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留白教育:宽松管教让孩子更出色
10616100000076

第76章 “解放”孩子: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

综观我们的家庭教育,不难发现,有的家长处处管孩子,时时为他们操心,可是他们过得并不开心,也不快乐。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有问题,学习不自觉,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也有一定的责任。当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的时候,孩子会感觉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于是,离开了父母的严厉监督,孩子就会放松自己,甚至在学习上懈怠。

小桐是一个让妈妈头疼的孩子,他从来不会主动写作业,每天都要在家长的催促之下,才慢腾腾地拿出本子写一点儿,然后又开始拖拉起来。家长不催上四五遍,他绝对不会主动完成作业。

这样一来,家长只好天天守着他写作业,原本一个小时可以完成,他却要用上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真是让家长苦不堪言,而小桐自己也感到痛苦不堪,因为他感到自己被父母紧紧束缚着,一点儿自由也没有。他每天的生活除了在学校学习就是在家学习,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可想而知,小桐的学习成绩绝对不会理想,更重要的是小桐过得根本不幸福。

很多家长整天想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却很少去关心孩子过得是否快乐。当突然有一天,孩子很严肃地对家长说:“妈妈,其实,我过得很不开心,而且有的时候,我会感到非常痛苦。”听到这样的话,家长是不是感到很难过,很失败,甚至对此不可理解?

本来家长一直以为孩子过得快乐,他们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当家长的就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这说明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而这种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家长犯了一厢情愿的幼稚病。

从父母的认知习惯来讲,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感觉到生活中沉重和痛苦的成分。自己作为孩子的家长,为他们辛苦打拼赚钱,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真善美的童话世界,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拥有纯粹的快乐吗?

著名的佛学大师弘一法师圆寂之前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这位年长的智者对人生之本原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朴素的概括。快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这两者原本就是紧密交织、同体共生的。因此,家长以为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只有快乐和幸福,没有任何悲伤和痛苦的童话世界是不存在的。

但是,家长却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感到快乐。

在20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孩子”与“解放孩子”相关的研究理论,可惜的是,当时这一理论并不被重视,反倒是到了21世纪之后,才得以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解放孩子”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关注。

应该说,做称职的父母,解放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做到“解放孩子”呢?

(1)让孩子高兴地学,快乐地玩。

不要给孩子报过多的补习班和学习班,这样会让孩子玩的时间少得可怜。业余时间三分用来写作业,剩余的七分可以留给孩子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当孩子大量的时间被学习占用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累,哪里还有半分快乐可言?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是在相互束缚,所以,家长在解放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解放自己。

(2)将孩子从分数和名次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包括分数和名次,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内容,比如自立、良好的品德和素质等。如果将孩子置身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让他们一心只盯着分数和名次,那么孩子就很难全面发展,也很难快乐起来。家长更不能把分数和名次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此外,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总结了“六大主张”,家长不妨了解一下,加以借鉴。这“六大主张”分别是: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3)不要用“虚度时光”的理由限制孩子自由发挥的机会,学会给孩子的心灵“放假”。

举个例子来讲,这就好比鸡蛋的结构一样,大家都知道,每个鸡蛋壳内的顶端都留有空隙,都不是十分满,否则的话,是很难孵出小鸡来的。

同理,家长也不宜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过紧,而应适当地让他们“虚度”一下时光,这样孩子的成长才是丰满的,而不是干涩的。