粮食供奉于宗庙,所以我要亲自动手收割,也想叫你们懂得耕种收获粮食的艰难。”他把粮食分赐给侍臣们,对他们说:“每年派人巡视检查禾苗庄稼,要知道到底能产多少粮食,但是,他们所报的数字多是浮夸,与事实不相符。所以,我要亲自种植,看一亩地到底能收多少粮食,以推测收成如何。况且,《春秋》这本书极力描述麦子禾苗,难道稼穑之事不是古人所重视的么!”

斋马清风

“斋马清风”形容官吏居官清廉。

此典出自《旧唐书·冯元淑传》。

唐代,有一个人叫冯元淑,在武则天时期任清漳县令,政绩非常突出,老百姓都极为尊敬和爱戴他。后来,冯元淑又出任浚仪、始平县令,都是单人独骑前去赴任,从来都不带妻子儿女一同前往。他所骑的马,午后就不再喂草料,冯元淑说,这是让马作斋戒。而且他自己以及他的随从奴仆,每天只吃一顿饭。节省下来的俸禄,都用来作办公的费用和赐给贫寒的人们。有人讥笑他是为了沽名钓誉,冯元淑说:“这是我的本性,不觉得清苦。”唐中宗(李显)时,皇帝发下诏书慰劳和勉励他,并叫史官编写他的事迹。

折臂三公

“折臂三公”指人坠马、伤臂等。也可用它称忠诚的官员。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应出受命君。祜恶其言,遂掘断墓后,以坏其势。相者立视之曰:‘犹应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坠马折臂,位果至公。”

羊祜,晋代南城人,字叔子。三国时期,曾在魏国末年任相国从事中郎,掌握朝廷大权。西晋王朝建立后,羊祜被封为巨平侯,都督荆州诸军事,前后长达十余年。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开荒屯田,储备军粮,筹划攻灭东吴。他待人宽厚、抚恤百姓,深得百姓的喜爱。

羊祜任襄阳都督的时候,有一个风水先生察看羊祜父亲的墓地说,从其风水看,有朝一日羊家要出现一位受命于天的皇帝。羊祜很厌恶这个预言,于是把墓后的水土掘开,以此破坏墓地原来的风水。

据说,掘墓土的时候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长得端庄秀丽,非常可爱。掘墓之后,那个小孩就不见了。可是,风水先生看了一会儿,又说道:“这样的风水,还可以出折臂三公。”不久,善于骑马的羊祜却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胳臂,随后,官职升到三公高位。士人都感叹羊祜的忠诚。

掷骰入相

“掷骰入相”形容官场腐败,仕风恶浊。

此典出自《辽史·耶律俨传》:“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俨尝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征也!’”

辽道宗(耶律洪基)时期,辽国有一个大臣叫耶律俨,字若思。他本来姓李,父亲叫李仲禧,析津(今北京)人。李仲禧在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5年)开始在辽国朝廷里做官,辽道宗(耶律洪基)咸雍六年(公元1070年)被赐姓耶律。耶律俨一表人才,勤奋好学,以诗名着称,在咸雍年间(公元1065~1074年)考取进士,从此踏上仕途,曾任大理卿、参知政事等职。

辽道宗(耶律洪基)到了晚年时,很少管理政事,无所用心,选用人才不是亲自考察,而是叫官员们像赌博一样掷骰子,谁掷出的骰子点数大,谁就升官。有一次,耶律俨掷骰子得胜,辽道宗说:“你快当相了!”随即任命耶律俨担任中央官署枢密院的长官。

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可以看到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间互相攻伐,战乱频繁,老百姓经常被派遣在外服役,诗人们便借用“鸿雁”为题,写诗来抒发百姓的心声。

诗的意思是:成双成对的雁儿在空中飞行,它们的翅膀发出沙沙声。那个人的儿子出门,到郊外去当牛做马为别人卖命。我们都是受苦难的人,可怜的是既老又无亲。一对对的鸿雁儿飞走了,一同聚集在湖沼里。那个人去筑墙,百丈墙身都已筑起;他尝尽了苦难,可是哪里又是他安身的地方呢?雁儿们已经飞去,它们在空中发出声声叫啼,理解我们的人,说我们是劳苦的;那些糊涂虫,还觉得我们不安分!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出某种行动。

此典出自《水浒传》。

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看到花和尚鲁智深在耍一把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林冲妻子的侍女锦儿慌忙跑来报信说,林娘子在路上被歹人拦截。林冲急忙与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人。林冲抓住歹人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得知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林冲的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识,多有冲撞。”说完,急忙把高衙内拉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了解了情况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

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娘子。于是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节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觉得不便在京杀害林冲,于是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同时买通差人,谋划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他们的心腹前往沧州,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

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林冲的计谋。这时,林冲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把仇人全部杀掉。毅然上了梁山,加入了梁山泊好汉的队伍。

比干剖心

“比干剖心”比喻忠臣被害。

此典出自《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

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

我国商(殷)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帝辛,也叫纣。他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却是一个非常荒淫残暴的人,并且刚愎自用,不愿听从别人的劝告。

周武王已经准备讨伐殷纣王的时候,但是殷纣王却毫无改悔之意,并且越来越淫乱。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启多次劝谏他改邪归正,纣王根本不听从他的劝告。无奈之下,微子就同太师、少师商议,一起躲藏到别的地方去。纣王的叔叔比干说:“作为臣子,不得不冒死进谏。”于是,他对纣王强行劝谏。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到底有几个窟窿!”他居然杀死比干,取出心来观赏。纣王的堂兄弟箕子恐惧万分,只好装疯卖傻扮作奴隶,但纣王还是把他囚禁了起来。殷朝有些太师、少师一类的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走太庙里的祭器、乐器,投奔了周武王。于是,周武王开始率领诸侯军,大举讨伐殷纣王。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是从“不教而杀”一语变化来的。它的意思是平时不加管教,一旦犯了罪便轻易处死。可用它讽喻平时不教育,一旦出了问题便一棍子打死的作风。

此典出自《论语·尧曰》:“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段话意思是说: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管理政事呢?”孔子回答道:“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管理政事了。”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答道:“君子使老百姓得到好处,而自己却不耗费;让老百姓劳作,老百姓却不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老百姓得到一些好处,而自己却不要耗费呢?”孔子答道:“叫老百姓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而不让自己耗费吗?选择老百姓能干的活,让他们去干,谁还会怨恨呢?自己追求仁德而得到仁,怎能叫做贪图财利呢?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样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君子衣冠整齐,目光严肃端正,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那什么是四种恶政呢?”孔子回答道:“事先不教化而杀人,叫做虐;事先不预告,而要求立刻成功,叫做暴;命令下达得很晚,又要求限期完成,叫做贼;给人东西,却十分吝惜,这就叫做小气。”

不知天寒

“不知天寒”来讽喻养尊处优、脱离百姓的人,是不会懂得百姓疾苦的。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齐景公时,大雪接连下了三天还没停。景公穿着狐皮大衣,坐在大厅一侧的台阶上。

晏子进来拜见,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

“奇怪呀!下雪三天而天气一点也不冷。”

晏子反问道:“天不冷吗?”

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却知道老百姓受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老百姓忍受寒冷,自己安乐却能知道老百姓劳苦。如今您却是一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